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2021-01-18黄建飞徐向杨张建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5期
关键词:筋膜股骨间隙

张 英,黄建飞,徐向杨,张建忠,吴 范

(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 启东 226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骨折情况之一,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对患者的健康、日常生活等均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复位骨折处,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术前,需对患者实施麻醉,如何选择有效、安全麻醉方式值得摄入探究。传统全麻方式尽管可以保证麻醉质量,但需要的麻醉药物剂量较高,容易引起老年患者应激指标变化,引起不良反应。而髂筋膜间隙阻滞作为近几年新兴麻醉方法,具有安全性佳、应激反应弱等优势,备受认可[2]。本文以2018.5-2020.5我院收治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病患为例,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2例,包括男26例,女6例,年龄最低为60岁,最高为89岁,平均年龄(74.1±1.3)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2例,包括男25例,女7例,年龄最低为61岁,最高为90岁,平均年龄(74.2±1.2)岁。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均接受手术治疗,符合临床手术指征要求;(2)均自愿参与且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手术禁忌情况的病患;(2)排除抵触参与研究的病患。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此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麻醉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全身麻醉处理,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先使用阿托品作麻醉前用药,静脉注射0.25 mg即可。同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使用心电仪、血压仪等动态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确认指标显示正常后,常规给予患者口腔清理、人工给氧、痰液取出等,并选择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注射,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自身体重而定,给药标准分别为2 mg/kg、15 μg/kg、12 mg/kg。同时选择以丙泊酚作为麻醉诱导,给药标准为1mg/kg,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吸入性麻醉,并以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系统稳定,要求将呼气末的CO2分压控制在35 mmHg~45 mmHg之间。待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手术过程中借助预设静脉通路为患者持续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给药标准分别为1.5 μg/kg·min、1.0 μg/kg·min,且需时刻注意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1.2.2 观察组麻醉方法

观察组在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应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干预。正常开展全身麻醉后,需在手术侧腹股沟韧带下缘约2 cm位置进行彩超扫描,扫描范围控制在股动脉外侧边缘即可,探头频率设定为8 MHz至13 MHz,对髂筋膜间隙的位置进行确定。待确认位置后铺设镂空铺巾,行常规皮下穿刺,入针方向与皮肤平行,采取单点阻滞技巧。借助超声引导下穿刺后,在回抽无血的情况下说明穿刺成功,此时需通过穿刺针缓慢注射罗哌卡因,浓度为0.5%,给药剂量为25ml。注射完成后使用一次性医用棉球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确认无渗血后开展手术,要求在手术过程中针对持续性麻醉诱导尽量控制给药剂量[3]。

1.3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且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拔管后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涉及应激指标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计算总发生概率,对比差异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整理研究结果后利用SPSS 20.0完成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经卡方值验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值验证,结果以P<0.05反映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麻醉前与拔管后患者应激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于麻醉前相应应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后,拔管后各应激指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不良情况发生概率对比

观察组32例患者中1例出现恶心呕吐情况,1例出现寒颤,总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2例患者中3例出现恶心呕吐情况,2例出现寒颤,2例发生呼吸抑制问题,总发生率为21.8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7,P<0.05)。

表1 麻醉前、拔管后应激指标变化对比(±s)

表1 麻醉前、拔管后应激指标变化对比(±s)

?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折类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合并单一或多种慢性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其通常对外科手术的耐受度普遍较低。为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合理的麻醉诱导,稳定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基础生理指标。但也由于老年人本身神经功能处于逐渐衰弱的趋势,在麻醉诱导方式的选择上就需要慎之又慎[4]。常规全身麻醉是骨折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诱导方式,其麻醉效果腔,在术中有利于控制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直接影响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全身麻醉术中持续给药量普遍较大。因此,采取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方式减轻术中全身麻醉术中持续给药量。该麻醉方式直接将药物注入手术部位周围神经系统,可在低剂量条件下有效阻滞神经传导功能,以此达到常规术中持续麻醉的效果,但大幅度降低了术中给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和神经功能重建。

猜你喜欢

筋膜股骨间隙
间隙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苦难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