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21-01-1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

吕 帅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物流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04)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快速传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纵观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西方传播至国内由来已久。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后,它的传播速度有所加快,导致一些国人特别是大学生产生了价值观冲突和信仰模糊,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建立中国自信迫在眉睫。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溯源和泛滥危机

1.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 历史虚无主义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为基础,解构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西方思潮。其目的是动摇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英明领导[1]39-42。虚无主义产生于古希腊,主要宣扬尼采的价值论虚无主义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虚无主义,形成于19世纪后期,是西方思想体系中的一个观点,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5-32。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西方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东西方文化融汇交流并发生碰撞,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由此在中国传播开来。

2.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泛滥危机 前苏联和东欧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再度迅速传播。当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集中攻击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考验[3]第7版。西方国家鉴于前苏联解体的经验,也图谋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和平演变”,妄想通过思想意识形态的侵蚀使中国改旗易帜。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并被大学生毫无防备的接受。大学生作为思想敏感且情绪激昂的精英群体,易受西方反华思潮的消极影响,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目标。当今,西方反华思潮是西方攻击中国的重要武器。西方国家通过糟粕文化输出、舆论煽动和篡改历史等拙劣手段,在中国拼命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妄图在中国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搞乱中国的意识形态。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平安稳定、经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百家争鸣。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极力抹黑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中国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消解民族精神,弱化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繁衍到今天,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过度夸大西方文化,攻击中华文化,抹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采用西方话语体系丑化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先烈,杜撰谣言故事消解中华民族精神,弱化中国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无视中国成就,动摇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自信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受长期动乱和战争的影响,经济基础差,工业技术落后,百姓生活水平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14亿中国人可以吃饱穿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且在科技和民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广袤的地域面积的现实情况下,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均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无视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视中国对世界性难题的逐步克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动摇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自信。

3.污蔑党的领袖,误导大学生质疑党的领导 扭曲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惯用的伎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在网络舆论空间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各种自媒体扭曲部分历史事实,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问题而否定整体过程,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误导中国大学生质疑党的正确领导。

4.颠覆正确的历史观,歪曲大学生的历史认知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领导,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斗争,编织虚无的故事情节,伪造历史事实,通过拼凑不同时段的历史碎片编造看似完整真实的历史故事,歪曲历史真相,捏造历史故事,误导中国大学生的历史认知。此外,历史虚无主义还毫无根据地随意揣测历史人物的动机,以达到歪曲大学生正确认知历史的目的。

5.攻击主流意识形态,教唆大学生参与和平演变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对中国社会性质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污蔑中国社会性质为社会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用以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反华思潮攻击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鼓吹所谓的思想自由和思想多元化,推崇西方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诉求,妄图通过瓦解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摧毁东方世界的红色旗帜。

三、马克思主义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武器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我们应从理论上寻找克服利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武器。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科学建构[4]3-11,从辩证的、实践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有机统一出发[5]38-44,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性克服。

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形而上学用片面、孤立和静止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本质[6]60-65。历史虚无主义是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论和价值观,用形而上学的思想来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则用整体、自然和普遍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并非通过某一方面片面地、孤立地认识世界。全面整体地认识世界可以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认知,发现世界普遍规律,并非像历史虚无主义一般管中窥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批判和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中超感性世界的错误,给了形而上学沉重一击,并终结了形而上学。

2.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最普遍概括,其指导下的历史阐释展示了真实的历史史实,呈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7]111-129。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完成对历史事实的澄清,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客观性的否定,肯定中国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有力地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中国历史的歪曲。

3.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改革开放前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时代话题,将实践唯物主义推向舞台中央,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甚至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8]8-13,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通过人类实践认识和反思世界,认为人和世界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创造社会。如果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和世界的联系去掉了实践因素,必将走向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用实践回应和抨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假性。此外,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阐释了虚假思维经验,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新时代大学生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笔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克服为依据,结合历史虚无主义对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意识形态冲击的现象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其路径主要有:

1.积极学习并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御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起点。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构筑起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坚实壁垒。(1)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论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武器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党课和理论宣讲会等形式,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2)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作用,从理论角度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揭示其在中国传播的险恶用心。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特长优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高校应积极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大学生科学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2.还原历史真相,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帮助中国人民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使中国人民在世界东方真正站立起来。这一切,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编造各种低俗的历史故事,例如精神有问题的刘胡兰、两面都有胶的董存瑞炸药包和摔倒堵枪眼的黄继光等恶搞故事歪曲中国革命史。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还原历史真相的责任,通过课堂教育、史馆参观和革命老人口述等方式,用客观现实的历史事实澄清各种谣言故事;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坚持道路自信,通过数据和现实生活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水平,新中国和旧中国的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和国防军事水平,让大学生感受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大变化,帮助新时代的大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道路自信。

3.建立健全高校红色实践育人体系,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打破历史虚无的有力武器。中国道路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鲜活实践。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建立协同育人体系,在家庭教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学校中学习红色文化,在社会中开展红色实践。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协同育人,使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学校应组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进行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感受体验红色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应给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进行实践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事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高校还要利用区域地理优势,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地方合作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4.牢固占领意识形态宣传高地,发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作用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关键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但是社会阅历少,在西方思潮冲击下,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在信息裂变速度极快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工具,占领意识形态至高点,在科学文化作品中根植马克思主义思想,说好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广泛传播。

针对网络中的各种杂音,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对自媒体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同时,对于历史虚无主义在舆论中的错误言论和误导,应当组织专家学者和在战争年代有亲身经历的战斗英雄进行强有力的反击,夺取大学生宣传阵地话语权,消灭错误论调,帮助大学生识破历史虚无主义的丑恶嘴脸。此外,高校应当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以党建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