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阈限
2016-01-12倪思然
倪思然
【摘 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雷雨》分别是莎士比亚和曹禺的代表性戏剧作品。若从悲剧理论、宗教意识以及思想意蕴等角度审视这两部剧作的悲剧艺术,可见它们不仅是卓然可比的,还凝聚着二位剧作家独特的悲剧思想特色。
【关键词】悲剧艺术;宗教意识;思想意蕴;审美;文化心理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07-03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展现的高超悲剧艺术,令人叹为观止,铸就了悲剧艺术殿堂中的永恒经典。该剧在悲剧理论、宗教观念以及思想意蕴等方面与我国现代话剧泰斗曹禺的《雷雨》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一些内在差异。本文拟通过悲剧内在精神特质的审视,对这两部剧作的悲剧艺术进行简要的比较和探讨,并试图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以求教于方家。
一
在这里,首先必须指出的是:若依据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戏剧结构理念,《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喜剧,因为它以大团圆为结局。然而,蒙太古与凯普莱特这两个世仇家族为和好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惨痛,悲剧气氛颇为浓烈,以至于后世的众多戏剧理论家抛开了莎士比亚创作的初衷,将该剧定位为悲剧。本文的分析视角,即是将《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作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悲剧来看待。
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专著《诗学》中就精辟而极富独创性地阐述了他的悲剧理论。他认为,应按戏剧原则去安置情节,“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这样,它就像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一样,给人一种应该由它引发的快感”[1]。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作为对一种行动进行摹仿的悲剧情节,必须保持高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后世的戏剧理论家们对《诗学》不断进行新的阐释,逐渐形成了“三一律”理论。即悲剧的人物、时间、情节三者应高度统一,这才符合悲剧的创作原则。尽管“三一律”并不是建立在对《诗学》理论进行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但它所规定的严谨、集中的戏剧结构,被看作欧洲古典主义悲剧创作的金科玉律。“三一律”原则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雷雨》的情节与结构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莎士比亚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安排得十分紧凑。全剧以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的世仇为大背景,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开电光热火般迅疾发展的情节。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直到他们双双殉情,仅仅经历了五天时间。在迅速推进的剧情中,还交织着两大仇家之间的集体械斗以及个人决斗。这一系列充满暴力色彩的情节作为次要情节,恰如其分地融入了两家世仇的大背景中。不仅如此,它们还赋予了全剧发人深思的悲剧内涵和极为广阔的可阐释空间。可见,该剧无论主要情节还是次要情节,都完美地同剧中主要人物以及短暂的剧情时间形成了内在的高度统一。“三一律”原则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成功运用,一方面使剧中激烈的人物冲突集中于狭小的时空范围中,另一方面使剧情在迅疾发展的过程中显得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曹禺的《雷雨》同样恰当地运用了“三一律”原则。正如剧名“雷雨”一样,剧情的发展仿佛雷雨天疾风骤雨般轰轰烈烈。从阴云密布、燥热难耐的早晨直到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翌日凌晨,短短一天时间内发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迅疾情节。从表面上看,鲁侍萍在周家的出现以及由她的回忆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当程度上是悲剧结局发生的直接催化剂。然而,我们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看不出任何做作的成分,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展得十分合乎情理。此外,一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非常激烈,并且都成为引发悲剧结局的重要因素。在《雷雨》中,贯穿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冲突:鲁大海与周家人的冲突、周萍与周蘩漪的冲突、周蘩漪与周朴园的冲突……它们都是那样剧烈、那样剑拔弩张,并且随着剧情发展一步步走向白热化的境地。曹禺将自己笔下那充满激烈冲突的情节,“雷雨”般地巧妙浓缩于周家客厅与鲁家小套间这两个地点。可以说,《雷雨》是曹禺在遵循《诗学》悲剧理论的前提下,成功运用“三一律”的典范。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在“三一律”悲剧理论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不仅在紧凑的戏剧结构中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情节,还使悲剧意蕴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然而,二者“潜在情节”的时空跨度截然不同。这里所说的“潜在情节”指对作品的主题展现有着直接影响的非主干情节,一般由人物的回忆或自述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潜在情节”缘起于罗密欧由自己向罗瑟琳求爱失败而带来的自怜与哀伤。从剧中不难看出,求爱失败这一“潜在情节”发生在他爱上朱丽叶之前不久。因而可以说该剧的“潜在情节”时间跨度并不大。
接下来,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转向《雷雨》。鲁侍萍在与周朴园重逢时的诉说中,充满着三十年前遭抛弃的悲愤之情和多年生活的辛酸之感。曹禺将三十年前的往事和眼前的现实十分紧密地结合起来,向读者呈现出“潜在情节”的广阔时空跨度。这样,一方面使作品具有时空维度上的沧桑感,另一方面拓宽了读者审美心理的活动空间。总之,两部剧作的结构与情节同中有异,各具鲜明的特征。
二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雷雨》在创作思想上,都不约而同地展现出作者强烈的宗教意识。从二位作家的人生阅历来看,在基督教影响下形成的人生观,十分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戏剧创作。这种影响自然也体现在这两部剧作中。两位作家在各自的作品中都构设出极富巧合因素的情节,并且都具有鲜明的悲悯情怀。
(一)关于情节的巧合性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劳伦斯神父委托约翰神父送信给身在曼多亚的罗密欧,告诉他朱丽叶喝药诈死的整个计划。不料本地巡逻疑心他们走进了染着瘟疫的人家,把门封锁。于是约翰不仅耽误了行程,还无法将信送达罗密欧手中。而当劳伦斯匆匆赶往墓地寻找“死”去的朱丽叶前,巧合的情节带着命运的愚弄再次发生。误认为心上人已死的罗密欧提前来到坟墓前,为爱情服毒自尽。一切正如劳伦斯慨叹的那样:“一种我们所不能反抗的力量已经阻挠了我们的计划。”[2]的确,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知的神奇力量主宰着这一切巧合,并直接酿成了有情人双双惨死的惨痛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