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中下游沿岸景点汛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1-19岳瑞波韩子贵

社会科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黄河景区高质量

岳瑞波,韩子贵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习近平同志2019年先后两次视察黄河沿岸生态环境,并对黄河生态发展做出指示,提出“黄河宁、天下平”的经典论述,并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可见对黄河周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水患进行治理,也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治理保护。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景点二十多个,每到夏季的汛期,为保证游客安全和景点安全基本上选择关闭,这样安全要求达到了,但错过了每年的黄金旅游时期,也是游客最多的旅游时期,导致旅游收入也是“水落船低”,对其沿岸旅游景点来说是苦不堪言。知网中以黄河旅游为关键词有464篇相关论文,以黄河生态为关键词有2370篇相关论文,近年分布如下。

表1 黄河旅游与黄河生态近年发文量(单位:篇)

由上表图可见,人们关注黄河生态比关注黄河旅游的要多、量大,说明黄河生态是关系人民多方利益的,而黄河旅游仅是其中一方面。在黄河旅游发展中,我们大家对其关注的角度不同,所以形成影响有差异,下面仅是对旅游中汛期进行分析。

图1

黄河沿岸旅游景点较多,有天然形成的、有后天改变形成的、有景观的、有康养的、有发电的、有传统古村落、有孤岛等,其各自成为景点,各有优长,可以让游客游览后流连忘返,对景区来说收效可观,但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一、黄河中下游沿岸生态旅游景点介绍

(一)老牛湾

老牛湾是黄河入山西第一湾,位于山西偏关境内,是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交界处,也是黄河的一个大峡谷,是山西北部景点之一,还是黄河与长城交汇处,是长城由东向西第一次与黄河汇合地。主要以山西境内景点为主,现在内蒙古也在开发此旅游景点,并且景点名也叫“老牛湾”,这是两省边界处,也是两省共同拥有的景观。老牛湾景观形成有个神话故事,相传是太上老君开河用牛犁河道,到老牛湾之地,正好有一山叫明灯山,有明灯一闪,对牛惊吓后牛回身犁河形成回转之势,所以犁出180度转弯河道,这是传说,但给旅游景点增添部分神话色彩和导游词。老牛湾景点开发山西有极大优势,有老牛湾古村落,有古堡,有长城与黄河交汇,而内蒙古开发是早了点,并申请了国家地质公园,但仅应用其名,无实际景点,只能共饮黄河水。此外,据偏关县志记载[1],老牛湾还是新石器遗址,发现有石斧、石镰、石铲和陶片等新石器晚期物件。另老牛湾还有长城的古城堡和望河楼、石崖、渡口等[1]景观。

(二)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县间,歌曲保卫黄河中“黄河在咆哮”就是写的此地,也是现有著名的景点。此瀑布是黄河沿途落差最大处,黄河水在此形成有高度、有宽度的瀑布,声势浩大,让人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并且也可以感受到祖国逐渐强大,人民逐步富裕,山河壮丽的视觉效果和美感。在陕西侧2011年游客量84.3万人次,2017年达180万人次,2018年11月底达200万人次。春节旅游接待中,2015年游客量达5.2万人次,2018年达12.9万人次,2019年达13.5万人次,2020受疫情影响人数锐减。日均游客接待数量中,从2005年日均5000人,2011年日均7000人、高峰期达1.4万人次,2018年高峰期达到日均4万人次。①数据来源:笔者根据相关网站数据整理得出。可见仅黄河壶口瀑布就如此多游客,并呈上升趋势,直至景区最大容量。

(三)黄河大铁牛

黄河大铁牛位于山西永济境内,可能好多人是从小学课本《捞铁牛》中知晓的,是黄河两岸上为了轮渡建浮桥所使用,为固定浮桥而铸。其铸造过程工艺流程繁杂,先用腊捏造成牛的样子,外涂一定厚度泥土,等泥土干后把腊去掉,剩下泥土空壳,从上边打开小孔注入铁水,等铁水冷却后去掉泥土就成形,史料记载重达45-55吨,用四头铁牛拉紧铁索,上放木板搭建浮桥,可供行人行走,形成两岸互通、交流、商贸等日常景象。

(四)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境内,闻名于世是因为人们是从一首古诗知道的,盛唐时期太原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较出名,也是古建筑和黄河紧密结合并且成诗的标志之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绝句,也就是在鹳雀楼上体现出登的高、望的远的现实表象,寓意人们只有站的高才能望的远,并且可以观看到更多优美景色——黄河远上白云间等景观,是与自然景色间的无封对接,让两种或多种景色看上去更加优美壮观。

