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19杨洪平王勇
杨洪平 王勇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柱损伤,骨折部位为胸腰椎处,胸腰段脊柱部位具有活动腰椎和固定腰椎等功能,易受到旋转负载的破坏,从而发生损伤。临床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的方式[1]。前路手术可以对于椎管前进行减压,但是后凸的效果并不明显,使脊柱被延长性地进行矫正,存在神经并发症的危险,致失效率较高。而后路手术虽然可将脊柱恢复到正常的矢状面,但是脊柱的后部会存在过度的荷载,容易导致融合不佳,患者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而前后路手术结合的方式可增加融合程度和矫正效果,均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情况[2-4]。后凸畸形的情况就是人们所称的“驼背”现象,即为脊椎凸向后方,造成躯体向前倾斜,造成患者姿态不良的情况发生。因此,本文分析了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20年4月胸腰椎骨折患者287例,纳入标准:(1)椎弓根发育正常[6];(2)均在围术期;(3)年龄≥20岁;(4)认知正常;(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具有精神病史;(2)患有严重心脏病;(3)配合医护进行治疗;(4)具有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缩短术进行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后凸畸形将其分为发生组(48例)和未发生组(239例)。后凸畸形诊断标准:骨折椎体邻近上一个椎体上终板和邻近的下一个椎体终板之间的夹角,判断是否>50°,>50°即为后凸畸形[9-10]。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体重、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等[7-8]。
1.3 观察指标
(1)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2)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包括椎体矢状面Cobb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的交角)、椎管侵占率(伤椎椎管受压最明显部位的中矢径与上下邻椎椎管中矢径均值的百分比)及椎体前缘高度[1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与性别及体重无关(P>0.05),而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有关(P<0.05),见表1。
2.2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均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 2。
表1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单因素分析
表1(续)
表1(续)
表2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未发生组术后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发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人体脊柱骨折发生主要部位在胸椎、腰椎,主要指人体的第11胸椎和第3腰椎骨折处发生,在人体活动时,人体产生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胸椎至腰椎的移动区域。临床目前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是进行手术,而手术后会降低患者椎管内压力的情况,继而引起后凸畸形的发生[14-15]。后凸畸形在X线下胸椎的后凸角度诊断大于50°,而正常胸椎后凸角度在20°~45°,后凸的顶点在T6~T8处,可与腰前凸形成正常和平衡的生理弧线,由此达到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够正常前视。一旦人体后凸角度过大,就会导致患者畸形加重,严重时可导致瘫痪[16-17]。本研究显示,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均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是患者发生后凸畸形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来说患者年龄越大,发生后凸畸形率越高,再加上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发生概率急剧上升[18-19]。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发生后凸畸形的概率是正常患者的两倍,糖皮质激素的增加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和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增加患病危险。胸腰椎骨折和平衡能力下降等导致椎体后壁骨折的发生,进而影响肌肉骨骼无法维持腰部及下肢的力量。这些指标均能够为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20]。本研究显示,未发生组术后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发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发生组(P<0.05),说明未发生后凸畸形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好,促进骨骼的愈合。
表3 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s)
组别 椎体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cm)椎管侵占率(%)未发生组(n=239) 9.34±3.51 3.19±0.04 24.56±0.69发生组(n=48) 15.67±4.58 2.42±0.46 28.11±1.22 t值 5.493 6.234 6.493 P值 0.002 0.001 0.021
综上所述,骨折部位、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年龄、骨密度、椎体后壁骨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手术入路方式均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及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