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2021-01-1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癌痛植入术难治性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索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疗法在伴有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法。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肿瘤内科诊治的伴有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近期疗效等。结果:治疗24h、3d、4周、12周后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其中在治疗3d后VAS评分降至最低,后略有升高。本组156例患者近期有效率50.64%,临床获益率80.77%;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94.87%,1年生存率84.62%。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在伴有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利于促进癌痛症状缓解,促进肿瘤控制,且安全性高,近远期疗效显著。

恶性肿瘤是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癌痛则是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1]。WHO已把控制癌痛作为攻克癌症的综合规划中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伴有顽固性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治疗难度大,传统治疗方法欠佳。近年来125I粒子植入疗法在多种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显著杀灭肿瘤细胞,且安全性高。也有不少学者发现该疗法对于控制癌痛也有一定效果[2]。本研究探索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疗法对于伴有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院肿瘤内科2017年3月~2018年12月诊治的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出156例为观察对象,癌痛程度均在中度以上,VAS评分≥4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组织功能障碍、严重黄疸、有出血征象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本组156例患者中:男87例,女69例,年龄44~79岁,平均(62.1±5.4)岁;其中肺癌32例,胃癌17例,肝癌10例,胰腺癌18例,食管癌12例,结直肠癌23例,宫颈癌24例,膀胱癌11例,食管癌7例,子宫内膜癌2例。疼痛程度:中度疼痛92例,重度疼痛64例。

1.2 方法

对156例患者进行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应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80Gy,肿瘤计划靶区要比CT影像图的肿瘤区向外延伸0.5cm,根据粒子的数目、活度选择125I粒子,植入结束立即进行CT扫描,进行剂量验证。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植入粒子,手术根据患者的肿瘤治疗靶区选择体位,一般为俯卧位或仰卧位,经CT扫描定位,体表标记,然后常规消毒铺巾和局部麻醉,在CT引导下进针,经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预定的靶区后,开始植入粒子,根据间距0.5~1.0cm布源,术后即刻进行CT扫描验证,必要时需补植粒子,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监护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VAS评分:术前、术后24h、术后3d、术后4周、术后12周分别采用VAS法评测患者的癌痛程度,得分0~10,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②近期疗效:采用WHO制定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估方法评测,分成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其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有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为临床获益。③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④远期效果: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计量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可知,治疗24h、3d、4周、12周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01;其中治疗3d后的疼痛程度最低,随后略有升高。

近期疗效:本组15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58例,稳定47例,进展30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0.64%,临床获益率为80.77%。

15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出血、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术后出现2例气胸,3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肝区肿胀,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均未出现大出血、粒子迁移等严重不良反应。

本组156例患者经过2年的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94.87%(148/156),1年生存率为84.62%(132/156)。

表1.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n=156,±s,分)

表1.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n=156,±s,分)

注:t、P表示与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

时间 VAS评分 t P治疗前 5.89±0.65治疗12周后 3.05±0.31 49.257 <0.001images/BZ_75_1252_520_2268_677.png

3.讨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最早是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其开创了放射治疗肿瘤的先河[3]。随后放射粒子植入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得到应用,到21世纪,放射粒子植入疗法已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满意疗效,安全性、有效率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h、3d、4周、12周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提示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术有助于促进恶性肿瘤患者癌痛的缓解,笔者认为主要机制是:①粒子植入到肿瘤病灶部位近距离持续照射,杀死肿瘤细胞,并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肿瘤的张力或是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4]。②放射性粒子持续杀灭肿瘤细胞,减少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致痛因子的释放,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③肿瘤病灶内或是旁边的血管微血栓形成,使得致痛因子通透受阻。关于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癌痛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治疗有效率为50.64%,临床获益率为80.77%,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生存率94.87%,1年生存率84.62%,提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有助于促进肿瘤控制,且安全性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的125I粒子植入术在伴有癌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促进癌痛缓解,同时控制肿瘤进展,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癌痛植入术难治性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