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人及其文化心理建构分析
2021-01-17苏雄辉
苏雄辉
摘 要:唐朝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并且有着包容的文化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唐朝文人豪迈自信、感时报国、自我调适的文化心理。探寻唐朝文人的文化心理,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唐朝文人 文化心理 建构分析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相对强盛的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唐朝文人独特的文化心理。纵观唐朝的文人,他们的身上多有豪迈奔放、自信果敢的宏大气魄,还有感时报国、一展才华的远大抱负,也有仕途失意、自我调适的豁达胸襟。
一、唐代文化和文人文化心理的概述
唐朝的发展以安史之乱为界,尽管唐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但这并不影响唐朝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繁荣。强大的国力支持和时代自信促进了文人的创作热情,儒释道三家并重的多元文化也为唐朝文人创作提供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得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达到历史巅峰。诗歌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散文有韩愈、柳宗元,音乐有李龟年、王维,书法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绘画有阎立本、吴道子……无论是诗歌散文、音乐,还是书法、绘画,唐朝的造诣都达到令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唐朝文人的成就不仅仅来源于自身在文学艺术上的执着追求,还有时代赋予他们自由创作的机会和内心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及仕途失意时能自我调适的文化心理。可以说豪迈自信、感时报国、自我调适构成了唐朝文人特定的心理结构。
二、唐诗中的唐朝文人
(一)从唐诗中看唐朝文人的休闲爱好
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从唐诗可以窥见唐朝文人的生活。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唐朝文人的休闲生活丰富多样。首先是球类运动,尤其是蹴鞠,无论在民间、宫廷还是军队中,这一休闲项目都受到了广泛喜爱。李白的“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古风·一百四十年》)、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远”(《清明二首》)就曾记录这一休闲娱乐项目的广泛流行。其次是文人对于登山的热情高涨,白居易“照水容虽老,登山力未衰”(《游平原赠晦叔》),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这些诗句生动地体现了唐朝文人对登山项目的狂热,甚至重阳登高成了一种习俗,王维就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第三是饮酒,唐朝文人继承了魏晋文人的诗酒传统,但心境大不相同。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是当时文人诗酒不分的真实写照。李白仅是唐朝诗酒文人的代表之一,杜甫《饮中八仙记》就曾描写了李白、张旭、贺知章、左丞相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名士崔宗之、苏晋、焦遂等八位文人嗜酒豪放的群像。
除此之外,还有斗鸡、骑马、射箭、舞剑等,都是唐朝文人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项目。从唐朝文人诗句中,我们可以窥见唐朝文人丰富的精神生活,自由闲适的生活情趣,悠然自得的文人心态。
(二)从唐诗中领略唐朝文人的个性风采
唐诗展现了唐朝文人不同的个性,有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人;有崇尚自然、回归山林的“山水田园诗派”,有格调雄浑、诗风悲壮的“邊塞诗派”;有尚奇警、求险奇的“韩孟诗派”,还有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无论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壮志,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忧心忡忡,抑或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闲适宁静,无不体现了唐朝文人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文学风貌。
三、唐朝文人的文化心理分析
(一)国家强大,豪迈自信的文化心理
繁荣昌盛的唐朝社会赋予了唐朝文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由,孕育了大批诗人,催生了大量优秀诗作。唐朝涌现的诗人有名有姓的就达2300多人,数量之大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仅《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
他们满怀激情,纵情人生,豪迈自信。这种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身为唐朝人的自豪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强盛的时代赋予他们的文化自信,他们才可能尽情舒展,恣意挥洒。“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诗仙李白的呐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人空前的自信;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的自信;岑参“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霸气侧漏;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充满生气盎然勇往直前的豪情。即使是像杜甫一样仕途不如意的文人,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们的诗歌中,看到他们在表达不满与悲愤的同时,依然对国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二)欣逢盛世,感时报国的事功心态
大唐盛世,文人雅士感会风云、奋发而起。他们不仅拥有着士志于道的坚定信念,而且还拥有感时报国的勇气与胆识,希望在这样一个强大的时代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和社会价值,名垂青史。杜甫以一介匹夫,却偏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命,一生孜孜以求,是“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李白更是理想高远,以“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惊天伟业自许,以“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自期。虽然其终身未能真正进入仕途,一生坎坷,可仍不改初衷,直至生命垂暮之年还一再表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还有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杨炯“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出塞》),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都体现了唐代文人积极进取的事功心态。
