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散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IgA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分析
2021-01-19彭华东白发臣林研研洪江淮
彭华东 白发臣 林研研 洪江淮
IgA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肾小球肾炎病症,该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引发肾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当下临床对于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改善患者病情。但是短期内疗效不显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关于医学免疫学及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学者发现,血清细胞因子及肾脏纤维化均对IgA肾病的出现及发展有一定影响[3]。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分析了凉血散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IgA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和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肾虚血瘀型IgA肾病患者。肾虚血瘀型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易疲乏,易感外邪,腰酸,口干口苦,易心烦,尿泡沫增多,尿黄赤或鲜红或如茶色,或排尿灼热疼痛,或咽干咽痛,或五心烦热,或口舌生疮,或浮肿,舌质红,苔黄或偏干或偏腻,脉滑数[4]。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肾虚血瘀型IgA肾病诊断标准;(2)24 h 尿蛋白定量≥2.0 g;(3)尿隐血≥2+。排除标准:(1)急性感染;(2)合并肿瘤;(3)精神异常;(4)糖尿病;(5)自身免疫性疾病;(6)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7)妊娠期、哺乳期妇女;(8)过敏体质;(9)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通过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雷公藤多甙(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7020344),20 mg/次,3次/d;醋酸泼尼松片(重庆麦德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521),10 mg/次,1次/d。共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凉血散瘀方基本药物组成:生地黄3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白茅根 30 g,小蓟 30 g,白花蛇舌草 30 g,连翘 15 g,炒栀子 6 g,丹参 20 g,当归 6 g,白芍 15 g,黄芪 30 g,太子参 15 g,芡实20 g,金樱子 15 g,防风 6 g,僵蚕 10 g,神曲 10 g,陈皮 10 g,炙甘草3 g。伴肉眼血尿者加三七粉12 g,茜草8 g;伴便秘者加大黄 8 g。以上药物加入700 ml水煎至 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共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完全缓解:尿蛋白阴性,尿红细胞消失;显效:尿蛋白减少≥40%,或尿红细胞减少≥40%;有效:尿蛋白减少≥25%,或尿红细胞减少≥2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出现恶化。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及血清肌酐(Scr)水平。
比较两组肾纤维化指标。包括Ⅳ型胶原(C-Ⅳ)、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层粘连蛋白(LN)。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ACR及
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ACR、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脏纤维化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C-Ⅳ、TIMP-1及L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Ⅳ、TIMP-1及L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5.51±1.13 1.23±0.61 25.72±4.89 11.83±3.12 623.23±25.81 255.31±10.25 139.72±12.89 98.83±5.12对照组(n=40) 5.24±1.26 2.44±0.82 23.75±4.61 18.51±4.26 622.62±30.81 587.41±32.82 139.75±4.61 127.51±4.26 t值 0.801 6.432 1.453 6.901 1.012 2.592 1.053 6.901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24 h 尿蛋白定量(g) 尿红细胞计数(个/HP)ACR(mg/g)Scr(μmol/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脏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脏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 (±s)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 150.41±12.53 92.83±8.12 148.63±9.78 94.62±6.31 516.41±52.53 368.83±25.12对照组(n=40) 148.96±11.02 108.45±8.56 146.26±9.32 112.51±38.25 513.96±48.02 443.45±38.56 t值 1.065 6.357 1.109 11.352 1.065 9.906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LN(ng/ml)C-Ⅳ(ng/ml)TIMP-1(μg/L)
3 讨论
近些年来,IgA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开始出现于年轻群体中。该疾病是一种免疫复合型病症,在诸多细胞因子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肾脏病变,导致肾脏组织出现纤维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肾衰竭[5]。出现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为细胞因子对细胞受体的影响,进而导致细胞增生及细胞外基质增加,细胞外基质代谢和TIMP在共同作用下导致肾脏纤维化发展[6]。其中胶原与纤维连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足细胞是肾小球过滤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受到影响将会导致患者肾功能衰退[7]。基于此,本研究对凉血散瘀方加减对肾虚血瘀型IgA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IgA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尿血”“尿浊”,肾主藏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两者均为调节精、血的重要脏器[8]。患者肾失调,精微下注,精气外泄直接导致血尿,对精气造成较大损伤,进而导致血脉无法通常运行,对肾脉造成损伤。凉血散瘀方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显示,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及血尿[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IgA肾病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ACR及Sc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IgA肾病能够降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观察组治疗后C-Ⅳ、TIMP-1及LN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IgA肾病有助于改善肾脏的纤维化。主要原因在于凉血散瘀方中生地黄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牡丹皮、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芡实、黄芪具有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的疗效[10]。并且生地黄能够有效防治肾小球系膜细胞增加,能够实现对TGF-β1表达的调节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增加,形成对肾脏的保护[11]。凉血散瘀方能够有效改善肾脏纤维化[12]。
综上所述,凉血散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IgA肾病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有助于改善肾脏纤维化,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