APP下载

欲“树人”,先“立德” 高翔

2021-01-19

教育家 2021年5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建设者树人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随着社会对德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德育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尤为关键,梳理“立德”与“树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必要。

“立德树人”的内涵

何谓“立德”?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社会是人的社会,当然离不开人。从本意上来讲,立德就是指一个社会及其置身其中的成员所具有的积极的、优秀的内在品格和价值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察德修身。在2014年5月4日举办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在书中写道:“人生有三件事,即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坚守道德,以德行作为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内核。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塑造正确道德观的黄金时期。教育中的“立德”,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讲公德,重品行,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下,立德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的“三爱”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观、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等。

何谓“树人”?树人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管子·权修》中提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说明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终身之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国家富强的长远之计。

在当今社会,教育之“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德育工作要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行细化,并与民族特色和时代内涵相融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也要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

“立德”的重点是指塑造人积极的道德和品格,而“树人”的重点是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人才。因此,从内涵上说,二者既有对立关系,又有交叉关系。德和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其自身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立德”与“树人”辩证统一

从哲学原理角度分析——“立德”与“树人”对立统一。“立德”与“树人”是育人的一体两面,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树人”是“立德”的目的与归宿,重视德行最终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只重视传递价值观,不重视人的综合培养与全面成长,或只重视智力与技能学习,不重视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正确引导,都是不正确的、片面的。

从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理论分析——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立德树人也有特定的内涵。《周礼·保氏》中写道:“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礼节、礼仪、就是行为规范及准则,属于品德操行的范畴;“乐”相当于音乐与艺术,优美动听的乐曲可以净化心灵,属于现代的美育范畴;“射”指古代的射箭技术,也是一種强健体魄、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御”指驾驭车马的技术,其中蕴含着做人的勇气与智慧;“书”指书法、书写、识字和用字,也相当于今天的书写训练;“数”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数学”,也可延伸为当今的“数理化”。

由此可见,古代教育的六艺,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礼、乐”相当于“立德”,“射、御、书、数”相当于“树人”,是相互依存的整体。精通六艺,方为“君子”,缺一不可。

古代传统的教育理论还强调文道统一的原则。“道”,就是道德、品格,即我们所说的“立德”;“文”,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知识与专业能力,即“树人”。说明了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党的教育方针的角度分析——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的价值导向,也是对“立德”所立内容的表述;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树人”目标。二者之间是先决条件与最终目标的关系,只有坚持正确的“立德”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人”。

从基础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基础教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青少年拥有必备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关键能力(包括知识学习与运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由四个部分组成:政治认同,包含政治立场与态度;科学精神,包含科学的理念、求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法治意识,包含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公共参与,包含实践探索、基础知识能力的运用及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

其中,必备品德、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属于“立德”的范畴,关键能力与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则属于“树人”的范畴。“立德”与“树人”相互补充,构成青少年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

欲树人,先立德。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二者之间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建设者树人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
福照到家!
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城市建设者
斗严寒
Gwendolyn Brook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试析高中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