唐朝文人的事功心态表现为更加积极主动去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社会的发展节律。有人通过诗文干谒以求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通过金戈铁马沙场征战建功立业。“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的干谒明白而又婉曲;“怀经济人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露,四海称屈”,李白的千谒自信而又直接了当。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更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接着又献三大礼赋,终于“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尤其是高宗、武后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后,大批文人渴望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他们把个体的欲求自觉地纳入国家利益的轨道,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创新能力,还有着时代下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身处唐朝这样的黄金时代,真切地感受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于是他们热爱并讴歌这个时代。“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李白《古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都道出了盛世的气魄和文人的自豪。
(三)文化包容,自我调适的圆融心理
唐朝长安城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使臣、商人、僧侣、学者往来不绝,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兴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朝代,中西文化交融,儒、释、道三家并重。开放包容的文化给唐朝文人提供了更多的灵魂栖息之所。通常文人以儒为主,但也兼及释、道。儒、道本是中國文人的两大精神支柱,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道家超旷出世,以逍遥自适为理想。顺境时文人多以儒家思想为圭臬,积极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逆境时文人则多以道家思想作为指引,超然物外荣辱两忘。〖BP(〗
唐朝佛学兴盛,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的禅宗深受唐朝文人青睐。尤其是当文人受到挫折或仕途不得其志时,理想与现实的苦闷会使他们不得不寻求解脱,于是佛教的禅宗境界就成了他们解决苦闷的妙方。初唐的王勃、杨炯、骆宾王曾写过崇佛的诗,相传骆宾王后来还遁入空门。大诗人李白、杜甫以及孟浩然、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也都有关于与佛教往来的诗存世,柳宗元甚至直接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而受佛教影响最深的文人莫过于王维。王维受其母亲影响,对禅宗研习颇深。王维经历了伶人舞黄狮子案被贬、妻子难产而亡,以及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受伪职等事件的影响,可谓一生命途多舛。“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他的后半生几乎是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但正是他与禅宗结缘,才让他在儒家的道路上失意之后很快能找到自我调适的方式,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著名诗篇。
相对于魏晋文人的消极避世,唐朝的多元文化为唐朝文人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找到心理平衡的法门,让他们可以在得与失、穷与达冲突时可以找到自我调适的途径,从而更加圆融。
四、影响唐朝文人及其文化心理的因素
(一)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环境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经济逐步成上升趋势,接着迎来了“开元盛世”的繁荣经济局面。国力强盛,人民的生活也相对富裕和安定,唐朝文人的心态也相对乐观向上。并且统治者政治开明,支持文人自由创作,这样的时代发展状况给他们带来了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遇,使得他们的创作风格也丰富多样,拥有较强的文化自信。
(二)积极的外交,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
唐朝强盛的国力使得周边国家对其臣服和学习,可谓万国来朝。唐朝也积极加强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积极推行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鼓励和支持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比如“援道入儒,儒道互补”、接受波斯乃至罗马文化,这些都推动了文人包容开放文化心理的形成。唐朝文人大多有着虚心学习的心态,积极接纳各种优秀文化,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没有明显的风格界限,各种风格相互融合,并且可以常见外来文化的影子。
(三)诗酒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唐朝文人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唐朝文人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了酒,可以说唐朝文人对于酒文化情有独钟。无论是送别诗、边塞诗还是山水田园诗,酒都是一个很常见的抒情意象。酒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发挥了很大作用,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朝文人豁达开朗性格的形成,进而影响了文学创作中洒脱豪放风格的发展。唐朝文人的诗文化发展也很繁荣,经常有文人之间的诗词交流会、诗词比赛等,极大促进了文人的诗歌创作热情。
(四)唐代的教育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影响
唐诗在唐朝得到青睐的原因除了唐朝的文化繁盛推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在选拔人才时对诗歌的偏爱和重视。唐朝的科举考试以策论为主,但也考经史、诗赋,而且还可以通过诗作干谒入仕,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李白的走“终南捷径”。唐朝文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必须迎合这样的制度,无形中就推动了唐朝文人重视诗歌素养的文化心理。
五、启示与思考
对唐朝文人及其文化心理建构分析,也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了很多启示与思考。唐朝的文人们抓住了时代赋予他们的机遇,积极迎合时代的需求,同时保留发展自身的个性,在文学领域内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还能在人生失意时自我调适。通过审视他们的文化心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个性风采,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心理,欣赏他们的远大抱负,钦佩他们的爱国情怀。反观今天的生活,我们能否借鉴唐朝文人的文化心理,学习他们的处世风格和人生态度,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继承唐朝文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强大的文化自信,爱祖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唐朝文人文化心理的分析,看到了唐朝文人豪迈奔放、自信洒脱的人生态度。唐朝文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时刻的报国之志,激励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热忱,积极弘扬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熊铁基.汉唐文化发展的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4).
[2]湛芬.汉唐文化思想与文学特征之比较[J].文学研究,2003(1).
[3]晋爱荣.由盛唐诗歌看唐代文人的文化自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4]娄红岩.论唐代文人的文化自信[J].现代交际,2018(15).
[5]刘大维.从唐诗看唐朝文人的休闲爱好[J].求索,2013(3).
[6]藤荒.唐朝文人好做官[J].领导文萃,2008(16).
[7]徐文心.浅析酒文化影响下的唐朝文人[J].青年文学家,2020(36).
(作者单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