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的普适性
2021-01-17谭佳如
摘 要:礼仪在社会中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以西方礼仪为主导的礼仪文化的潮流中,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依然有一定的普适性。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以及以英王乔治五世作为时代背景的英剧《唐顿庄园》中都大量涉及了东西方传统的礼仪文化。本文以《颜氏家训》为主,通过与《唐顿庄园》的对比,对东西方交往礼仪中的一些共通性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普适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礼仪文化 传统礼仪 《颜氏家训》 《唐顿庄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人也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①作为做人的标准。礼仪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②,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③更进一步表明礼不仅仅关乎个人自身修养的成败,也关乎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礼仪,是人类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而所需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塔基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方式——礼貌、仪节;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④
一、《颜氏家训》与《唐顿庄园》中反映出的礼仪文化
《颜氏家训》一书作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动荡的时期,硝烟四起,政权更迭频繁。颜之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于精神寄托和家学的延续,也为了让子孙后代仍能秉持着传统的礼仪素养,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对士大夫阶层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以及自身道德上所应遵循的种种礼仪规范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此书难能可贵的是颜之推对南北文化的差异性有一定的认识,他在书中一并论及了南北风俗的差异,希望子孙们有所了解,在实际运用中有所取舍。在当今社会,通过《颜氏家训》一书,我们也可以以小窥大,通过《颜氏家训》中一个家族的礼仪标准窥见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2010年推出的英国古典时代电视剧《唐顿庄园》,以英王乔治五世时代的英国社会为大背景,讲述了发生在约克郡一个贵族庄园内,上至贵族下至仆人身上的一系列故事。这部英剧对爱德华时代的英国礼仪进行了近乎完美的展示。唐顿庄园所展现出的礼仪并不仅仅是如何称呼一位公爵夫人或是用哪一副刀叉那么简单。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礼仪是这些人生活方式的关键,也是他们信仰的中心。本文选取《颜氏家训》以及《唐顿庄园》中所反映出的东西方传统礼仪文化进行分析,对东西方传统礼仪的共同性以及中国传统礼仪的普适性进行一些分析。
二、中西方礼仪的共通性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归根到底还是以人为主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礼仪的本质必然是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关注。这些关注具体体现在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道德上的要求。这就使得东西方在礼仪的本质上有着共通性。
(一)礼仪作为尊重他人和家族教养的表现
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对日常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例如注重细节,衣着礼仪,待客礼仪等。在当今社会我们更要讲究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的行为体现。在各种各样简单或繁琐的礼仪形式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尊重他人、善良、谦和等品德。《颜氏家训》所论述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日常交往中建立一种尊重、平等和友爱的人际关系。
当亲朋好友出门远行的时候,一定要为朋友饯行;当有好友来拜访时,应该亲自迎揖,接待朋友时要做到体面周到,绝不能怠慢朋友,这是社交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而在《治家》篇中,颜之推认为要宽严相济,过于宽容会使家人不懂待客之道,缺乏接待朋友基本的禮节。颜氏家族认为,对于维护一个名门士族大家庭的好名声、好声誉,是需要从不同方面着手的。而接待宾朋的礼仪是最能反映一个家族礼仪的风范,更能体现一个士大夫家族的家风与门风。待人礼仪在一个大家族中主要是指家族成员之间、家族成员与其他家族成员之间的迎接礼仪。当有宾客来到时,主人须起身亲自迎接以表尊敬的心意,否则的话会被世人认为其家族没有礼仪的风范,家族成员的礼仪教育也是有失的。会见客人之时,必须设宴款待,同时自身也得穿戴齐整。不仅如此,当你看到你的家人时,你也必须穿着整齐。如果你穿着不得体,会被认为是粗鲁的。这在当代社会,无论是中西方,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颜之推在在《风操》篇中写到: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见者七十余人。晋文公以沐辞竖头须,致有图反之诮。门不停宾,古所贵也。失教之家,阍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江南深以为耻。黄门侍郎裴之礼,号善为士大夫,有如此辈,对宾杖之;其门生僮仆,接于他人,折旋俯仰,辞色应对,莫不肃敬,与主无别也。⑤
