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三种常见的室内试验方法优化
2021-01-17王波
王 波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1 室内土工试验现状
室内土工试验是检测各种岩土物理化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随着水利、建筑、交通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工程前期勘察阶段的岩土试验总量不断增加,一次检测的规模也大大提高。岩土作为一种古老而普通的建筑材料,其物性受到密度、含水率、颗粒大小、应力、土中骨架和化学成分的多重因素影响,岩土的力学性能又受到受力情况、应力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控制。
为了解决各类工程遇到的岩土问题,尤其是针对土工试验中固结、强度和渗流三大核心问题,业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检测试验方法。对照最新的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和以前的旧规程、规范,可以发现新规范中基本延续了原有的检测方式、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的设备和技术理论仍然沿用了传统方法。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质量控制,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优化试验方法,通过三种试验方法的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意义等分析,正确认识土工试验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不断推动测试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
2.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更好地测定和判断小于一定粒径的土体颗粒,在实验样本土中所占的总质量的百分数。样本土体是由颗粒体积不同、粒径不同的土组成的集合体,在自然界中土颗粒的大小和其组成直接影响土的工程性能,通过测定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确定土粒径的组成(土的颗粒级配),为土的质性分类和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2.2 优化方法
以前实验土的分选是用木棍垫在落好的筛子上面手动摇晃,现在实验室已经全部采用机械操作,普遍用上了摇筛机,节省时间和人力,加强相对效应。供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所用。
2.3 操作方式
2.3.1 工具
实验中土的粒径分选采用圆孔土壤筛,土壤筛又分为粗筛和细筛;其中粗筛孔径分别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075mm。实验天平有三种,实验中根据土颗粒的最大粒径,选择不同的称量天平,5000g天平的最小分度值1g,1000g称量天平的最小分度值0.1g,200g天平的最小分度值0.01g。实验中用到的其他工具有,橡胶锤、40×60cm的磁盘、空桶等。
2.3.2 实验步骤
取土样风干,倒在不吸水、干燥的地面上(如瓷砖地板)平铺,用橡胶锤轻轻敲击大颗粒土石块或土团(可敲碎的是土团,敲不碎的是土石块)。
过筛取样。通过目测较大颗粒的土石块,用上筛20mm和下筛10mm的圆孔筛进行筛选,把较大颗粒的土石块放在20mm的上筛进行摇筛,摇到10mm圆孔筛中的土石块不能再筛除,则这些土石块颗粒属于10mm粒径,根据规程规范列表,最大粒径10mm,取土样300~900g之间均可行。把粒径10mm土样收集起来进行拌匀,拌匀后用四分法进行缩分,先把它分成对等的两份,沿着垂直方向再分成四份,缩分到300~900g之间。
过滤。①把四份中的一小份土放入磁盆中进行称量(称量时先称皮,去皮即可得样本净质量),称量后往盆中加水,加至没过土石块最高面5~10cm即可。在泡水的盆中放入标签(土的项目名称),浸泡后进行水洗。②水洗前准备2mm的土壤筛和一个空桶,把2mm的土壤筛放到空桶上,过滤后的水土倒入空桶中,防止满溢和渗漏。把2mm的土壤筛打湿,将盆中泡水的土搅拌均匀,倒入2mm土壤筛中过滤,将盆中残余的土渣冲洗干净,直到盆中无任何土颗粒残存,冲洗水变清澈。③把2mm土壤筛中的土颗粒倒入浅盘中,挂在筛中的细小颗粒用水反复冲洗,直到细小颗粒全部倒入浅盘中为止,一定做到颗粒不能丢失。把浅盘中多余的水份篦出,如果怕篦出水时漏掉土颗粒,就用吸耳球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吸出,直到盆中没有多余的水分为止,放入一边等候。④将土壤筛下过滤桶里过滤后剩余的土颗粒,用0.075mm的细筛过滤,直到桶中土颗粒被冲刷干净,水变清澈,盆中无残渣为止,把筛中的土颗粒倒入浅盘中(方法同上),注意实验全程不可以用手触碰土颗粒。
