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1-01-19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单臂导针固定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将60例对象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指标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3d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4~10周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感轻,骨折愈合时间短。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欠佳,体内各大脏器功能弱化,发生骨折后的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治疗方案选择非常重要,不仅要强调固定可靠合理,且尽量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小,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得到稳定的恢复,并对其预后起到改善作用[1,2]。本次回顾性分析采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情况,旨在探析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为对象,患者骨折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认知功能和智力正常,能进行正常的沟通,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良/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史及躯体严重残疾的患者。随机将60例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68.5±2.3)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左侧骨折16例和右侧骨折14例;观察组30例,患者年龄62~79岁,平均(68.4±2.0)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左侧骨折17例和右侧骨折1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单臂外固定架:完善各项常规检查,给患者实施局部麻醉,让患者在骨科牵引床上进行闭合复位,用X射线片透视观察复位情况,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屈髋外展和外旋,再对患者的患肢进行适当的内收和内旋,保证患者的颈干角>135˚即可;注重观察患者的患肢有无缩短的问题,使患者的骨折断端逐渐复位到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详细观察颈干角及前倾角有无异常变化,观察复位满意时,给患者实施单臂外固定;单臂外固定实施时,将1枚导针置入股骨粗隆下,让导针经过股骨矩和股骨颈压力骨小梁,同时在上端平行置入第2枚导针,X射线片观察正侧位后顺着导针通过小切口切开皮肤,保证切开到患者的股骨位置,并把导针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膜剥离,且将导针拔出并置入2根螺纹针;上述各项操作完成后,在患者骨折的远端10~12cm的位置,顺着股骨干纵轴外侧距离4~5cm处进针;切开患者的皮肤筋膜并进行分离,随即行套筒保护钻孔,并将3枚螺纹针垂直置入股骨干,注意将螺纹针置入到患者对侧的骨皮质2mm左右的位置,保证5枚螺纹针的针尾是水平位置,注意观察颈干角及前倾角是否良好,将固定杆置入并紧锁固定夹。

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给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协助患者摆放仰卧位接受手术,在患者的髋关节外侧切开,逐层分离组织并显露骨折断端,为患者行牵引复位骨折断端,C臂机观察骨折复位的情况,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适宜的解剖型锁定钢板,以克氏针将其妥善的固定,详细观察和计算颈干角和前倾角,顺着股骨颈的方向,在钢板的近端固定螺孔中钻进,注意导针不可将股骨头钻穿,用3个螺钉拧入螺孔固定,将股骨头颈固定妥善后,取出克氏针,C臂引导下用螺钉将骨折的远端稳定固定,透视满意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这四个内容。②观察患者术后4周、6周和8周、10周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

1.4 判定标准

用Harris评分法判断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3]:得分范围0~100分,分值≥90分表示优,分值75~89分表示良,分值60~74分表示可,分值<60分表示差。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围手术指标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3dVAS评分比对照组低,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关节功能评分

两组患者术后4~10周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骨折,骨折后会导致患者的大粗隆部位发生肿胀、压痛或者活动受限等,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持续深化,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亦在逐年上升,临床上对此种骨折的治疗方案尤为关注,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其自身对手术操作的耐受性较低,术后长期卧床的概率较大,这使得老年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对其骨折恢复造成影响,甚至直接导致患者失去生命[4,5]。

表1.围手术指标 (n=30,±s)

表1.围手术指标 (n=30,±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术后3dVAS评分(分)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24.0±5.2 3.0±1.3 9.5±3.2images/BZ_109_1252_520_2267_677.png

表2.关节功能评分 (n=30,±s,分)

表2.关节功能评分 (n=30,±s,分)

images/BZ_109_1251_867_2267_1024.png组别 术后4周 术后6周 术后8周 术后10周观察组 63.0±6.2 75.9±5.4 87.3±6.1 90.3±4.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常选择的术式均具有微创的特点,且能对患者的骨折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切开复位内固定直接能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种术式的生物力学稳定,但会带给患者较大的创伤,虽然对患者骨折的固定稳定性良好,常用于未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患者。王爱国等[6]、朱双印等[7]研究指出,单臂外固定支架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稳定,此术式不会带给人体的创伤较大,手术操作简单,适用于老年患者,对骨折部位的修复及固定有着积极作用。

本次对30例患者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指出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术后的疼痛程度也显著减轻,持续4~10周的骨折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和康复。采用的单臂外固定架治疗手段是微创术式的一种,此术式是在CO学派有限手术论指导下形成,它的骨折固定稳定性明显,能科学的恢复患者的患肢生物力线,本次实施的是近端交叉方式外固定支架,这种操作的支架承载载荷分布均匀,同时也加强了支架的抗压性,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架状态,确保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和愈合稳定,对股骨的生理应力有效还原,避免了骨折固定后应力集中的问题;骨折局部的生理应力减少,这能给骨折面提供一定程度的应力,以确保骨折更好的愈合,促使患者的病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作用明显,在确保患者关节功能充分恢复的同时,促使患者的骨折尽早康复,这对老年患者的病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单臂导针固定架
激光定位导航系统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置入术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股骨头髓钉倾斜角测量器的设计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墙壁开关插座固定架刚度研究
我在街上走
无天于上2035(一)
单臂猿的末日
我在街上走
KD407:悬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