(五)西口古渡

西口古渡位于山西河曲县境内,一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唱出当时走西口人家属的众多无奈和辛酸,而这里的西口古渡就是晋陕人到内蒙古的通道之一,是从水路上走出去,到内蒙古谋生,这里是晋北一个近距离通道,所以有部分晋陕人与内蒙古人通婚也是通过这里出去的。当然大部分人认为“走口外”的口是右玉的杀虎口和张家口,是多数人走的“口”,而河曲的西口古渡口是河曲、保德、偏关人走的“口”,是相对近一些的通道,比到山西省内杀虎口近许多,更比张家口近。所以河曲的西口古渡成为黄河沿岸的一道风景线,也是人们回顾过去“走口外”的心酸与苦辣之地,且有不少人走出去后就回不来,可能死于内蒙古,所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中元日河曲人在黄河上放360盏河灯来纪念从此出去没有回来的流亡人士。

(六)万家寨吊桥、水电站

万家寨是山西偏关的一个乡镇,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开始对黄河治理过程中有一项工程是引黄河水入晋,造福人民。万家寨就是黄河水入晋端施工之地,现存吊桥一位,有大型水利枢纽和发电站。引出的水通过大型管道输送,一部分送入太原,一部分送入大同或北京。吊桥是为了当时施工方便,后来成为旅游景点,现在由于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高,收入低,处于无人管理并不对外开放的景点。水电站除引水外还具备发电功能,发出的电并入国网统一运营。

(七)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

黄河小浪底旅游风景区位于河南省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发电站之一,也是旅游风景区,除发电功能外,还有防洪功能,在汛期会通过储水与放水来调节水位,防止洪涝灾害。是河南境内除三门峡外黄河上的又一水电站,分段来控制黄河水存量,进行发电和控流,保护中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东营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

黄河从山东东营流入渤海,并形成生态旅游景区和湿地公园,在此人们可以一边看到“黄河入海流”,一边看到大海,同一地点欣赏两种不同景观,当然也有其他湿地公园的相关景色,可以领略黄河与大海汇为一起的视觉效果,并且观看黄河水中的“黄”与蓝色海水汇总后的美感,是否有明显界线,逐步变化的感觉,还可以感受湿地公园的有关美景。

(九)娘娘滩、太子滩

山西河曲城东北黄河上有娘娘滩,“九曲黄河十八湾,传奇莫过娘娘滩”,在娘娘滩上游不远处有太子滩,相传汉文帝并其母薄太后曾被吕后诬贬于此[2],两滩虽然在黄河河道中间,但人们记忆以来此地没有被水淹过,传说“水涨多高,岛涨多高”,可惜1981年除夕夜3时,冰水淹没整个村庄,导致人们举家搬迁到对岸娘娘口[2],现在岛上还有部分老年住户,他们有自己的房屋和田地,守护着这一片属于他们的传奇圣地。

(十)碛口古镇

碛口镇位于山西临县,是一个古村落,也是现代乡村旅游的热点景区,明清时期凭借黄河水与陕西交流,成为商贸重镇,也是经过黄河水沟通两地的重要场所,是晋商发源地之一,还是黄河岸边山西的一大镇。全村民居是山西特色的四合小院,房屋建在黄河岸边,领略着黄河风情,吃着黄河鱼,饮着黄河水,享受着黄河带来的便捷和美丽生态环境。

(十一)延川黄河蛇曲地质公园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地质公园是和山西永和共有的,又是在边界上、两县共同拥有的旅游景点。其形状有点像“八卦图”,且是黄河峡谷,所以叫蛇曲地质公园,是峡谷、地质和黄河研学考查的重要场地,也是观景赏河的最佳场所,我们可以通过此点来想象“九曲黄河十八湾”的美景,也可以观看黄河自然地理景观,还可以享受其生态环境的美感——如美如画。

此外还有佳县白云山风景区、韩城司马迁祠墓、平陆天鹅湖国家湿地公园、河南渑池黄河丹峡、河南济源黄河三峡等,与前述的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此不再一一介绍。这就相应那句“挨山靠山,傍水用水”的名言,黄河沿岸的旅游景点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可以应用黄河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也可以让人们游览相应景观,达到休闲、康养、旅游、度假、研学的目的。

对于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景点的介绍,做的不一定全面,有些了解得不够深入,但要尽力挖掘旅游景点景观,全面了解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资源,并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外延,以文化为抓手,让文化来带领旅游,为发展生态旅游做铺垫。

二、黄河中下游沿岸生态旅游景点相关理论

(一)场域理论

布迪厄等(2004)认为场域是一种意义空间。兰伟(2017)认为旅游场域是东道主和游客双方围绕社会、文化和经济三类资本的效用最大化而在“惯习”的引导下进行权力置换行动的社会空间[3]。韦瑾(2018)认为旅游场域是旅游各利益相关者(行动者)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空间[4]。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就是旅游景观与游客及旅游服务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认为是一种场域关系,而汛期防洪就是场域空间中的一部分服务的缺失,我们可以让此项工作或服务人性化,为民服务、为景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此项旅游中三者的关系可以认为如下:

