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对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2021-01-19张俊梅李萍扈文娟郭晓云弋柳娜
张俊梅 李萍 扈文娟 郭晓云 弋柳娜△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1.妇二科;(2.妇三科;(3.妇一科,陕西 西安 710000)
受多种因素影响,宫颈癌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心理,不仅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而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Snyder希望理论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得以应用,其强调通过目标、路径思维以及动力思维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正性影响,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树立对生活对生命的希望[2]。本文观察Snyder希望理论对宫颈癌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63±4.7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13±0.42)年。对照组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51.53±4.59)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11±0.39)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及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宫颈癌,与WHO 宫颈癌诊断及分型标准描述相符[3];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Snyder希望理论模型管理,具体如下:(1)成立Snyder希望管理小组。掌握Snyder希望理论的具体内容、应用策略,掌握沟通技能与心理干预的方法,明确各个成员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2)患者心理评估。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建立个人档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精神状态。(3)Snyder希望理论指导下干预策略。①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希望理论内涵、意义及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激发其内在动力,主动参与其中。②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家属共同探讨,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干预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督促患者落实计划。③路径思维。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目标之间的联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情绪疏导,缓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④动力思维。采用承诺策略、快乐因子法等鼓励患者,定期组织病友会,鼓励患者相互交流、相互倾诉,提升希望水平。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鼓励家属参与到宫颈癌患者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消除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患者希望水平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4];采用SPBS量表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负担越重[5];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HI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HHI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提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HI评分对比分,n=39]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PBS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SPBS评分对比分,n=39]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十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3例,总满意度94.9%;对照组十分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总满意度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
3 讨 论
宫颈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率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乳腺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6]。有文献报道[7],社会心理因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有着重要的参与作用。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干预发现该组患者干预后希望水平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在自我感受负担各项评分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经过Snyder希望理论下的干预指导,患者心理负担大大减轻,对疾病对生活希望值有所提升。通过健康教育、家庭支持,患者能够掌握宫颈癌治疗及自我护理相关知识,获得家庭情感支持,提升自护能力,有利于希望水平的提升[8]。另外,Snyder希望理论指导下,结合患者需求及病情制定可行性的目标计划,鼓励患者旅行目标、参与病友会,加强交流,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
综上所述,针对宫颈癌患者给予Snyder希望理论下干预指导,是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改善自我感受负担的有效路径,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可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