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缓课堂节奏,构建深度教学

2021-01-19杨美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杨美琴

【摘要】新课程倡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其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理解学习内容的核心,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放缓节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关注学习过程,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构建深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策略,分析了构建的意义,旨在通过导学、让学、助学,提高学习的高度和深度,引导深层次思考,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教学节奏

一、引 言

所谓深度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基于理解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学习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的过程.为此,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教师要放缓教学节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多元教学法的运用,构建深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构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模式的意义

放缓教学节奏,构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模式,是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关注点、学习应用等为切入点进行的知识整合、教学创新,是基于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探究、深度思考.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还要结合课标要求,从知识上、思维上、方法上进行教学引导,使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实践应用.可见,在小数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深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构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模式的三个维度

深度学习的根本是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能够站在数学视角,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深度教学引动的三个维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知识上的深度引导.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部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大脑,导致无法对其灵活应用.所以,在深度教学模式构建下,教师要放缓节奏,使学生经历感受、操作、感悟等一系列阶段,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第二,方法上的深度引导.数学学习是一个有方法、有具体过程、有逻辑推理的课程内容,学生在解题、记忆知识、应用知识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思想的.所以,教师要深度教学的时候,要从数学方法上入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方法和数学思想对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高理解和掌握.

第三,思维上的深度引导.数学深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思维等细化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通过师生对话交流、问题引导、活动体验等,将深度学习引导到思维上的交流,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构建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模式的路径

(一)利用微课引导,自主探究,引导深度预习

课前导学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前提.为实现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课前预习课件,通過精心设计,让学生对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激发自主探究欲望的基础上,精准预习方向,基于教学核心内容、学习主题等进行设计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深度探究.例如,在教学“负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旨在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会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课件,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课件就负数的数学史进行播放:

①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在古代商业活动中,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以盈余为正,亏损为负.

②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给出了用算筹区分正负数的方法,即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

数学史学的融入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微课课件的第二学习环节,教师播放生活中的负数,播放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在听的过程中,关联真实情境,让学生找出气温的记录,观察数据,感知负数,如“-3 ℃、-12 ℃、3 ℃”让学生思考-3 ℃和3 ℃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学习探索,然后思考:0 ℃表示什么意思?最后关联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互动-12 ℃、-3 ℃、-18 ℃哪个温度低.教师从熟悉的气温入手,在感知负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从而让学生在微信交流群中,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负数、正数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汇报自己对负数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对微课课件的预习以及掌握情况制作课堂教学内容,在满足学习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深度学习探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导学引导在激发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预习质量,这样既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助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

(二)设计问题情境,激活思维,促进深度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需要学生经过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为此,为实现深度教学,培养高阶思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为辅助,在真实情境设计中诱导学生思考,进而使其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在思考、探究、推理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进而促进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教学内容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周长计算方法,对周长这一抽象概念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为促进深度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动物王国开运动会”的情境,出示小白兔沿着正方形跑道跑,小蓝兔沿着圆形跑道跑,小蓝兔第一个到达终点,比赛结束,山羊裁判宣布小蓝兔获胜,但是,小白兔委屈地哭了.根据趣味情境引导,让学生思考小白兔为什么哭.

生:因为比赛不公平?

师:哪里不公平?

生:因为两只兔子跑的路程不相等.

师:是不是真的不相等呢?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然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小白兔跑道的周长,引导其回顾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随后计算小蓝兔跑道的周长,让其思考:

小蓝兔是沿着圆形跑道跑的,那么,求小蓝兔所跑的路程,就是求圆的什么?

根据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出圆的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思考求圆的周长有什么方法.

生:在圆上先做了记号,沿直尺滚动一周.

师: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有的圆很大,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

随后教师让学生猜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与直径有关.

生:与半径有关.

师:那么,是不是与直径和半径有关呢?如果有,是有怎样的关系呢?

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习小组就所要探讨的内容进行动手实践,一个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个人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其他成员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就以下表格进行实践分析:

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观察归纳自己的发现,从而引导其就圆的周长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情境的设计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欲望的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在探索中,实现共同成长,促进知识再创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实现深度教学.

(三)深入数形思想,实现深度教学

教师的深度教学在于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那么,为实现深度教学,教师可以深入数形结合的思想为辅助,在数形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其认识数学本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分数乘分数”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法,从已学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李伯伯家有一块5公顷的地,种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各占这块地的15和35,种土豆和种玉米的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思考交流,列出算式:

5×15=1(公頃)  5×35=3(公顷)

然后根据算式,教师让学生总结归纳整数乘分数的法则,随后引出分数乘分数的知识内容,在原有的情境上进行创新:

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和玉米的面积各占这块地的15和35,种土豆和种玉米的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沟通列出计算算式,如计算种土豆的面积:

12×15

根据算式提出问题:12×15,等于多少呢?

让学生做出预设:

生:27.

生:110.

在预设的基础上,进行检验分析,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辅助,为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用它来表示1公顷,让学生思考表示12公顷的15该怎么操作,展示以下图形:

教师根据图形引导,让学生进行分析:

生:求12公顷,可以先把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了2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2,就是12公顷,再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涂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110.所以12×15=110.

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归纳分数乘分数的法则,在数形探索的过程中,使其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促进深度探索,随后让学生利用此方法分析种玉米的面积,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索,在数形探索中,促进深度学习,培养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四)开展实践活动,应用数学,践行深度学习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应用数学的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践行深度学习,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转化.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绘制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认识数据背后的含义,体会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此,在学习完之后,为达到深度教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就家庭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进行调查统计,先制作图表,从营养合理、平衡膳食的角度出发,探索家庭一天饮食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数据统计表绘制扇形统计图.在应用数学的时候,教师根据实践活动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评价互动,例如,某生实践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下表是家庭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在展示实践成果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践情况和图表,分析自己在此次统计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结合图来分析该生家庭饮食情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从数学视角,分析自己家庭饮食情况是否合理,先引导其进行自评,鼓励该生从数据搜集、数据整理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该生的制作完成过程、成果展示以及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立足实践过程、学习表现以及成果呈现等进行多维点评,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以及真实学习体验,让学生学好数学、会应用数学,从而使其走向深度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五、 结 语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引导侧重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旨在通过知识习得,使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实现从导学到助学这一进程.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微课引导、问题情境教学、数形结合、开展实践活动等,在激发自主探索兴趣的同时,从知识上、方法上、思维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修远.深度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现状研究[D].黄冈:黄冈师范学院,2020.

[2]拜如龙.浅析深度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36):45-46.

[3]林武.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31):54-55.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