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1-01-17潘红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将职业伦理学的学科特征和职业道德要求有机融合于其中,以期望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匠精神;道德教育;路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建设者和劳动者的高等院校。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育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是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培养技艺精湛、具有敬业、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精神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两者关系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其遵循的价值观来看,它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敬业、乐业、精益、专注、创新”等积极气质组成的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它与职业伦理所要求的恪尽职守、诚实守信、服务公众的核心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所对应的研究学科应是伦理学的二级学科“职业伦理学”,而职业道德是职业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合研究实现路径
(一)有机融入高校理论课教学全过程。
理论课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思想政治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等)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阵地,紧紧围绕职业道德的规范、原则和教学要求设计“工匠精神”的教學内容和讲授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培养其恪尽职守,诚实守信,服务公众的职业情操,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有机融入高校实践教学全过程。
通过第二课堂、专业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实践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认知式实践模式、体验式实践模式、引领式实践模式、参与式实践模式等不同实践教学模式中。如“敬业”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敬业”首先得“知业”。据此,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性质,布置以认识自己的专业为主题的认知作业。如,工科专业的学生,可让他们依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写一份生产工艺流程作业;财会类学生,可以让他们写出财务工作流程报告;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已的专业特点,写一份营销报告。从而使学生在“知业”的基础上形成最基本的“敬业”意识。教师也可以以“精品是如何产生的”为主题,让学生走向社会,去名牌企业、精品店探寻“精品”诞生背后的职业精神,写出调研报告,从而使其体验“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
(三)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融合教育的关键。
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重视工匠之师的培养,建设具有“匠德、匠教、匠产、匠研”为特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方面,通过“劳模”进课堂,“工匠”进教室的形式,让这些专业精英对自己的工作过程和心路历程的讲述,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对个人成长和价值实现有深切的领会。另一方面,学校以校企合作单位或学生实习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培养基地,支持中青年教师定期进企业、下工厂锻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
(四)良好学校氛围是融合教育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目标。从这一学习目标出发,在“工匠精神”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自已动手制作一件精致的产品模型,一份精湛的企划报告,一个精美的艺术作品,并在适当的时候举办校园精品竞赛,使学生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在参与过程中体悟“工匠精神”。
(五)产教结合是促进融合教育培养的基石
面对如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融合养成,应坚持专业训练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只有二者相互促进时,才能够形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在社会各行业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高校应当和企业合作,通过工学结合来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将企业文化引入到高等院校中,从而推进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总之,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养成具有敬业、乐业、精业、诚信和创新精神的良好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娟.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概念关系辨析[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5):110-112.
[2]蒋福明,唐晶.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信念培育的探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3):53-57.
[3]王媚.高校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93.
[4]高焕,王磊强.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7):45-47.
[5]何欢.基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5]何欢.基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1,2021.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经费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LJKX201914。
作者简介:潘红,女,汉族,1983年7月生,山东省日照市人,硕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马院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