颜之推也从反面进行例证,列举了一些当世名士的例子来论述家族礼仪缺失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与此同时,颜之推认同裴之礼对于不懂礼仪的仆人进行惩罚做法。他认为一个仆人对人缺乏基本的礼仪那么就代表着这个家族的人都是缺乏礼仪之人。
此外,称呼也是反映一个人对他人尊重的外在表现。称呼中的礼仪在《颜氏家训》中具体的反映在对他人名字的称呼上。“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⑥一个人的名字只能被君王或父亲直接称呼。其余的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身份对其进行合适的称呼。同样的,在英剧《唐顿庄园》中,我们也能看到称呼在礼仪中的重要性。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格兰瑟姆老太太教格兰瑟姆伯爵的三女婿如何称呼一位公爵夫人:”Don't call her ‘Your Grace,call her Duchess.”(别叫她大人,叫她公爵夫人) 这些称呼上微小的区别代表着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的礼仪教育,也反映出一个家族的礼仪状况。
(二)礼仪作为维护一种体制的功能
在英国电视剧《唐顿庄园》故事发生的背景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一战爆发,几个世纪的传统似乎都将不复存在。对于贵族阶级来说,他们感觉自己将失去一切。和谁结亲,如何用餐,怎么穿衣,即使一切看起来都在分崩离析,但这些礼仪保证了旧的秩序屹立不倒。
爱德华时代贵族崇尚极尽繁复的礼节,晚餐甚至要用几个小时来精心布置。所有这些繁缛的礼节,奢华的炫耀,都反映了他们是如何想方设法来实现一种近乎完美的,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这种无可挑剔的礼仪是在展示道德的正确。同时,这些礼节不仅有明确的实用性,也暗含贵族的恐惧。他们担心如果没有了那些严格的规矩束缚,贵族的权威将不复存在,而整个社会体系也将分崩离析。所以贵族阶级恪守各种礼仪规矩,其实是为了保住他们的地位。
同时,在以门阀士族统治以时代背景的《颜氏家训》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用礼仪维护一种体制的屹立不倒的情况。魏晋南北朝实行门阀士族统治模式,名门士族在社会以及政治上的声望不仅仅是来自于世袭的官职,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优美之门风,从而扬名天下,流芳后世。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论述稿》中写到:“所谓士族者,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表现,而实以其家学及礼法标异于其他诸姓”⑦该观点明确地指出礼仪是士族阶级的象征,也是士大夫家族谋取政治家族礼仪的重要工具,可见礼仪在士大夫家族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以“敬”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礼仪的普适性
礼仪不仅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也是人们对道德修养上的要求。《颜氏家训》中所记述的礼仪是传统礼仪在家庭中的生存状态,这种家庭礼仪也是整个社会秩序的一种缩影,因此,礼仪在社会上的表现与在家庭中的表现在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因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归根到底都是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人与人的交往中始终需要表现出对他人的“敬”。这种以“敬”作为支撑的传统礼仪对古代社会的有序运作起到了极大的稳定作用,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尊敬依旧是交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则之一。同样的,在《颜氏家训》中一些具体的礼仪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友和等。这些具体的礼仪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践行这些礼仪可以起到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
自清末中国大门被西方用暴力和非暴力的形式打开以后,不止大西方的工业产品进入中国,西方的文化以及价值观也一并被输入到中国老百姓的脑中。这些文化及价值观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西方的礼仪文化。这些输入的礼仪文化逐渐影响了中国人的礼仪观念。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适性的那一部分,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遵循这种以“敬”为精神内核的礼仪规范,人与人之间必然会相互尊重,社会必然会充斥着尊重与平等的气氛,从而社会的整体运行必然会井井有条。
注释:
①②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③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803.
④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⑤⑥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2.
⑦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参考文献:
[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
[2]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雷传平.《颜氏家训》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4]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杨淑俐.《颜氏家训》礼仪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作者简介:谭佳如(1996-),女,汉族,陕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華文化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