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的综合管理*

2021-01-18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产者菌种食用菌

王 川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6)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是菌种生产经营者在生产流程中,对食用菌菌种各项信息进行保存所产生的文件材料,是食用菌菌种生产工艺的真实记录[1]。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活动[2]。完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的综合管理,合理保存和有效利用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将档案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能够为食用菌行业的生产者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并为促进食用菌菌种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3]。

1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综合管理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高产和优质的产品,保证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财产权利[4]。完善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通过记录菌种的全面信息能够清晰地展示菌种的质量和等级,又能够在菌种流转的过程中随时追溯到其生产信息,提高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保护了买方权益的同时也能打击假劣菌种的流通[5]。

1.2 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菌种资源

食用菌的菌种应当严格按照菌种级别进行生产,下级菌种必须用上级菌种生产,不得利用三级种(栽培种)繁育菌种[6]。拥有上级菌种生产与经营权利的经营者可以进行下级菌种生产。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能够真实反映菌种的来源和级别信息,通过将菌种与其生产档案进行对比,能够随时掌握菌种资源的相关信息,从源头杜绝越级生产行为,及时发现假劣菌种,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菌种资源[7]。

1.3 有利于科学利用生产档案资料促进成果转化

随着市场对菌类食品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菌种生产经营者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这一趋势离不开菌种生产流程的标准化[8]。根据菌种生产的环节收集形成的生产档案就是一项菌种的标准化制种、标准化加工的技术母版,可作为菌种配套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在维护创新技术保密性的基础上,生产档案的内容越健全,标准化程度就越高[9]。对生产档案进行综合管理能够确保档案得到有效利用,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推动食用菌产业科技进步[10]。

1.4 有利于严格履行食用菌菌种生产相关法规义务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菌种生产者应当按照农业部颁布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并建立菌种生产档案[6]。档案中应当载明菌种的生产地点、时间、数量、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种来源、操作人、技术负责人、检验记录和菌种流向等内容[11]。生产档案应当保存至菌种售出后2年,完善和保管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是政策法规的要求,是菌种生产者应当严格履行的义务[6]。

2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未建立菌种生产档案或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

尽管农业部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明确要求食用菌菌种生产者应当建立菌种生产档案,并且详细规定了生产档案应当记录的内容,但是仍然有部分菌种生产者没有建立菌种生产档案或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

河南省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里程,已经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县和全国食用菌重要的集散地,成为优势绿色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富民富县产业[12]。西峡县农业局近几年针对未建立菌种生产经营档案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情况[13]见表1。

表1 2014年~2017年关于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的处罚情况Tab.2 Punishment status of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 files from 2014 to 2017

从表1可以看出,在处罚数量上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2014年共有8家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被处罚,2016年共有6家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被处罚,2017年共有3家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被处罚。在处罚金额上,2014年的处罚金额是300元~500元,而2016年和2017年都是2 000元,对于未按规定建立保存菌种生产经营档案的处罚金额增加了3倍以上。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每年两次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针对食用菌菌种质量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专项检查,且抽查比例不低于相对应的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持证企业名录库的10%[14]。2018年~2020年的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2018年~2020年食用菌菌种质量和生产经营活动监督检查情况Tab.2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edible fungi and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from 2018 to 2020

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抽查的结果中没有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的企业,2019年下半年抽检了7家企业,只有一家企业存在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的现象。但是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抽检中,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的企业比例都在60%以上。

表1和表2的数据表明,不论是食用菌产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区还是后起之秀,不论是中部欠发达地区还是沿海较发达地区,未按规定建立保存菌种生产经营档案的情况和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不规范的现象一直存在。

2.2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整理不规范

与食用菌菌种相关的档案主要表现包括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食用菌菌种经营档案与食用菌菌种标签。这3类档案的主要内容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侧重、各有作用。菌种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时间、数量、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菌种来源、操作人、技术负责人、检验记录、菌种流向等内容[1];菌种经营档案载明菌种来源、贮存时间和条件、销售去向、运输、经办人等内容;菌种标签应当标注菌种种类、品种、级别、接种日期、保藏条件、保质期、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及生产者名称、生产地点[6]。

