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课程改革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

2021-01-17侯书月

作家天地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阅读教学语文

摘 要:语文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应该发掘学科优势,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因素,编制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中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将围绕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内容、提高自身综合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 课程改革 阅读教学 方式

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生能否良好的应用汉语,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增加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度,同时需要从学生在语言工具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关注初中生语文学习情况,不能仅将课程教学停留在知识积累方面,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培养、语言组织等方面的培养情况,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强化。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入,在阅读内容理解分析方面只能处于较浅的水平。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应该学习阅读相关知识,应该清楚教学环境在学生兴趣引导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在确定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进行阶段需要以兴趣作为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愿意学习阅读内容。在学生自主性得到激发的前提下,使学习活动高效进行,此时让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也可以增加知识存储量、开阔眼界,成为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有效方法[1]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会通过课程导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对课程内容产生极强的好奇感。在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下,传授阅读课内容,产生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还会寻找自然风景图,在直观、形象的图片下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大自然的语言》描绘一年四季物候景观,教师会以PPT的方式展现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图,还会在课程进行中围绕各段内容播放微课视频。在图片与视频短片的辅助下,可以为学生构建动态的课堂环境,发现自然节气与气候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按照行文主线学习课程内容,学习物候和物候学、发现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等,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课程中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分析教师给出的问题,提高学生在课上与教师的互动程度,让阅读教学工作可以良好的进行,達到启蒙学生、训练学生的目的[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以人教版八年级《苏州园林》为例,本篇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建筑园林”展开,是描写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文章在描述“苏州园林”过程中,运用了生动有准确的语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园林的“图画美”,还能感受到我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成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读-讨论-提问--点拨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初度感知,梳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教师可以进行导入,人言“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不知道大家是否参观过苏州园林呢,苏州园林最早是在春秋时期,在五代时期形成,在宋代成熟,在明代时期兴旺,直至清代达到鼎盛,可以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思考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对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印象,“标本”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可以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完“苏州园林”之后,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文中用“标本”一次来对苏州园林进行形容,更加能够凸显出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交换意见和想法,不同的人在阅读完“苏州园林”后,其感受有所差异,通过讨论,分享想法和意见,学生可以更叫深刻的理解文章。在学生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过程中遵循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阅读文的说明顺序包含几种;作者将苏州园林同古代宫殿建筑进行对比论述,有什么作用等。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解答问题,如第一个问题,文章采用了“主体--局部”,“主要--次用”的说明顺序,第二个问题,说明文顺序一共有三种,分别为时间、空间、逻辑,本文采用的是逻辑说明顺序;第三个问题,文中对比苏州园林和古代宫殿,更加能够反映出其不同之处,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加能够凸显苏州园林追求自然之美,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在《苏州园林》教学过程中,通过将阅读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贯穿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积极的推进阅读活动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初中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与身体特征。初中生拥有贪玩好动的特质且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安静听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性合理的设计课程,让45分钟的课程时间得到合理的应用,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状态,在以往的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一旦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便会变得沉默,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学习上,出现溜号的情况。为了防止课程内容乏味、枯燥,使学生出现逃离课堂的心理状态。因此,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必须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还应该合理的进行引导。在课程进行中,采用阅读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参与期间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语文教师在课程进行阶段不会要求学生强制阅读,否则会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抵触心理,无法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在阅读类活动进行中,教师会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还会给予学生在活动中足够的自由,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性得到激发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参与阶段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并喜欢阅读,从而可以使阅读教学工作良好的进行,让学生在快乐状态下学习其中的知识点[3]

比如,教师会在古文阅读后的下一堂课开展中国成语大会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说出自己熟悉的成语,并且解释成语的含义,在此活动中学生上台说出自己熟知的成语,对成语内容进行介绍。在学生轮流介绍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使班级学生共同学习,拓宽自己的成语词汇积累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得到良好的激发,并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在学生讲某成语时,教师还会在一旁找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片。例如某个学生介绍“袖手旁观”时,教师会围绕学生介绍的内容,把手拢在袖子中,在一旁观看。展示漫画人物对成语的解释,使学生在立体的影视资源下可以增加对成语内容的理解程度,并清楚该成语的引申,含义就是置身事外,既不协助别人,也不过多过问。

在课程即将步入尾声的阶段,教师还会将活动与成语相互结合,让学生阅读一篇拥有大量成语的阅读,从中清楚成语在阅读中为语言表达起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阅读各段表达的含义。在最后教师会给出阅读内容的主旨,使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逐渐提高阅读分析能力,能使自身在语言调用方面的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4]

三、挖掘多媒体技术价值

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程中,会高度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式,初中生在阅读分析方面仍然存在分析时间长、无法对内容进行深度解读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清楚语言背后表示的含义,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在系统的应用下可以围绕课程内容合理的引入音频、图片与短片等影视化资源。在影视化资源的辅助下,使课文内容变得不再单调,教师在课程进行中会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出现疑难情绪时,教师会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严肃化信息,由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基于辅助地位引导学生分析课程内容,希望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清楚课内容想要表达的含义[5]

