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无症状肝内异物一例

2021-01-19王立张明满李英存李禄生谭钦高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腹壁高密度异物

王立 张明满 李英存 李禄生 谭钦 高锋

病人,女性,4岁8个月。发现肝内异物3年余。3年前体检时胸片检查发现肝脏内有高密度影,考虑钙化灶,无腹痛、乏力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半年前复查显示:右上腹见条状高密度影,长约38.1 mm(图1),暂随访。1个月前复诊,腹部CT增强检查提示肝内针状高密度影。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6.4 ℃,呼吸20次/分,心率100次/分,体重20 k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5.5×109/L、中性粒细胞60%,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腹部CT增强检查:肝内见一针状高密度影,位于右前叶及部分左内叶,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余肝脏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胆囊、脾、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未见积液征象,胃肠道未见明显积液及扩张征象。考虑肝内异物,异物尾端位于Ⅳb段近门静脉矢状部处,尖端斜行指向肝V、Ⅷ段分界,毗邻大血管。由于该异物位置及潜在的并发症(如大出血、感染等)风险,建议手术治疗。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依据术前CT定位于肝圆韧带右侧1.5 cm处,垂直于异物影切开肝实质,深度约2 cm,未探见硬质物体,行术中超声引导定位,仔细分离肝组织,完整取出一长约4 cm缝针,已锈蚀(图2),术中平片示肝内未见条状高密度影,确认缝针已完整取出。术后3天好转出院。

图1 平片示肝内高密度影

图2 手术取出完整缝衣针1枚

讨论体内异物在儿童或精神、心理异常者比较常见,特别是6个月~3岁的儿童[1],因外伤史、吞咽史明确而易诊断,实质性脏器内异物较少见,其中肝内异物在6个月前的患儿中发生率极低[2]。有文献报道,肝内异物形成有4种途径:直接穿过腹壁、胃肠道移行、手术用品移位及血流移行,多位于肝左叶[3-4]。本例肝内金属异物位于肝右叶,较为罕见。由于儿童好奇心强,年龄小,多因监护人预防意识的缺乏,导致儿童发生异物经食管进入体内[5]。该病例术中未发现腹壁与肝脏表面粘连表现,肝脏表面亦未见异物穿透形成的损伤、窦道及炎症表现,结合病史时间、异物位置及影像学异物角度,考虑在病人婴幼儿期,异物经腹壁穿透进入肝脏可能。

肝内金属异物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微,除有明确外伤史者,病人常因产生并发症(如肝脓肿、腹膜炎、肠穿孔等)而就医。国内报道肝内异物以成年人居多,儿童极少,目前仅2例报道,均因发热或腹痛等腹膜炎并发症入院治疗[6-7]。国外报道2例小于5月病人因呼吸道症状就医时偶然发现肝内异物,由于异物尖端指向心脏或门静脉,考虑存在大出血等潜在风险,遂施行开腹手术[2,8]。本患儿4岁就医时无不适症状,门诊体检时偶然发现肝内高密度影,行CT增强检查,考虑尖端斜行指向肝V、Ⅷ段分界,毗邻大血管,因其潜在的并发症(大出血、感染等)风险,建议行手术治疗。彩超、CT、平片均可诊断肝内异物。有文献报道,彩超可不受异物性质的影响,在异物定位、与周边组织和器官的关系方面有重要意义[9]。但CT对于判断异物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时更具有立体感,可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潜在的并发症风险及手术风险,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指导意义。

目前关于肝内异物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病例数少,且缺乏证据(没有随机研究),治疗措施依赖于保守治疗与手术干预的估计风险-收益比、医师个人经验及常识。该病例为国内首例无症状肝内异物报道。对于出现症状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但对于无症状病人,是否需积极行手术治疗,尚无统一认识。我们认为:(1)对于异物较小且数量较多者、钝性异物,可行保守治疗;(2)对于异物较大、尖锐、发生并发症(穿孔、感染)者,应在感染控制后尽早行手术治疗;(3)对于毗邻重要组织或器官(大血管、胆囊窝、心脏等),有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风险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腹壁高密度异物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