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1-01-17周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立德语文课程模块

周密

摘要:部分当代中职生的感恩意识感恩品质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薄弱,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课程教学,渗透感恩主题的课程思政,在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定、活动的设计等方面有意识的渗透感恩元素,从而唤起、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感恩品质。

关键字:感恩教育 中职语文 思政渗透

1.关于感恩教育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的问题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工作教育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得到了越来越明确和完善。课程思政工作教育指基于已建立了全员、全程、全领域教育格局的思想管理体系下,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进,以产生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视为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的一个综合教学理念体系[1]。德育课程思政中心的宗旨是立德树人,目标是协同教育,结构形式是立体多元,教学内容是显隐性结合,思想方法是科学创造。寓德于课是主要特色,人文立校是主要特色,价值导向是核心特色。二千零二十版本语文与中职课标中,添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新内容,并要求教师们要明确教育的价值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培养学生对党、国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坚持立德树人,以实现语文教育本身的育人功效。

当代中职生的感恩意识整体上是正面向上的,他们能够心系国、顺父母、尊重师长和爱护自然,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感恩品质严重缺乏,这与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现状不无关系。造成当代学生感恩教育缺乏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学校感恩教育的淡化、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素质的不足。针对此社会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重点从课程思政方面着手,唤起、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感恩品质。

感恩元素作为语文课程思政寓德于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贯穿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模块,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如何做到价值引领、人文立课、寓德于课,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2.中职语文教学融合感恩教育的策略

2.1在中职教学内容设计中呈现识恩模块。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2020版新课标,以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的为例,我们将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归纳为:真善美、家国情、人物美、意境美和古典美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介入不同的思政感恩元素,比如在真善美模块中的《合欢树》、《父亲的手提箱》课程思政切入点可以从文中识父母恩,由文及己,引发学生共鸣,从而感恩自己的父母。

2.2在中职教学目标设计中突显感恩情感目标。

教学设计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养。以家国情模块为例,其三维目标分别是:

知识目标:90%的中职一年级学生能背诵具有家国情怀的经典名句,认同家国情怀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85%的中职一年级学生能分享、表达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

情感与价值观:75%的中职学生能感知家国情怀在民族复兴中的伟大意义,感恩先辈的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将感恩作为职业素养目标之一,教师有意识的渗透感恩思政元素,让学生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出发升华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3在中职教学活动设计中设计报恩项目。

在意境美模块,先精简结合的带领学生群文阅读《荷塘月色》、《世间最美的坟墓》、《画里阴晴》、《洛阳诗韵》等文章,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引导学生开展、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個大规模的群众性社区公益活动,由保护母亲河的宣传教育行动、保护母亲河工程和保护母亲河基金等三个部分构成,主要目的是通过动员包括少年儿童在内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在哺育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等江河湖泊流域植树造林、保护土壤、预防环境污染,推动和培养人民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祖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3. 中职语文教学融合感恩教育的教学反思

3.1模块化整合教学内容,让相似的内容有相似的切入点,从而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感恩思政元素,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效破解教学重难点,升华思想主题。

3.2目标预设感恩情感目标,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的放矢,适时引导,提炼与升华学生的情感,三点二目标预设结草衔环爱之情目标,帮助老师在设计教学时有的放矢,通过恰当指导,培养和升华对学生的爱之情感,进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种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养成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浓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中国语文课程特色的教育功能。

3.3语文综合拓展活动的设计能将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报恩社会的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感恩社会,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总而言之,遵循教学规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优势,渗透感恩教育,立德树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进行感恩元素的课程思政渗透,三点三语文综合拓展教学活动的创设能把学生语文素质的训练和报恩社会的活动有效的融合起来,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正确运用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力所能及的感恩社会活动,以实现语文课程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文献参考: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2]论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赵逸飞《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4期.

[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米卿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5期.

猜你喜欢

立德语文课程模块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