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审美

2021-01-18牛艺添

音乐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和弦音乐作品大众

姜 凯 牛艺添

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运营者越来越多,涌现出了大量以综艺(包括选秀)节目为主要载体,以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一系列视频门户网站、短视频APP为主要渠道,以网络数字技术为基础的音乐生产与传播方式。这样的改变使得大众获取音乐的途径和审美迅速发生了变化。日趋发达的媒体平台使得这个时代深深刻下了新媒体的烙印。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平台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和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数据带来的选择却增强了主流性、主体性,大数据所带来的推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众音乐(泛指非主流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大众音乐审美日益趋同,向简单化音乐内容、简易化音乐形式的方向发展。

要想了解音乐创作,首先需要了解当下流行音乐的两个组成部分——词与曲。词的部分不必赘述,大部分流行音乐歌曲中的词仍可保证合辙押韵、合理顺耳。曲的部分主要是由和弦组成,通过对当前流行音乐的数据分析,对于抖音APP近几月选择背景音乐的和弦分析,得出结果,大部分音乐作品均是通过简单和弦连接和曲式结构进行编曲。音乐创作有着往简易化、简单化发展的趋势。

当下热门话题之一,便是音乐抄袭。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带给世界的是全球化的连接,这也意味着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近年来,被曝出抄袭的音乐作品不在少数,一来是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递便捷高效,通过信息差牟利的行为正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消失;二来则是伴随着音乐作品的增多,提供给创作者的素材正在减少。诚然音乐素材的减少是一方面,但是越来越多的雷同作品,所输出给社会的能量正在变质。除了音乐抄袭,另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便是和弦配置的趋同化,比如流行音乐中比较认可的万能和弦排列“4536251”,其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和弦级数。在流行音乐中,通常用大调音级来命名和弦音级,我们可以在许多流行音乐作品中听到这种“万能和弦”的和弦排列,比如《演员》《斑马斑马》《奇妙能力歌》等等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优质的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和弦极其简单的“口水歌”。其实“4536251”的和弦排列只要通过和弦连接的优化和细节的提高其产生的作品也并不简单,但现如今的作品大多以三和弦作以简单的衔接便完成整个编曲,使得作品变得枯燥、单一。这样的流行歌发展趋势对于中国音乐审美的发展具有不好的影响。

当今音乐作品的质量存在着众多问题。首先,网络普及化带来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出现更加复杂的传播媒介,这其中极大部分媒介都为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数字音乐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网络与移动终端相互连接形成了更加社会化、快捷化的音乐传播方式,也更注重社交化。如现在主流短视频媒体“抖音”中,一些传播火热的音乐作品其艺术质量实在是难以言喻,在传递审美趋同化观念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问题。现如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紧张之余确实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让生活更放松,却不免有一些音乐作品不顾及音乐文化道德而追求流量与变现能力,从而形成了混乱糟糕的现代音乐市场。因此应该注意的是,音乐产业链环节的控制和审理,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取向,在音乐作品中积极地传递作者的能量。

在众多艺术门类当中,音乐的审美功能表现得是比较明显的,音乐艺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抒发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是音乐艺术形式的最主要特点,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其身影,比如公共场所中的音乐、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可谓无处不在;但是,音乐又好像与我们有些距离感。音乐中的情感大多来源于生活,在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会更加丰富立体,但音乐审美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审美不同对于理解音乐表达之情感也有所偏差。德国美学家阿多诺于《音乐社会学导论》中写道:“文化工业中的音乐消费实践是一种市场化的运作,它严重破坏了传统音乐,并在听众和音乐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彼此异化的病变。”因此,在新媒体传播下飞速传播的音乐艺术形式,在传播速度快这一优点下,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劣势。

新媒体这一媒介作为新的传播方式不断影响着音乐的发展,大众也在媒介中感受到了现代的音乐文化。媒介的每一次变化也都会表现出音乐审美变化的倾向,反映出了社会即大众审美的转变趋势。例如,我国目前很多音乐类选秀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电视媒体上。这些综艺节目的音乐作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风格呈现,比如改编或者原创歌曲等展现。现如今音乐平台的推广应用和社交短视频的兴起,小众以及多样的音乐文化正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地展开和壮大,传递着自己风格的音乐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新媒体这一媒介正作用于音乐与听众之间,并且进一步促进大众审美与当下音乐文化的多样融合,音乐处在主导地位,新媒体起到了传播交互的作用,使得大众审美伴随着时代发展也在不断延伸。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当时音乐文化的特点,会有相应的音乐美学,如古典时期的乐观主义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倾向来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

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也体现在音乐美学和音乐审美的发展方向上,作品的生命力也是衡量作品傳播价值的重要指标。大众审美传递出的需求使得音乐作品向大众审美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刺激音乐作品的出现以及音乐艺术的发展,让音乐受众不断增加,进而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促进生产发展。在现如今的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人们对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审美倾向也越来越新颖,创意在传播中尤为重要。在短视频平台上,我们利用零碎的时间欣赏作品,也可以发布作品,使得我们的才能和才艺得到展示。各种各样的脑洞,各种各样的轶事供我们浏览。这是高度社会化的结果展现。平台通过大数据筛选,根据用户的喜好和关注来进行推送相关视频作品。同时因为短视频是发布在一个与音乐相关的平台,视频的火爆带火了相关的音乐作品其中有些是网络歌曲、经典老歌,还有原创音乐等,这些歌的特点都是旋律奇特、引人入胜,有了这些特点足以广为传播。音乐的发展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历史,其表现形式已经从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发展到大众传媒。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大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在如今新媒体时代当道的背景下也呈现出了趋同的形势,音乐的文化产业的痕迹越来越严重,没有内涵与营养的低成本的流行口水音乐被大批量生产。没有精神内核的脸颊音乐作品充斥着市场,正在不断地影响着音乐审美的发展渐渐走向低俗化和简单化。我们应当注意,若不及时改变以经济价值左右音乐作品的恶性音乐审美发展倾向,任其自由发展的话它会极大地影响音乐艺术的良性发展和音乐情感的表达,艺术的内涵与其难免背道而驰。

