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与香港现代版初中历史教材同一教学主题比较研究

2021-01-18蒋红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人教版历史教学

蒋红玲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两岸三地的历史教育教学对比研究意义非凡。本文以明清史部分为例,比较人教版与香港现代版初中历史教材在课标要求、章节编排与模块设置、课程资源、教材体例、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两版教材的各自亮点与不足,探究两版教材在明清史方面的编写思路及原因,通过明清史教学的主题比较分析,实现对单元、教材设计的宏观认识,以期对今后的实际教学有所帮助、对教材的改进有所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人教版;香港现代;初中历史教材;历史教学

本文以两版教材的明清史部分为例,比较课标要求、章节与模块编排、课程资源、教材体例和教学重难点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深化對教材知识脉络、设计意图的认识,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全方位、多方面探究。

一、课标要求比较

课标指的是教育部对某一学科提出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包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内容。以明清史为例,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用《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章节来对这段史实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明朝的建立,并且由此对明朝皇权的强化与专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文化方面更要熟知明长城、北京城的修筑以及《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的历史;与此同时,学生需要知道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拉开了清王朝兴起的序幕,这个部分的知识还涉及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清代文学艺术的盛况以及腐败和闭关锁国为清朝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现代版在二甲及三甲(即甲部教材第二册与第三册)中讲述了明清两段历史,根据《课程纲要》的规定,甲部课程以政治史为范畴,主要介绍明清时期的治乱兴衰,在希望学生对历史有整体认识的前提之下,更倾向于要求学生熟悉这两个朝代的政治与权利方面的内容。明朝方面,现代版课标更强调让学生深入了解集权措施的相关知识以及多方面因素对于明朝兴衰的影响;清朝部分则将朝廷的统治策略和社会动荡设置为教学的重点,这是与人教版课标不同的地方。

二、章节编排与模块设置比较

章节编排方面,人教版和现代版呈现出不一样的逻辑与思路。人教版《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章节中,分别介绍了明朝的兴衰和清朝的崛起,在编排时还单独以课为单位介绍了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以及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等人文内容,辐射面较广,学生对于这两个朝代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如第十六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和第二十一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从标题看,本章节主要突出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着重介绍了从明朝到清朝的过渡,而清朝鸦片战争、变法等这一段延续到民国时期的历史则在八年级上册中另取一个章节进行学习。现代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于明清历史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模块化更加明确,明朝与清朝的知识间有着清晰的界限,采取了将其分成两个独立章节的模式进行编排的方法,即现代版第二册的第七章《明代的君主集权政治》与第三册的第一章《满清入关与康、雍、乾盛世的统治政策》。

三、课程资源比较

在差异化的课程要求、章节编排和内容框架下,人教版与香港现代版的课程资源选择与运用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从课文插图、史料选择等角度进行探究。

史料选择方面,人教版选择的史料更加丰富,涉及到的内容较广泛,从政治发展到版图变化乃至人文科技都有覆盖,并且更加重视对外关系方面的介绍,如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和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都利用大篇幅来讲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以及清朝与台湾、西藏间的关系,说明人教版教材是十分重视外交关系演变的。现代版选择的史料主要是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展开的一系列政治官场上的风云变幻,如皇权集中、宦官之祸和党争等,对于其他文化科技类的分支介绍比较少,更多地以课后活动和自主探索的形式展现,如第七章第二节《靖难之变与成祖的集权措施》,在“史事追踪”模块介绍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在外交政策和进展方面的史料支撑相比人教版较少,如第四节《明的外患与衰亡》中仅用了两页的篇幅讲解了外族对明的入侵等外交祸患。

总的来说,人教版教材所选择的课程资源内容丰富,更具多样化,涉猎的领域也更多,而现代版教材则指向性更加明确,沿着历史时间线将明清两朝的大事件铺展开来,并辅以亮丽生动的配图,凸显出了其清晰的教学思路。

四、教材体例比较

在体例的选择上,两个版本的教材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主干都是比较统一的,它们的编写都是参照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原则,按照时间的顺序,采用编年体的“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章中就包含有8课,而单独抽出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中又分为“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等子目。现代版也一样,章节框架下以节来呈现出不同的知识模块,每一节中又分为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如第七章就有四个小节,第一节《明朝立国及太祖的措施》中有一级标题“朱元璋建国”,其下又有“控制东南”、“立国统一”等二级标题。再看每个单元的设置,人教版每一单元下的每一课前都设有导语,概述本课的内容,现代版则是在章节前设置“章节概要”、“学习重点”和“时间尺”,每一小节前又有“探究起跑线”来抛砖引玉,内容相较人教版更加丰富。进入正文后,可以看到人教版每一课后面有三到四个子目,下面不再细分,现代版则更细化,分为两到三个一级标题后再分为若干个三级标题,内容翔实,段落精简。正文以外的辅助部分,两版教材都包含有旁设、后设以及图片表格,如人教版中的“课后活动”与现代版中的“思维训练”等,而前设只有现代版有,其以“探究起跑线”中的思考题形式呈现出来,体现出现代版教材在这方面的考虑更全面。

基于对人教版和现代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明清史这一教学主题的详细比较,可以发现两个版本教材在课标要求、章节与模块编排、体例及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均展现出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人教版内容广泛、模块编排明晰、史料支撑充实、图文在有学术感的基础上兼具艺术性、可读性,现代版则以政治史为范畴,在模块设置与课程资源选择方面更加灵活多元,并通过时间尺等工具帮助学生树立时序观念,设计思路清晰、指向性明确。其实,教材的对比并不是为了分出孰优孰劣,而是致力于找出各自亮点,彼此借鉴和学习,以期对一线教学的教师们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思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学艺.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相关史事”栏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吴桂碧.香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研究[D].深圳大学,2018.

[3]游小莉.香港初中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人教版历史教学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