带领学生阅读《社戏》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默读一遍课文,接着询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的内容,此时学生回答文章是从作者视角下回忆家乡。接着教师询问学生课文想要展示的内涵,此时学生陷入沉思。教师在学生思考2~3分钟后,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该问题并没有良好的思绪,展示江南风景短片,接着以漫画的形式将课文各段内容精简的展现出来。在图片的刺激下,学生找到一点灵感,同时在教师的暗示下,发现作者使用大量的语言描述家乡景物,是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为打造高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多媒体的技术价值,将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智取生辰纲》时,教師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一是要掌握杨志的思想性格,二是要明确文章中明暗两条线的特殊叙事方法。在明确学习重点之后,为使学生注意力更快的回归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刘欢的《好汉歌》,通过荡气回肠的歌声,学生可以很快的将本文所学内容同家喻户晓的《水浒传》相联系,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歌曲播放完之后,教师可以节选《智取生辰纲》视频给学生播放,以视频的方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基本已经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此时教师再让学生自行默读文章,能够更加高效的将自己代入文中,准确分析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如第一部分走进作者,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文章,如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环境,学生可以明白《水浒传》主要是以“官逼民反”为主题;第二部分,分析小说情节,文章开头至“今日天蝎爱怎地不太平”是故事开始,杨志押送生辰纲,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到“自去一边树下乘凉”,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故事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展示故事情节推进,更加清晰明确。最后,带领学生解读“智取生辰纲”,“智”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通过分析文章,结合视频情节,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能够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更为直观的开展教学,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文章朗读,可以更为准确的分析文章脉络。

教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会将重点集中在学生能力与思维培养方面,还会合理的组织课程内容,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导方面的作用。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仅为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手段,该方法的应用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关注事项。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辅助资料,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程内容时,需要时不时的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内容,逐步掌握课程知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课程知识出现的问题,快速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可以跟上课上教学进度,夯实本即课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环节,会不断更换教学手段并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判断学生在素材分析方面的能力,更换课上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结合掌握的素材调整问题处理方法,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分析的思维[6]

四、任务导向法教学法

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会因为自身知识存在的短板,在部分内容分析时无法快速找到内容的核心要点。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生阅读课文时,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在保证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快速的形成阅读分析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阅读要点。此时教师引入任务导向法,要求学生按照任务寻找资料,分析解答任务的方法。考虑到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控能力不足,学生接到任务后,可能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为了规避该种情况出现,教师在任务导向法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课程互动。由多名学生一同参与课程分析,在相互督促与协助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小组成员按照学习活动任务分配每人需要完成的任务,在相互配合下整合活动资料,快速推进阅读分析工作。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提高学生对课内容分析的趣味性,积极的参与阅读学习活动[7]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谈生命》课程教学时,教师要重视任务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将明确教学目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逐步解析文章。如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一,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文章主旨;二,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归类,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三,明白文章表达的积极人生态度,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熏陶;四,感受作者情感变化,明确文章感情基调。在明确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分小组有感情朗读文章,在一名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为什么作者不敢说生命是什么,而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作者在文中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借此来表达情感,是否重复”;作者在文中两处写到“也许有一天,……也不敢信来生!”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问题开展阅读教学,以任务为指引,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侧重的进行分析和理解文章,进而对文中进行深层次研究。

教师使用任务导向法的方式,可以改变以往单向教学对教学工作形成的不良影响。为学生布置活动参与目标,并在目标下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进行中,四处查看各小组任务推进情况,及时发现任务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合理的控制。教师还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在部分小组研讨任务时,一旦研讨方向出现差错,可以提出问题,让该小组找到解决任务的关键并朝着该方向收集资料并进行组内研讨。教师使用任务导向法,应该调整教学方法的应用模式,达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应该按照课程时间,调整任务难度,保证学生可以合理应用课上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五、采用精读泛读的方式

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阅读活动,选择泛读精读等方式,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在泛读精读的方式下,可以使学生快速锁定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在泛读与精读的方式下,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

以《海底两万里》一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泛读的方式下清楚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内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记录书中的优美语句,并反复揣摩故事人物的性格与心理。在泛读与精读的方式下,可以增加学生的文中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整理课程存在的各类问题,思考导致阅读教学效果难以良好发挥出来的原因,应该立足实情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课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以生为本、升本教学等理念下设计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下,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贵兵.课程改革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J].学周刊A版,2020(9).

[2]张洁.课程改革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J].語文课内外,2020(12).

[3]樊俊,王信.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

[4]余华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

[5]阙飞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与“学”的有效结合[J].神州(上旬刊),2020(3).

[6]祁永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探析[J].科技资讯,2020(14).

[7]王丽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0(2).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侯书月(1996-),女,满族,吉林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语文。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