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国内关于王右木同志的研究综述
2021-01-17韩晓娟
韩晓娟
(绵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王右木(1887—1924),四川江油市武都镇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神州学会’,归国后投身革命,在四川成都创办《人声报》。”“国内关于王右木的研究起步大概始于1980年左右,中共江油县党史办公室在收集、整理、编撰地方党史资料时,偶然发现,20年代初期,王右木对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1]毫不夸张地说,王右木同志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也是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始人。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王右木同志的研究较为关注,尤其是2017年王右木同志诞辰130周年,此研究再次掀起高潮。下文将对王右木及其革命精神的研究系统梳理。
一、关于王右木研究的编著及主要研究成果
目前,关于王右木研究最早的文章是其学生张秀熟先生在1983年出版的《二声集》卷五回忆录中的《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记王右木烈士》。[2]之后便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者》一书,该书约20万字,以信函、文件为依据,勾勒出王右木传略和年表(现存中共江油县委党史办公室),“书附有与王右木相关的影像、照片15张,成都早期团组织的信函、文件14份,王右木写给团中央负责人的信函13封,王右木的文章及家书9件,还有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宣言等3篇以及相关人员回忆王右木的文章27篇”,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资料,颇具史学研究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3]并请张秀熟先生为书撰序。
纪念王右木诞辰100周年之际,四川省政府在王右木家乡江油县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王右木精神的价值所在。会后选出了24篇论文,编入研讨会论文集(《王右木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中,由于史料缺乏,当时关于王右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如王右木成立马克思读书会的时间、规模、形式,以及将马克思读书会扩大为马克思学会的时间;中共四川第一个党组织建立的日期、名称及规模;成都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建时间、规模及参加人数;王右木的入党时间、牺牲时间及地点,等等。
2017年11月12日,王右木诞辰130周年,中共绵阳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中共江油市委以“传承先烈风范,建设伟大工程”为主题在江油县举办学术研讨会。最终成果《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一书由光明日报社出版。[4](P23-24)全书分四个篇章:壮烈人生、红色印迹、缅怀追忆、当代研究,其中当代研究篇章共42篇文章,且近半数未正式刊发,主要围绕王右木的成长历程、历史地位、思想转变、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与早期妇女运动的联系、教育思想以及失踪考证等进行探索,为未来王右木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视角。笔者认为,王右木在早年学习生活、革命过程中总结的大量的经验,已凝练成“王右木革命精神”,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少,值得进一步挖掘。
二、关于王右木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主要研究成果
笔者以“王右木”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结果发现,自1976年以来,共有89篇文献,内容涉及广泛。这些文献资料大多集中在王右木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党团组织建设研究、王右木何时入党、是否参加中共“二大”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研究。具体如下:
1.王右木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者们认为,王右木同志是最早在四川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的第一人,同时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第一人。王右木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以及四川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功不可没。沈果正撰文对王右木创立《人声报》,从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到最终停办进行了阐述,他在文中写道:“《人声报》是四川早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报刊之一,它代表人民的声音,像春雷震惊西南大地,促成巴蜀同胞觉醒。《人声报》的创办人就是王右木,他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四川的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最早的组织者和优秀领导人,他为传播革命真理鞠躬尽瘁,为实现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贡献出宝贵的生命。”虽然沈果正在行文没有明确提出王右木精神,但对于王右木身上所展现的情怀、爱国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论述,为当下开展对王右木革命精神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李殿元、沈利、高烨均认可这一观点,同时他们还提到,王右木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相关思想,团结有志于中国革命事业的青年,为四川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培养了人才。[6-8]