图2

在场域理论中,旅游景观、游客和旅游服务三者是共生共存关系,互利互惠,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创美好未来。其中有一方有问题,就构不成旅游利益共同体,所有旅游项目和游客就会受损,而损失会延伸到社会各方面,包含旅游和经济方面。

(二)乡村旅游

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本身就是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可以加强这类旅游景区景点的高质量发展,并且拓宽旅游项目和旅游目标,惠及更多受益者,让更多人可以与旅游关联,受益于旅游。今年传染疫情给旅游和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乡村旅游,可能因此有部分农村和农民短期内无旅游收入,存在再一次因“疫”致贫现象,进而放弃旅游服务行业,给未来的旅游带来更大麻烦和损失。这是今年对于乡村旅游中领导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也是今年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黄河中下游旅游也在其中,也同样受损,需要更多关注、支持和帮助。

(三)生态旅游

黄河周边所有旅游项目基本上都是生态旅游,中下游沿岸的旅游项目也不例外,也是黄河沿岸生态较脆弱的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两次去黄河沿岸考察生态系统,并做出指示,要求要贯彻落实十九大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所以要对黄河周边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不可破坏,包括旅游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对生态旅游提出更高要求,要保护、要修复、要可持续发展、要高质量发展、要循环利用等思想理念,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伟大梦想。

(四)大数据旅游

大数据是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也是旅游业中应用较多的,黄河中下游旅游也是如此,携程旅游、马蜂窝旅游、同程旅行、去哪儿旅游、百度大数据等都可以对旅游有启发和应用,我们可以从这些旅游团体和单位来分析研判,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对旅游及其分析有一定帮助,也可以为出游目的地选择进行分析,给出游和行程安排提供帮助和选择。

黄河中下游沿岸旅游的相关理论是从经济学、计算机等学科角度出发来说明的,而在现实中其旅游存在很大困境,我们从一般理论来分析解说其困境。

三、黄河中下游沿岸生态旅游景点汛期高质量发展困境

(一)景区关闭

在每年夏季的旅游旺季为防汛把景区关闭是对景点的致命打击,关闭景区是为了安全考虑,为了游客安全,为了景区安全,选择关闭景区,这是决策里的中下策,但是安全事宜无小事,所以人们就选择一关了之。在景区关闭后,带来的负效益是景区没有收入,景区的主体服务者没有旅游收入,最后总体收入下滑。若不关闭景区,在其期间可能会造成人、财、物的损坏或生命财产安全隐患,所以为了生命安全选择关闭,也是人性化管理的手段。

(二)放水防汛

放水防汛是黄河中下游沿岸依靠黄河水为主景区的一个阵痛,理由同前,但是黄河旅游大部分是看黄河水,放水后就不能看或看不出来,所以是一个非常难的选择,可为了防汛防洪不得不放水,这样可以形成安全水位。从旅游景区来说,没水就相当于没有可观景物,只能看水底泥及沙,非常伤害旅客视角和心理的一种做法,可安全至上理念下,只能这么做了。这样也确实是安全了,多年来没有在汛期发生过安全事件,可黄河旅游也跟着没有出路,没有收入,成为一个难以维持下去的产业,相关居民收入也低了,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旅游和防汛博弈

博弈论是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于1944年创立的,主要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选择方式中,选出最优方式,来达到理想共赢效果。黄河旅游和防汛,如第一种选择,汛期关闭景区,政府减少损失200万元,景区损失收入100万元;汛期开放,政府可能存在损失200万元,景区增收300万元;另外两种情况是一方收益200万元,另一方损失100万元,在博弈中需经过计算论证,得出最优选择。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也同样如此,可以找到最优选择,用半开放状态来满足需求,也就是后面部分对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表2

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营是相同的,非正常运营是不同的,黄河中下游旅游景区就是如此,因为限制因素不同,所以其汛期发展困境是难以想象的,只有景区自身有深刻体会,别人只能猜测,这就是现实的博弈,收入与社会安全的博弈、景区运营与黄河安全的博弈、黄河生态保护与游客生命安全的博弈、景区服务与游客及黄河生态的博弈,如何能让所有博弈达到人们收益最大化,达到旅游景区收益最大化,达到黄河生态保护最大化是我们专家学者需要考虑和研究的,并拿出相应措施来供决策者参阅。

四、黄河中下游沿岸景点汛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对策

安树伟(2019)认为高质量发展包含速度合理、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市场有效、更可持续和共享发展[5],杨继荣(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6]。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求“质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与保护并举才行。高质量发展含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管理理念、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题、主旋律,有专家预测,疫情之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大、更稳、更有影响力。