部分食用菌菌种生产者保存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中掺杂着购销合同、供货证明、经营许可证、经营档案表等经营类的档案内容。有的食用菌菌种经营档案中又掺杂着生产环节记录的内容。生产与经营的分类不清楚,影响查阅效率,档案分类及管理缺乏科学性。

2.3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保管不规范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能够为食用菌菌种来源信息的可追溯性提供鉴定,通过充分统计和合理利用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这都离不开恰当地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进行保管。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保管不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食用菌菌种生产者没有利用专柜或者专室保管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生产档案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食用菌菌种生产者没有区别保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原件档案与复印件档案;部分食用菌菌种生产者没有按照规定期限保存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

3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综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菌种生产企业管理层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不重视

管理层的重视直接影响资源投入的增加。能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

很多食用菌菌种生产者认为保管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只是为了满足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对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没有用。管理层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不能发掘生产档案综合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高层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不重视,员工就没有动力和资源来恰当地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导致在档案综合管理的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最终出现生产档案不规范的现象。

3.2 菌种生产企业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能够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的执行,才能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的状况是多数食用菌菌种生产者没有建立独立的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一部分生产者直接利用县级农业局统一颁布的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目的是应付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另一部分生产者则没有建立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遵照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文件执行,因此对菌种生产档案的管理也就比较混乱。部分菌种生产企业虽然制定了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定和要求范围狭窄,缺乏进一步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收集范围,归档要求和保管期限等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规定没细化。

3.3 菌种生产企业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低

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执行,离不开档案专业技能型人才及其所具备的档案专业知识。从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调研可知,许多菌种生产企业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多为兼职,甚至没有档案管理人员。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不了解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档案和经营档案的分类不清楚,对生产过程及生产档案和经营档案应包括的内容不清楚;混淆生产和经营的记录,一揽子装订成册,主次不分,导致混合组卷,不能科学分类和管理。

4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综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菌种生产企业管理层应当重视生产档案管理的价值

菌种生产企业妥善保管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能够为食用菌产品可追溯质量管理系统提供基础,如果出现法律纠纷,生产档案就成为菌种生产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利证据。任何一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都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氧气量、营养成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生产过程重点强调无菌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进行,生产流程复杂,食用菌菌种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食用菌菌种从培养到成品需要经过7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的生产过程都应当符合严格的标准,比如接种时的设备就分为接种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及接种工具,菌种培养检查设备又包括培养室、恒温箱。为了确保顺利培养出高质量的食用菌菌种成品,在生产档案中详细记录每个步骤使用的设备、材料,提供所用温度、湿度、氧气量就十分必要了。将每一批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档案详细记录、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就是一套标准化生产流程资料,能够帮助菌种生产企业减少生产损失,提高菌种成活率和菌种等级质量。此外,对于注重科技创新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者而言,一套完整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是其进行创新研发和攻克专利技术难关的数据保障。

4.2 菌种生产企业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逐步实现菌种生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主要包括档案的管理部门与收集整理、档案的归档与保管期限、档案的归档与借阅流程、档案利用和档案管理责任等,以上内容都应当形成规范化的资料文件,以便菌种生产企业及时有效汇总档案,并能够充分高效利用档案。

4.3 菌种生产企业应当引入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并加强业务培训

鉴于菌种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应引入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协助管理层建立和完善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还应当通过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食用菌菌种生产内容和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情况,区分清楚生产和经营的不同记录,做好分类,按不同性质分别组卷。同时尽量集中统一管理,并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实现专人负责。纸质档案应当保证保存环境的干燥适宜,电子档案需附档案的内容、时间、地点和责任者等文字说明。

5 结论

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是菌种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体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资料,建立健全、合理保存并有效利用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有利于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发现目前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后,通过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因,发现组织内部相关结构、制度与人员安排存在的缺陷。本研究为食用菌菌种生产档案的妥善填写、保存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生产者菌种食用菌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2020德国iF设计奖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
食用菌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