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探讨
2021-01-19刘守亮
刘守亮
(昆山市康复医院(周市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患者临床表现常见的即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NSTEMI患者发病后,其以冠脉形成血栓,冠脉闭塞不完全,伴有不稳定心绞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在临床上,NSTEMI和UA根据不同危险程度可分为不同时期。患者在出现相关病症后应迅速进行临床上的全面检查,并要将病理学分析和患者发病症状结合起来,然后根据诊断的结果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措施,以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笔者于2017年1月~2019年11月,选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计60例,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其分为单号和双号,其中单号患者列入研究组,双号患者列为对照组,每个组别各30例,重点探讨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的效果,现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9年11月,选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计60例,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其分为单号和双号,其中单号患者列入研究组,双号患者列为对照组,每个组别各30例。统计基础资料:研究组年龄值为52~75(61.2±5.3)岁;性别比例男/女为16/14。对照组年龄值为51~76(62.1±5.1)岁;性别比例男/女为17/13。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纳入条件:①高度危险:患者心脏标志物升高>0.1 g/L,室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幅度>0.05 mVd,心绞痛症状持续>20 min。②中度危险:患者心脏标志物升高0.01~0.1 g/L,临床检查结果阴性,心电图显示T波位置变化,心绞痛症状静息时持续20 min,为缓解病情需使用硝酸酯类药物。③低度危险:患者心肌标志物结果正常,临床检查结果为阴性,心电图变化不显著,心绞痛在检查前2 w有发作。
1.2 方法
两个组别患者均行相关检查包括血管造影、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持续监测室壁运动,经心肌负荷量、血管造影、运动耐受量等检查判断患者病情和机体状况,并推测预后。
研究组采取介入治疗,即对患者病情危险性按照检查结果分级,分为高、中、低等三级,然后给予治疗。于住院后2~14 d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即采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给药剂量:低度者75 mg/d,中度者85 mg/d,高度者100 mg/d。根据病情危险分级使用肝素时间为低度8 d、中度9 d、高度10 d等。对于中、高度者加用7 d硝酸酯类药物,对危险系数较大者适当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和调脂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治疗前后cTnT(肌钙蛋白)、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等水平变化及心绞痛改善情况(根据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估:患者若快速运动或持续长时间用力时发作,日常基本活动不发作为Ⅰ级;患者步行距离≥200 m时发作,正常步行距离不发作,若情绪激动或登高,则明显发作为Ⅱ级;患者正常步行距离<200 m会发作,日常基本活动受限为Ⅲ级;患者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发作,病情严重为Ⅳ级。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并对照分析两个组别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通过SPSS 22.0的数据软件对所研究的数据进行汇总。数据分析结果以[n(%)]的方式予以表示;计量的结果以(±s)的方式予以表示。当P值<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 果
2.1 两个组别相关指标变化观察对比(见表1)
表1 两个组别相关指标变化观察对比(±s)
表1 两个组别相关指标变化观察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cTnT(μg/L) aPTT(s) 血小板聚集率(%)研究组(n=30) 治疗前 0.07±0.03 41.6±10.8 66.8±10.9治疗后 0.02±0.07* 48.5±11.4* 52.2±7.5*对照组(n=30) 治疗前 0.07±0.02 41.2±10.7 68.6±11.2治疗后 0.05±0.08 43.5±10.2 59.7±8.4
2.2 两个组别心绞痛改善分级观察对比(见表2)
表2 两个组别心绞痛改善分级观察对比[n(%)]
3 讨 论
在ACS临床表现中,UA较为常见,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之间,发病后患者早期以静息心绞痛、心绞痛为主要症状,由于患者具有独特性发病机制,若治疗不及时,则其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肌梗死发病率。在冠脉闭塞不全的情况下,患者极易形成血栓,这主要由NSTEMI所致,患者多伴有UA症状。对于NSTEMI和UA患者,按照病情危险性可分为三级,即高度、中度、低度危险等。一般低度患者缺乏明显症状表现,偶尔心绞痛发作,心肌标志物正常,但病情轻微;中度患者胸痛不明显,但具有严重症状表现,且T波段出现倒置,心肌标志物升高显著;高度患者心肌标志物明显增高,持续胸痛,存在十分严重的症状,ST段压低显著。在临床检查NSTEMI和US患者时,通常用造影、发射性核素、心电图、超声等多种途径从不同侧面对同一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以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然后指导患者采取合理方式加以治疗。本文的研究中,两个组别治疗后cTnT、aPTT、血小板聚集率等水平、心绞痛改善分级等对比发现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治疗前差异并不显著(P>0.05)。这表明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于改善心肌标志物和心绞痛症状效果十分理想。可见,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有效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采取介入疗法,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的预后十分有利,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