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研究

2021-01-17周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共同体成员智慧

周洋

(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 宿迁,223800)

PLC(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1]。围绕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题,形式纷呈、名目繁多的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坊等实体教师学习共同体遍地开花,为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丰富教师教学体验、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勒温的场论观点认为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2]。以智能性、虚拟性、开放性、共享性为特征的智慧学习环境是普通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3]。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组织形式、学习场所等均发生明显变化。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对智慧教育理念的呼应,对技术和学科深度融合的肯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向推动。

一、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教育理想的实现亟须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个体自主追求的行为,也需要形成“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群体效应[4]。博伊尔(E.Boyer)于1995年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5],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随之产生。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共同教育目标或愿景的学习者和助学者,借助专家点评、协作互动、经验交流、资源分享、自我反思等活动,解决教科研实践中的困难,进而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归属感,推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来推进教师的深入学习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的最佳方式[6]。

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渗透变革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智慧学习环境赋予教师学习共同体“智慧”化特征:(1)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具有共同的智慧学习目标;(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智慧平台丰富了教师情景化体验,泛在式学习方式打破了时与空的限制,精准化学习资源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3)智慧平台的自由开放度拉近了成员间关系,提供了与高级专家互动交流的机遇;(4)成员间平等互惠、智慧互动、资源共享、关爱尊重的关系是维持共同体稳定、推动成员发展和进步的心理屏障;(5)基于智慧平台的教研活动、主题讲座、案例分析、课程评价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延续性发展的内部驱力。构建智慧环境下高效协作、开放互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沟通思想、启迪智慧、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一)智慧教育理念的要求

智慧教育由信息化与教育渗透融合、衍生而成,展现了教育发展突破自我,与时俱进的特性,是消释当前教育瓶颈的突破口。纵观当前教师教育体系,部分教师满足于自我认知,缺乏与他人必要的交流合作;学校竞争文化加剧了教师关系的对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举步维艰。部分教师学习共同体呈现出学习目标模糊化,学习内容单调化,学习形式单向化,学习组织松散化,学习过程随意化,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维持困难重重。

教育理念的转变呼吁教师专业发展形式的改变。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超越了时空界限,摆脱了实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桎梏,是教师挖掘个体智慧,激发集体智慧,实现共进共赢的前提。智慧学习环境自由、开放、共享的氛围有助于教师保持舒展心态,从个体封闭实现和谐共生;有利于丰富学习资源,维持学习双向流通,实现成员平等对话,达成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逾越原有知识技能体系,重构内在教育脉络,提升教育能力,实现职业价值的过程,贯通于教师职业各个阶段,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自我满足感、职业倦怠感、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致使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愿和动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解决了教师自我发展内驱力不足的难题,教师的成长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行为[7]。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通过参与专题讲座、观课评课,专家指导、教研组会议等共同体活动,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充实专业知识储备,弥补教学实践环节缺陷,增强学术能力,实现自我教学智慧的生成。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智慧平台的融入为培养教师信息意识,提升教师信息能力提供了环境支持。虚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设立有益于慰藉教师的心理孤寂,消除教师间的疏离感,同时又避免教师直面交流的尴尬,确保教师思想的自由表达。

(三)学校长远发展的诉求

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质量的改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成才目标的实现、科研能力的提升、学校创造性发展都与教师个体成长息息相关。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更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根本。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一方面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促成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互助,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革新了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降低了线下培训场地、设备、时间、人力等的支出,提高了教职工培训的效度和品质,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平稳落地,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人员保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和学校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路径

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包括共同体成员、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和共同体的文化氛围四大要素,其构建是呼应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的结果。

