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情绪的改善分析
2021-01-18丁苑莹吴梦艺
丁苑莹,吴梦艺,董 赟
(河南省方城县中医院,河南 南阳 473200)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病情进展迅速,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症及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较大,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本文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心肌梗死病例84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细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2 0 1 8年1 0月~2 0 1 9年1 0月我院心肌梗死病例8 4例分组,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4 2例)男2 3例、女1 9例,年龄间期52~75岁,均龄(62.59±2.26)岁;研究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间期54~74岁,均龄(62.51±34.18)岁,统计学对比2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小(P>0.05),研究项目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细节干预,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加强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产生根源,结合患者应激反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确保各项指标水平处于正常,增强患者依从性。(2)病情监测,加强病房巡视,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给予药物治疗,如发生不良情况,立即停止用药,及时上报医生并给予处理。(3)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病情、认知背景等开展健康教育,重点讲解疾病的常见诱发因素,提高对疾病的自我护理及自我管理能力。(4)饮食及生活干预,指导患者合理规划饮食,戒烟戒酒,日常以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为主,日常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循序渐进。(5)疼痛干预,可采取放松疗法,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放松身体,必要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量的阵痛药物。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 ( SDS) 评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严重[1]。
心功能指标: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内径)[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以SPSS 24.0软件处理,t检验为计量资料以“±s”,P<0.05,统计学有差异。
2 结 果
心理情绪、心功能指标评价: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改善效果及LVEF、LVEDD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从而引起剧烈的胸后骨疼痛,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患者多存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依从性及病疾病治疗效果,对其身体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疾病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3]。
表1 心理情绪、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心理情绪、心功能指标对比(±s)
?
本次研究得出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改善效果及LVEF、LVEDD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细节护理是以患者为重心,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以往护理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服务,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及疼痛护理等方面,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心理及精神压力,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改善身心状态,解除疾病危险状态,加强了临床监护,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改善预后[4]。
综上所说,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