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三个导向”依法履职尽责 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01-17徐琳茹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导向监督

徐琳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审计机关要聚焦主责主业,找准职责定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努力形成揭示反映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的工作閉环,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和宏观管理职能。

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提升担使命

履职尽责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一)要以“集中统一”的目标为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审计机关要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站在党和国家政治大局谋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彰显审计机关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要积极发挥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及时请示报告审计领域的重大事项,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沟通联络、调查研究等工作职责,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审计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和审计监督各环节,切实扛牢审计监督政治责任。

(二)要以“全面覆盖”的目标为导向,做好工作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战略决策部署,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审计机关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编制本级的“十四五”审计工作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推动审计全覆盖要求的落实,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第一,站位要高要着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项要求”、“六稳”工作、“六保”任务,找准审计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审计工作规划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同频共振。第二,方法要活。要把加强领导决策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鼓励广大干部积极建言献策,齐心协力把规划编制好。第三,内容要全。既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也要明确加强党的领导和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具体内容,明确开展各类审计的目标要求和方法措施。第四,落点要实。既要立足本地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也要立足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兼顾地域特点和审计特色;既要树立较高的目标,也要避免好高鹜远、贪多求全;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确保制定的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第五,衔接要好。要做到上下机关统筹,形成全市“一盘棋”;远近目标结合,将“十四五”规划与审计项目年度计划有序衔接,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列出审计计划表,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数量质量兼顾,既要在一个周期内对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全面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又要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突出重点,确保质量和效果。

(三)要以“权威高效”的目标为导向,提升监督质量。一是要坚持依法审计,切实提升审计权威性。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严格依法审计,恪守审计权力边界,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彰显和维护党纪国法权威。二是要坚持质量立审,切实提升审计公信力。始终把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改进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审计流程、加强跟踪问效等,推动审计监督内容更加深化、审计作业管理更加规范、审计整改落实更加到位、审计成果运用更加充分,全面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三是要坚持科技强审,切实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数据采集和报送机制,加大相关行业和领域数据采集力度,提高运用大数据査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四是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切实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对标“立身立业立信”要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实践锻炼,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坚持廉洁审计、文明审计,做到“技高一筹、纪严等”、以理服人,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履行

“看门人”“守护者”的职责

审计机关要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和济安全的“守护者”,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审计肩负着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神圣职责,必须积极地融入经济社会运行整体和改革发展大局,精准揭示和反映问题,深入査找问题根源,着力纠正和解决问题。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精准揭示和反映问题。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秉持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査清的事实为依据,做到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保证审计揭示的问题有着充分的证据支持。要时刻保持职业警觉,牢固树立“有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题不报告是渎职”的意识,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要坚持“凡审必严”,严肃査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同时也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问题保护干部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二)要注重由表及里,深入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审计既要查问题,更要深入査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要通过个例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立足微观看宏观,审视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通过表面问题、显性问题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病因”摸清“病灶”,深挖“病源”,査找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漏洞。要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站在政治的高度来审视和分析问题,提升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三)要做到对症下药,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一是要有针对性。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含糊不清、似是而非,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指向明确、表述清楚,是什么问题,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是什么层面的问题,就提什么层面的意见建议,让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执行起来一目了然。二是要有操作性。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华而不实、空话满篇,而要切合实际、言之有物,对于被审计单位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建议,便于被审计单位更好地落实。三是要有宏观性。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要提高站位、着眼宏观,从零散的现象和问题中找出本质规律,提出精准、到位的对策建议,既能解决单个问题,也能解决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真正体现出所提审计建议的价值。

坚持结果导向,积极发挥

“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审计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审计机关要不断加大审计整改力度,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切实把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一)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促进完善制度机制。要建立审计发现问题台账和整改销号制度,逐项逐条列出清单,详细注明问题表现、违规性质、法規依据、整改要求和时限等,督促被审计单位按时整改落实,做到整改一项销一项,确保问题整改无遗漏。对于能够直接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坚持边审边改,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对于制度缺失、管理不规范、运行机制不顺畅等短时间内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要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挂图作战,步步推进,逐步整改到位。要把推进制度执行、促进制度完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分别提出整改意见,既要整改具体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二)要坚持督促整改与防范风险相结合,促进提升治理效能。要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跟踪检査,督促有关单位针对问题研究制定有关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的具体举措,及时按要求做好整改。要对已整改的问题及时组织“回头看”,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要将以前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后续审计关注的重点,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要跟到底,査清原因、提出对策,防止和减少屡审屡犯、屡査不改等问题。审计机关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增强敏锐性、预判性,善于把各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及时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隐患,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推动源头治理,促进防患于未然。

(三)要坚持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促进形成监督合力。牢固树立审计工作全市“盘棋”思想,进一步强化对区县审计机关的领导,统筹审计资源,统一组织审计与“上审下”“交又审”相结合,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不断提高全市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力量,盘活社会审计资源,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与人大、纪检监察、巡察、督査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效果。

(作者系西安市审计局局长)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导向监督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夯实监督之基
犬只导向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