(一)择选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成员

目标是对活动结果的预设,是活动发展路径的指示牌,亦是克服发展障碍的内在驱动。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受制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完善自我认知体系、改善自我教学行为、增进自我职业效能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成立的初衷,共同的目标或愿景是其存在的前提。具备相同或不同学科背景、学历层次、研究领域的共同体成员要明晰共同体形成的初志,以共享、交流、合作为活动准则,主动参与智慧资源的建设和整合,积极参加共同体的线上主题活动,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施展成员个体的优势,为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的共同体贡献力量。专家的引领是共同体发展的指明灯。作为学术带头人,专家应发挥脚手架功能,通过实例示范和专业点评,协助教师解决智慧教学、学术发展、信息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延长教育生命,维持教育新鲜感和持久度的认知导向。教师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智慧学习环境下的非正式学习是教师践行终身学习,提升教学胜任力,摒弃职业倦怠感的愿景和体现。共同体成员要坚守终身学习理念,明确智慧教育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肯定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为共同体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二)构建智能化共同体学习环境

虚拟性和交互性是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以智慧平台为依托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强调虚拟交互的流畅度与无限性,智慧平台界面设计是影响学习者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智慧平台界面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体,优质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智慧平台应具有清晰、直观、易操作的导航系统和模块化页面布局,引领共同体成员快速定位信息,为成员间的有效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简洁的色彩搭配、适宜的字体和字号选择、有序的多模态资源陈列是良好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组件。作为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共同体成员应熟悉基本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熟悉助力共同体互动的软件系统的应用。智慧平台应根据教师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革新学习模式,更换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能。

资源是一切为人类所用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综合,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来源。狭义的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在特定学习环境中可利用的所有辅助性条件,是智慧学习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以滋养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己任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应秉承序列化、个性化、实用性、多模态化原则。智慧平台依据学习者学习风格和特征推送精准化学习资源,帮助学习者摆脱认知负荷的束缚,实现随时随地“无缝学习”,为成员的融合互动和交流提供认知基础。共同体成员是资源的共享者和传播者,同时也承担资源制作、整合、建设的任务。学校应为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创设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并为区域间、校际、学科间学习共同体的成型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三)践行丰富的共同体学习活动

学习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8]。开展丰富的共同体学习活动,在实践和情境中提升共同体成员知识水平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任务。

以智慧平台为依托,定期开展虚拟社区共同体活动,利用头脑风暴、交互协商、多元评价、教学反思等活动形式,引导共同体成员发掘智慧,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收听、收看专家讲座和专题报告,通过专家现场示范、答疑解惑,拓宽学习者眼界,填补其认知空白。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开展课堂互评,倾听专家或骨干教师的点评,共同体成员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开展集体交流讨论,群策群力,解决教师个体成长发展中的困惑与难题。制订并实践智慧平台教科研活动章程,增强教师“共同体”意识,提升教师活动参与度,强化教学实践路径,提高教师协作学习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跟踪并记录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学习、活动参与、与他人合作情况,通过数据反馈和自我反省,推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教师共同体成员在多向交流和自我反思中科研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加强。

(四)创生和谐的共同体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是构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的关键[9]。文化氛围是特定环境中的精神格调,以其潜在的无形力量教育、熏陶、引导环境内个体的精神成长和行为举止。智慧学习环境尊崇地位的平等和气氛的自由,营造信任、合作、互助的虚拟社区文化氛围是发挥教师学习共同体效力的前提,有助于凝结共同体成员的精神动力,协助成员生成自律自制的心理环境,调动成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10]。规章制度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具备规范性、约束性、激励性特征。完善共同体内部管理和激励体系,增强制度创新建设是提升成员自我约束力,激发成员潜在能力,强化成员责任感,提高共同体合作效率的主要举措。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应实行完备的成员管理制度,通过规则的制定约束成员的行为;制定内部成员梯队组建管理办法,筛选意愿统一的共同体成员,选拔优秀的专家带头人,充分发挥专家的导向作用,以强带弱,辅助共同体成员解决教科研难题,维系良好的共同体氛围;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依据成员在智慧平台活跃度采取积分累积、口头表扬、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表彰形式,提升成员活动参与度;采用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实行共同体成员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专家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共同体成员表现。

四、结语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教育愿景,借助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共享等途径推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团体。智慧学习环境珍视智能技术与学习行为的有效结合,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智能的互助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活动实现途径,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增进了教师情感交互,优化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借助精准化学习资源,通过虚拟空间交互式讨论学习,教师专业知识得以扩展,专业能力逐渐提高,进而更好地满足当代教学的要求。

猜你喜欢

共同体成员智慧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