音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且深远,其表演形式已从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发展到大众传播媒介。音乐审美的倾向也跟着时代进行着发展,随着互联网媒体日益增长为主流传播手段,大众音乐审美也在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了趋同的发展趋势。艺术作品的内核价值渐渐消失,受价值取向影响,工业化、产量化的痕迹越来越明显,我们发现低成本低内涵且雷同的音乐作品不断地出现在以新媒体主导的大众审美眼中,大众音乐作品正在向无内涵无共鸣甚至低俗肤浅的方向发展。在追求精神宣泄和情感共鸣的同时,以新媒体为传播途径的音乐审美应当且必须保证其音乐作品具有传播价值,同时音乐审美倾向是符合主流的、具备一定内涵的,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音乐美学是基于音乐存在之基础上,对于人类音乐审美的认识和解析,即从本质与形式出发来研究音乐审美。大众音乐审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时至今日,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进程、年龄结构和教育职业等因素的影响下,大众之审美情趣各有着不同之处。

以音乐美学为基础,可以积极引导大众音乐的审美活动。大众音乐审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即对于基本音乐知识的储备。从协和音程到不协和音程,从三和弦到七、九和弦,这些音乐素质的学习直接决定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美学的感知能力对于大众审美发展十分重要。要提升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这与社会的教育功能是分不开的。所谓“高雅音乐”之高雅,也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任何时代对于音乐之需求也不大相同。应当明确的是,推进文化、艺术发展的主体是不断处于历史洪流中创造新生命的个体即人本身;只有不断提升个体的音乐素质与审美水平,其组成的社会的审美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即大众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因此,大众音乐审美的提高,大部分取决于对音乐本身理解的深化。

音乐作品反映不同的社会时代和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文化特征,音乐作品表达的是人类活动中的精神需要,通过特殊的声音表达形式形成了情感的输出与共鸣。通过复杂的和声或是曲式结构创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听者通过分析与想象进而构建出自己的情感体系。近代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时代背景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所表达出的浓厚情感,比如肖邦的作品《革命》,此时正处于波兰民族独立起义失败,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的特殊背景下,肖邦内怀悲愤创作而出的,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著名奥地利音乐学家克涅普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何看待一个音乐家的成就大小?有成就的音乐家必定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们是懂得同时代人们的希望与忧虑的,并能用音乐作品表现出来”。不难看出,时代背景对于音乐审美以及音乐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们:比如海顿、莫扎特的古典乐派以及肖邦、李斯特的浪漫主义等等,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情感的方向都是不同的。

通过上面三点阐述可以看到,新媒体现阶段所具有的信息传递能力是十分强大的,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所带给社会文化发展是极具冲击力的。因此,如何使用新媒体对于大众音乐审美提升的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其一,在新媒体网络音乐时代,传统音乐文化需要新媒体平台作为宣传媒介的视野和了解,新媒体平台也应当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选择,将提升全民音乐审美能力提到重要位置,使得新媒体平台在传播音乐文化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即提升大众音乐知识储备、审美能力。其二,在音乐的选择上,要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拒绝大众审美往单一性上发展,尤其是对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新兴音乐之间关系的选择。这两点对于大众音乐审美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大众音乐素质,使大众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二是为大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得大众有更多的音乐形式进行选择。使得大众音乐审美向复杂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媒体作为传播手段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为音乐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存在方式,音乐在不断发展中更好地满足人类对于情绪、感官、精神文化的需求,大众音乐审美所产生的需要,永远是音乐这一学科前进的第一动力。新媒体则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力,它以新的方式影响着大众,改变着大众审美的方向。新媒体要促进大众音乐审美的复杂化和多元化,才能對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正向作用。

音乐从劳动时候的呐喊中诞生,同人类发展史一起行走于历史长河直至今日,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不断地变化。时至今日,音乐审美的倾向也跟着时代一起发展。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大众审美也在新媒体传播下呈现出了趋同的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地使用新媒体这一优秀的传播媒介促进音乐的良性发展,不断地引发我们深思。在如今音乐被流量左右的时代,一大批缺乏精神内核的音乐正在渐渐取代正常的音乐发展路程,我们不得不深思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正确推动音乐艺术往良性方向发展。音乐艺术不是一门具有高门槛的艺术形式,其内核便是追求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我们在追求精神满足的同时,也应当深思,如何保证音乐作品的价值和音乐审美的发展。正确使用新媒体促进音乐的正向发展,进而影响大众音乐审美,使其朝良性的多元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新媒体环境下音乐审美的趋同发展”(202110165017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宏海:2008年腾讯娱乐网《有关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价值问题的分析》,《音乐社会学导论》。

姜 凯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

牛艺添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和弦音乐作品大众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大众偶像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