烘干。把两个浅盘放入烘箱中,温度设为105℃,时间为1~2h,取出后冷却至室温,进行筛分,把细筛和粗筛分别放好,把粗颗粒放入粗筛进行逐级筛分,然后逐级进行称量。把细颗粒放入细筛进行逐级筛分,然后逐级进行称量,本次试验完成。
3 土的含水率实验——烘干法
3.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更好地了解土类的含水情况,通过测定含水率,再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干密度及其它物理力学指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实验。实验成果可以用来评价土的承载力和冻胀性,在工程地质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的取样方法、样品封存、储存、运输情况,以及室内试验时开样、制样等操作,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造成影响。
3.2 实验方法比较
含水率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的区别,在于适用环境不同和实验土质不同。酒精燃烧法适用于野外作业环境,用于测试粗颗粒土。烘干法适合于室内作业,用于测试细粒土、粗粒土、有机质土;烘干法是将试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量;如果是有机质土,烘箱的温度保持在70℃~80℃。
3.3 实验优化
原试验过程是把称取好的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干到恒量,粘质土的烘干时间要求不少于8h,砂类土的烘干时间要求不少于6h。实验优化后,可以将粘性土放在电热板上直接烘干,粘质土烘干时间降低到不少于3h;砂类土烘干时间降低到不少于1.5h。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加强了相对效应,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3.4 操作方式
取土样,倒在不吸水、干燥的地面上,搅拌均匀后平铺开,先取两份试样分别放入两个磁盘中,分别把两个磁盘去皮后称得的质量记录下来。
将粘性土放在电热板上进行直接烘干,烘干时间不少于3h;砂类土烘干时间不少于1.5h。对于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称取干土的质量,记录磁盘去皮后称得的质量,完成本次试验。
4 土的直剪试验
本实验是为更好地测定和判断土体抗剪破坏的极限能力。通过测出的内摩擦角与粘聚力,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地基承载力及边坡稳定等。
4.1 直剪分类
根据排水条件,剪切试验分为快剪、慢剪、固结快剪三种试验方法。①快剪试验,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快速施加水平的剪切力,同时在剪切的过程中,不允许排水,直到试样剪切破坏,通常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6cm/s的细粒土。②固结快剪,是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让土样进行排水固结,排水固结稳定后施加一个水平剪切力,进行剪切。在剪切的过程中不允许再排水,也成为固结不排水剪。③慢剪试验,是施加垂直压力让土体排水,排水固结稳定后缓慢施加一个水平剪切力,在剪切的过程中同样允许试样排水固结。剪切速率应小于0.02mm/min。
4.2 直剪试验存在哪些缺点和优化亮点
缺点:①土样在剪切过程中无法准确控制排水,孔隙水压力无法量。②直剪试验的剪切破坏面发生在剪切盒的上下盒之间,无法发生在土样的最薄弱处。③直剪试验中应力按照理想化的均匀分布来计算,忽略了实际试样中有应力集中的状态。④剪切结束以后,数据处理时选择初始面积进行计算,忽略了土样在上下盒之间错位时实际剪切面积减小的情况。
优点:制样简单,仪器操作简单。
4.3 操作方式
把试样装入对应的三个剪切盒中,拧螺丝固定好后,检查百分表盘螺丝是否拧紧调整为零,观察垂直后,把秤砣放下,以0.8s的速度开始剪切。通过后面的电机进行一个推力,推动下剪切盒,下剪切盒推至前方,土层刚好处于上下剪切盒的中间位置,下剪切盒往前的同时土层就发生了剪切并且把力传递给百分读表(读表的读数乘以校对系数等于剪切力)直至试验完成,更换下一组试验。
5 结语
做好三种常见的室内土工试验,要求试验人员把握好每个试验和每一实验环节的实际操作规范,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减少实验偏差,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不断推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保障土工试验操作更高效,结论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