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
2021-01-19谌媛媛涂丹喻田田陈七弟
谌媛媛,涂丹,喻田田,陈七弟
骨骼是晚期癌症最常见的转移及受累部位。临床中,中、重度癌痛最为明显的表现是骨转移癌痛[1-2]。目前,临床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骨转移癌痛[3]。氨酚羟考酮是临床常使用的一种具有止痛作用的阿片受体激动药。但阿片受体类药物存在药物成瘾性、耐受性差等不良反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4]。揿针疗法属于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式,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阴阳失衡、促进气血运行,进而实现抗癌止痛的效果[5-6]。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癌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有关骨转移癌的诊断标准,且经X 线、CT、MRI 等检查确诊;(2)存在慢性、持续性骨骼疼痛,且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 分;(3)生存期在3 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疼痛原因为非癌症或非骨转移影响;(2)合并严重心脑疾病、严重脏器疾病及造血系统存在损伤情况;(3)疼痛部位皮肤存在皮炎或溃疡;(4)无法进行正常交流;(5)近期接受其他治疗,以及对本研究方法、药物不耐受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骨转移癌痛患者62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4 例;年龄46~77 岁,平均(60.5±8.4)岁;病程2~14 个月,平均(7.28±5.46)个月。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2 例;年龄45~76 岁,平均(60.3±8.2)岁;病程2~15 个月,平均(7.39±5.52)个月。2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西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核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止痛药物治疗,即使用氨酚羟考酮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50115,规格:5 mg:325 mg)口服,初始剂量为1 片/6 h。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与用药后反应,酌情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医护人员需准备2 型安尔碘、镊子以及直径0.2 mm、长0.6 mm 揿针。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清铃揿针用法说明”进行操作。患者需取坐位,医护人员需先对其耳郭内外进行清洁。在选取好穴位后,使用碘伏进行皮肤消毒,并将清铃揿针贴在指定部位。黏附后,为保证针已插入皮肤内,医护人员需轻压贴片。耳穴揿针基础穴位为皮质下、神门、交感。此外,可根据患者肿瘤原发部位进行辨证取穴,即分别选取肺、胃、肝、大肠、小肠等骨转移相应部位。该治疗需1 次/5 d,两耳交换施针。患者每2 次为1 疗程,需连续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根据VAS 评分情况进行划分,VAS 评分分值范围为0~10 分,无痛为0 分,剧痛为10 分。其中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或完全消失,不影响睡眠与正常生活,评分减少至0 分;轻度缓解:疼痛减轻,但影响睡眠,评分减少<50%;无效:疼痛无明显变化,评分未减少。
总有效率=(明显缓解例数+轻度缓解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BPI 包括日常生活、行走能力、正常工作、情绪、与他人关系、睡眠及生活兴趣等7 个方面,每项为0~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情况越强烈。QOL 评分包括12 个项目,满分为6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P=0.023)。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BPI 评分 治疗前2 组日常生活、行走能力、正常工作、情绪、与他人关系、睡眠及生活兴趣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行走能力、正常工作、情绪、与他人关系、睡眠及生活兴趣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BPI 评分比较(,分)
2.3 QOL 评分 治疗前2 组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骨转移癌痛是癌症晚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多数情况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疼痛程度会逐渐加深[7-8]。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那么患者会逐渐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情况,从而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9]。传统治疗中,常使用氨酚羟考酮进行骨转移癌痛的治疗。氨酚羟考酮是一种由盐酸羟考酮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药剂,经常在临床中用于治疗中重度或者是急慢性疼痛等病症[10-13]。但是,由于患者在服用此种药物后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服用后,患者会产生一定的耐受性与成瘾性,故而在临床中使用受到了限制[14]。中医学中将骨转移癌痛归属于“骨瘤”“骨疽”“骨痹”等范畴中。中医认为,存在骨转移癌痛的原因是患者经脉瘀阻、闭塞凝聚或结块[15]。基于此,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等为原则。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止痛药氨酚羟考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使用止痛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揿针方式进行干预。经1 个月治疗后,观察组BPI 评分低于对照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揿针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骨转移癌痛,可减少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揿针是近年来中医治疗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此种治疗方式即为皮下埋针,又被称为揿钉型皮内针、图钉型皮内针,属于浅刺法,是通过浅刺久留针来实现减少针刺时的疼痛感,并使针刺效应时间得到延长,最终提高治疗效果。揿针疗法是有毫针留针法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揿针,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时的舒适度与依从性,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揿针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揿针联合氨酚羟考酮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