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21-01-17金佳兴刘颖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投入品示范区标准化

金佳兴 刘颖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现代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农产品造成残留超标问题日益突出,嚴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使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国整体铺开,在一些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有一定农业标准化发展基础的地区,率先发展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根据我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的经验,我们主要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强化组织、精细管理,积极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措施,使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质量安全

一、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加强领导力度

在确立标准化标范区后,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成立以市主要市领导为组长,相关局及有标准化示范项目的乡镇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项目的监督、指导等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分工,明确责任,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并组织全系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专家,成立技术指导服务机构,常年活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对“标准化示范园区”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化解在田间地头,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二、完善标准,健全体系,规范生产过程

根据农业标准化建设需要,聘请各级农业专家,以蔬菜、粮食作物中绿色食品水稻为重点,广泛收集集成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和经验,结合科培训,对基地建设、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等关键环节技术和质量要求进行标准宣贯。对市乡两级监管、农技人员进行系统轮训,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标准化骨干队伍。通过深入基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指导,督促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使农产品质量控制实现全程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狠抓“二大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标准化队伍。一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市所有乡镇街区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站都有监管员,每村都有监督员,每个专业合作社都有协管员,形成市、乡、村、社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核心示范区乡镇建立农产品质检中心,同时配备相关速测仪器,在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多个速测点,形成以市质检机构为骨干、乡镇监管站为基础、合作社和基地为补充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实现农业标准化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三、加大科技培训,落实生产标准,实行农产品全程监控

分层次开展培训:首先对标准化种植户开展培训。在标准化示范区集中开展技术培训,以推广新技术、农业无害化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广农业新技术为手段,全力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训对象为标准化基地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组织、蔬菜加工企业、蔬菜销售人员及农户,确保培训辐射率100%,不留死角。

其次对管理、技术人员展开培训。我们对这一层次的人员采取走出去学习的方式,与吉林农业大学联合,结合世行培训项目,对农业标准化病虫害、农业标准化安全种植技术及标准化生产管理等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借助新鲜知识的注入,使标准化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有效落实。同时对基地示范户和村社领导培训。

生产过程中,我们依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以及《标准化项目实施方案》等要求,落实《严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通告》《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手册》《化肥、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制度标准的落实,

四、分层次开展基地建设,构建农业标准化长效机制

根据产业基础不同,分“二个”层次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一是核心区建设建设。二是推进区建设。以核心区为主导,以推进区为辐射带动,全市形成广泛参与、分层推进、滚动发展、逐步提高,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的良好格局。

建立农业标准化制度体系,构建农业标准化长效机制。围绕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全面落实标准推广、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生产档案、质量安全承诺、农产品标识、基地配套设施及管理等制度。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完善组织保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实行统一调度。跟踪督办进展情况。实施考评奖励制度,年底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评价,对工作成效突出的重奖,对工作较差的予以通报。

五、加强投入品及环境监管,严把农产品基地准出关

在核心示范区内建立投入品统一配送和定点销售制,无论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必须建立投入品使用、销售档案,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进入生产环节;产地环境适时监控,保证产地环境纯净,示范区内产品实行动态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设整栽培种植方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严格的产品准出制,对上市前检测不合格的蔬菜,采取延期上市或销毁处理,同时跟踪朔源排查隐患,严防不合格蔬菜登堂入室进入消费环节,严把蔬菜基地准出关。并实行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告制。

为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示范区进行适时质量监控,开展巡检制,定期随机进行抽样检测,及时了解蔬菜质量状况,掌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使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调整种植方式,将食菜风险降至最低。我们利用项目资金为标准化基地购速测设备,培训基地文化素质高的人员对即将上市的蔬菜开展自检,与质检部门巡检相结合,为示范区产品加固双层保险。

为保证项目顺利安全运行,我们定期对项目区进行环境及投入品安全开展检查,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生产地,在项目建设区醒目地点张贴公布高毒农药名录和限用农药品种,并采取农业投入品统一定点销售、统一配送的方式,来保证项目区农用物资供给安全。

对项目区的监管,我们采取定期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重要的农时季节与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对项目区开展投入品专项检查,约请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参与其中,扩大声势,严禁违禁投入品的销售使用,有力地净化当地农资市场秩序,为蔬菜安全生产扫平障碍。

六、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农产品安全氛围

为强化示宣传示范效果,在示范区内建立永久性标志牌,上面标注相关项目情况,从而界定示范区域。围绕示范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标准宣贯活动。经多方考查咨询,从高等农业大专学院校聘请资深农业专家教授,引入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并亲临农业标准项目区示范户及村社领导开展培训,极大丰富了农民的实践及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开拓前沿蔬菜种植技术视野,得到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结合食品安全宣传月和季节性科普大集,会同新闻媒体和相关的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宣传农业标准和农产安全的关系,如何保障人民饮食健康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⑸建立监管档案,开展例行监测,实现产品质量追朔

在项目区建立生产管理记录档案,注明整个生产过程活动情况,严格执行投入品使用规则,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使用量及次数,实现产品安全追溯。农户生产档案以农业投入品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方法为重点,结合农时操作、栽培制度、茬口安排等级一系列信息一并记录在案,监管人员定期检查相关记录,对不按规定操作的及时纠正,记录在案,以此作为是否按标准操作及质量追溯的依据。结合例行监测排查不合格蔬菜样品,对再次检测依然不合格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取消标准化生产资格,销毁产品。同时我们还定期向省市检测部门送检样品,并保证检测合格率98%以上。确保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猜你喜欢

投入品示范区标准化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农田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分析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