在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中,生态保护是不可或缺的。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首先提出的,由莫林首先提出,1987年又由赫克托提到,之后逐步发展演变到现在。我国于2000年左右提出,首先由张秋菊等提出,在旅游的需求方面认为是一种旅游方式,在旅游的供给方面是一种规划和管理,双方综合来说是一种以自然为依托的旅游、以保护环境为抓手的旅游[7]。生态旅游包含自然与文化的关系、环境与保护的关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8]等,是生态保护、社区参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9]。而黄河旅游就正好是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的典范,是人类与环境共同存在的一种事例,所以我们只能按生态文明来进行,来发展,达到高质量和生态共同体。

对于黄河中下游生态旅游来讲,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必须要做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标准和要求,在汛期对于旅游景区来说,要按下述方法,可能开放并发展,否则只能关闭等汛期结束。

(一)加强天气预报

对于天气预报,人们都较熟悉,现在做的可以精确到时,所以在黄河中下游汛期旅游业中完全可以应用,把黄河沿线的天气及降水精确把控,在无降水或有少量降水时,完全可以按正常来旅游,有特大量降水或连续降水时可以进行控制,但可以限量、限位、限距离进行旅游,不要一个标准,全部关闭来管理。

(二)加强汛期水汛水文预报

水文预报是了解水情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景区对于旅游安排管理最好的办法。在汛期,有关水利防汛方面要及时准确地预报水文,把水文和水位高度精准进行预报并发布,让景区管理者和游客及时了解相关现状,决定能否参与旅游,是最优的解决办法,比直接关闭景区要好多少倍,也是不影响水汛和景观的好方法,可以推广,也容易让人们接受。

(三)设立安全观赏距离

在安全开放的同时多设立警示牌,警告人们远离危险,并设立安全观赏距离,如正常情况下,观景距离要远多少米,10米、20米或更远,这样还是可以看黄河水的,不是有汛情就不能观看,只要距离足够远,是没有任何危险的,但要告知每位游客,远离不安全界线,多设立警示牌,让人们安全观景,可以在特殊时期为景区创收。

(四)设定安全观赏时间

设定安全观赏时间,适当缩短每天观赏时间,在安全观赏时间内有序开放,让游客在汛期内每天也有适当时间可以参观,不是一味地关闭,有些时候,汛期黄河水流量大,景观更好,如壶口瀑布,在汛期定比平常更要壮观,本来黄河景观就是看水的,所以水流量大也是非常好看的时候,若关闭就会错失良机,看不到最美好的黄河景观。

(五)清理河道淤泥淤沙

每年或每两年定期清理河道内淤泥淤沙,可以适当降低水位,让旅游更为安全。定期清理是对黄河安全及周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具体举措,当然通过清理河道淤泥和淤沙,可以增加河道容量,提升排泄洪流量,减少险情发生,增加旅游安全系数的具体手段,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游览时长,是非常好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关闭景区来解决。

(六)限定参观人数

限定参观人数,控制好人流量,限量开放是对于汛期景区开放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安全的可行手段。黄河中下游旅游景区在汛期中要对旅游人数进行限制,以景区总容量的30%-50%为好,这样游客密度小,易于疏散,且在设立安全观赏距离后也是合理地减少人员的处理方式,可以正常参观,但要在人数上减少,确保安全。

(七)预约售票

预约售票也就是预约开放,是对限定旅游人数的延伸举措,可以提前知晓游客数量,做出相应部署和安排,并可具体把握游客数量,对于景区管理和调度有一定帮助,也是黄河中下游景区在汛期旅游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限定人数,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和准备服务,提高旅游可行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旅游景区为安全开放而不是关闭的必要措施。

(八)利用5G技术

全景虚拟、机器人导游导览、无感验票安检、全景直播、无人驾驶、无人机巡防[10]等5G技术的应用,对于黄河中下游景区来说是先进理念的展现,也是人工智能和现代先进科技的应用,可以无死角对于景区进行管理,减少人工和人力,增加科技感和体验感,是当前旅游中时尚的——体验游,对于汛期安全管理和调度有极大的帮助。

(九)利用大数据控制

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领域,与5G同样是黄河中下游旅游的尖端应用,也可通过大数据来达到服务好游客的目的和手段,也能为旅游景区和管理者提供人数控制和人流量控制依据,做好汛期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为景区安全和游客安全保驾护航,也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要多应用之。

总而言之,黄河中下游景区在汛期关闭是一短点,也是一痛点,还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个短板,更是旅游中难以言明的一种困难时期,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挽回部分损失,减少景区损失和从业人员的流失,让游客在汛期也能观赏到好的景观——壶口瀑布,留下美好映像,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服务及高质量人才,引领旅游发展大局,达成高质量旅游主旋律,也要保护生态系统并修复已损坏部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黄河景区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摘牌』
『黄河』
“摘牌”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