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与发展

2021-01-17韩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非遗发展趋势

韩邺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愈发重视,在各地均加强了对非遗展馆的建设,使我国非遗展馆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非遗展馆不但保护了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加强了基层群众的传统文化渗透,而非遗展馆在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收益,能够更好的去反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业,对保护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将对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的建设与发展趋势和优势进行相关的总结。

关键词:非遗;展馆建设;发展趋势;传承与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和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及发展也愈加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声也越来越大,2006年我国建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又于五年后颁布了相关法令,随后各省都相继推出了《非遗保护条例》,都体现着国家层面上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且明确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的导向。而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不但有益于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更能加强当地民众对于本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同时良性的发展也会给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益处。

一、“非遗”展馆的主要形态

(一)以风景区为载体。

部分非遗展馆为了突出展馆文化特色,会将展馆建立在风景区中,沿袭当地传统建筑,使其和风景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这样的展馆也会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向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景区的传统文化,同时展馆也可以售卖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产和礼物,成为当地的旅游地标,带动经济发展。

(二)以现代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

内蒙古展览馆作为内蒙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展览馆,虽然颇具当地特色的建立在了草原之中,却采用了超现代流畅性的建筑设计,不但藏品丰富,其外观建筑也堪称是艺术之作,采用全公共化设施,不但便于接纳游客,是游客们认识内蒙的第一站,也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的融合,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更展现了展览馆的艺术理念和活力基因。

(三)以文物建筑为载体

历史建筑具有跨越时空的厚重感,能更好向观众展示年代文化和艺术的气息,帮助观众“穿越”时空,更好的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中。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现保存了多个完整的历史文物建筑和诸多相关的历史文物,并在这些历史文物建筑的基础上建立了12座博物馆,奠定了扎兰屯的文化底蕴。灵活运用历史建筑,发掘民族文化资源,现如今,非遗展馆已经成为了扎兰屯的新名片,给小城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与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

(一)弘扬地域文化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蕴藏着丰富全面的地域特色文化,是外地游客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基础,也是本地人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深入探究的基石,所以,非遗展馆肩负着弘扬地域文化的重任,在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遗展馆是站在当代的角度对历史客观的进行探寻和复述,所以很多展览馆在展览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坐标下,进行平移或延伸,以此基础去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探求哲理与真理,更好的弘扬地域文化精神。

(二)导览地区“非遗”资源

非遗文化展馆汇聚了当地传统历史和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容,大到国家政要的铁骑厮杀,小到寻常百姓的生活起居,且历经各朝各代,不断地演变迁徙,非遗展馆就像是这些历史的微缩电影,引导着参观者去倾听,去观看地域文化并深入了解,向他们一点一滴的展示当地人的风土人情、智慧及浪漫,这是一种抽象又哲学的展现方式,不需要语言的灌输,而是通过历史的碎片,让观众自行感悟,部分展馆会配有导游的讲解,更便于展馆文化的传播。

(三)开展“非遗”传习活动

非遗展馆肩负着向基层推广传统当地民俗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强群众的民俗文化认知,提升民族荣誉的同时,也有利于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保护传统文化,而在推广过程中,展馆通常会通过举办传统活动或节日祭典的方式,通过趣味性互动来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率和活跃性。内蒙古从13世纪开始,就盛行摔跤活動,获胜次数越多就越受到尊敬,部分非遗展馆也会开展摔跤活动,实现了实践与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四)保护地方文化生态

长久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相关表演和艺术产业是我国民众赖以生存的技能或产业,某些族群村落更是完全依靠着生态环境生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技术渐渐被淘汰,生态环境也因发展被逐步改变,非遗文化一点点的消逝在人群之中,而非遗展馆的保护和宣传,可以让这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例如科尔沁左翼后旗的马具制作技术,因为宣传推广落后和新兴交通工具的兴起,一度面临着减产甚至是湮灭,但在申遗成功后成为了内蒙古的确的特色民间手工技艺,更好的发展下去。

三、“非遗”展馆的未来趋势

(一)传习与展演合二为一

对于一些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内蒙古的筷子舞、顶碗舞等,这些传统舞蹈的表演想要持续下去,就需要受到观众的喜爱进行可持续性的表演,通过表演收入广纳新人,开发新的艺术形式,因此非遗展馆要在传统文化的宣传上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与舞者联合为展馆的游客进行表演,便于游客更深入的了解本地文化,同时也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二)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多有趣的内容对于活泼的学生们有着很深的吸引力,例如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历史趣闻、生活体验等,这些朝阳般的孩子也是未来保护非遗文化的中坚力量。因此,非遗展馆可以与学校合作,邀请学生来体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个人素养,也能更好的将非遗文化传输给祖国未来的花朵。

(三)多媒体展示与互动体验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非遗文化的展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用AI技术复原历史故事以及用VR眼镜让人身临其境的去体验,不但增添的游客的趣味性,调动了游客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帮助非遗文化的记录和传播。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与发展,不但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提高基层民众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兼顾民宿经济产业的开发,也能更好的推动文化发展,反哺非遗保护事业,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艺术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再创华夏文明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尚永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设与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9(22):212-213.

[2]蔡苏宁. 文化展馆让观众参与“互动”的探索[N]. 中国文物报,2017-07-04(007).DOI:10.28145/n.cnki.ncwwb.2017.000767.

[3]杨敏. 当代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刍议[D].中国美术学院,2014.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非遗发展趋势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