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实践尝试

2021-01-17李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尝试教学实践

李霞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各个学科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构建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教学环境要以平等、互助、民主、和谐等要素为一体,并在此教学环境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尝试

近几年来,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注重,此理念不仅能改变传统应试教学的教学现状,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部分教师并未完全掌握生本教育理念,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此方式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为此,教师需要更正错误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反思与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应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怎么高,这是因为教学模式的枯燥、单一,学生很难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加上教师只关心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得以提升,还会对数学教学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用“生本理念”进行教学,可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开展数学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既能有效突出學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1]。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活动”这一内容时,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确分段统计的必要性,并且帮助学生掌握分段统计的统计方法,让学生自行寻找所统计的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制造认知冲突,进而引出分段统计的统计方法。教师以班级内学生的年龄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统计的项目过多,反而会出现不好统计的现象,而运用分段统计却能起到最佳效果。接下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让学生自行选取分段统计的内容,如,第一小组决定统计班级内每名学生的蛀牙颗数;第二小组决定调查班级内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第三组准备调查学生们的睡眠时间;第四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此方式既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以此提升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及认知上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思维特征及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觉感较低,很难实现思维能力的碰撞,在加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都具有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这些内容,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降低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为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将理论知识点转变成为图片、视频等形式,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是帮助学生探索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趣味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视频中小明与小华为了准备下周的运动会,进行长跑练习活动,小明的奔跑路线是围绕一个正方形的操场进行训练,而小华围绕长方形的操场进行训练,这一天两人训练完成后相遇,他们对训练的长度争吵不休,争吵到底谁跑得路程比较长。视频内容是让学生计算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教师此时出示具体数值,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思索周长公式,视频中小明围绕操场跑一圈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学生推出正方形周长公式为“边长乘以4”,而在进行长方形周长计算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运用此方式得出“(长+宽)X2”。通过此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预习结果,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将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以便在正式教学中加以解决。通过此方式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教师,应该怎样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此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预习活动中学生独自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认知。之后,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生本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信息化教学、注重学生预习内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俊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 读写算, 2019(31):42.

[2]黄美荫.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对话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 家长, 2020(8):2.

[3]陈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与尝试[J]. 中华少年, 2020(2):2.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尝试教学实践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