杨敦显最早将王右木称之为“播火者”,[9]他认为,王右木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思想传遍了川内各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四川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四川的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兴起、发展并融入了中国革命的时代洪流。学界相关论述很多,如:“王右木是最早在四川广泛宣传、引导、使用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他率先在四川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并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报》。王右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传播与实践过程中,创建了四川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上述工作的完成使得迷茫中的四川人民革命运动有了一个鲜明的、正确的方向。”[10]“王右木是最早在四川有组织地学习、研究、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从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到创办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地、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刊物《人声报》,再到组建‘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立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他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和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1]“王右木是四川历史上一位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革命先驱,他是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中共四川党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2]
而林红用“四个第一”高度概括了王右木同志的一生:创建了四川第一个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了四川第一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纸——《人声报》;组建了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组织;创建了四川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成都独立小组。[13]
2.王右木与党团组织建设
学者们认为,王右木同志是四川党史中建党建团第一人。“1924年,他虽然牺牲了,但他所传播的革命理论和在四川创建的党团组织却给全川人民留下了永恒的纪念。”[14]王右木组织的“马克思读书会”会员最多时达百余人,为四川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也为四川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5]四川正式建团后,“马克思读书会”仍然作为团组织的外围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1922年,他又自费创办了《人声报》。之后,在他指导下,四川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刘宗灵认为,“王右木是早期四川党建的灵魂人物。以他为核心,部分川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聚合起来,组会、办刊与建团,乃至其后建党,革命的历史进程循序展开。”[16]可见,没有王右木同志早期开展革命事业,四川的革命事业进展将缓慢很多。谢家庆认可这一观点,并创新性地指出,王右木同志为妇女运动、统战工作以及筹建四川工农武装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探索,肯定了他的重要作用。同时,他还特别提到,四川党组织在王右木的领导下开展了“贯彻三大精神与国民党合作、组织创办《甲子日刊》、组织追悼列宁和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17]这些无疑拓展了对于王右木的研究。
3.关于王右木同志何时入党、是否参加中共“二大”问题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王右木是否参加中共“二大”有两种说法:一是他不是中共“二大”代表,没有参加中共“二大”;二是他在中共“二大”召开前已是党员,是以中共“二大”代表的身份到上海参加会议。[1]李黎明和金铁锋撰文指出,参加“二大”的有13人,其中四川代表是王右木,即“尚有一人姓名不详”的那位代表。[18]同时,认为王右木入党时间是1921年夏秋之交,介绍人为李达或陈独秀。原因是:王右木留日期间就认识了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上杉荣和山川菊夫妇,并结识了李大钊、李达等,至此,王右木了解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产生加入共产党的想法。他在1920年和1921年两次到上海就是与李达、陈独秀等人见面,介绍他入党。而他在1920年底创办的四川“马克思读书会”,实际上就是发展共产党员的组织。笔者比较认同这一观点。
苗体君认为,现有的档案资料已充分证实:中共“二大”前,王右木已是中共党员;“二大”期间,王右木确实留在上海,但他是忙于请示团中央承认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合法事宜,并没有出席中共“二大”,也不是中共“二大”代表。[1]关于这一观点,学术界尚有争议,需进一步查阅历史档案,找到更加充足的资料进行论证。
4.关于王右木的几则史料研究
张际发本着对国内最早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期刊、报纸的重视,选编有关《新四川》《人声》创办的档案资料,以补缺遗。[19]温勇和马志强提出,《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党的“一大”期间的文献,应该是四川省共产主义组织为参加党的“一大”准备的汇报材料,王右木作为党的“一大”前后四川建党的重要人物,理应是《报告》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20]在研究中把王右木与《报告》联系起来考察是解析《报告》与川、渝建党初期诸悬念的钥匙。其余还有涉及王右木在日本学习的讲义、孟本斋致王右木的信的残件。“其中王右木烈士在日本学习时使用的讲义共13本,现保存在江油市文管所。这些讲义是王右木遗物中的珍品。讲义的文字是用铅字钉沾白颜料印上去的,字迹全为白色。讲义名称的字体稍大,辑藏者的名字较小。”此外,尚有《财政学》《经济学》《经济学讲义》《刑法》《刑法各论熟》《刑事诉讼法》等几本讲义残本。[21]
这些讲义大多由日本学者和专家口述,由中国学生记录并结合相关资料编写完成。为了便于学习,他们把讲义翻译成中文,并油印成书。从现存讲义的笔记和记载中可以看出,王右木东渡求学时,就十分关心中国民生和经济。可以说,这些讲义是王右木革命思想形成和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见证。
另外,孟本斋致王右木的信的残件,“这封信在中央档案馆珍藏,1923年9月,当时担任工人团小组长的孟本斋给时任当地团委书记王右木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关于成都工人团组织对成都劳工联合会的工作和活动的若干议决事项。遗憾的是这件文献资料前面部分缺失,只剩下最后两页,已是残缺不全了。”[22]这份资料虽然是残缺件,却是留存至今的文献资料原件,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其中提到的团史和工会史实,为我们提供了档案文献记载的更为确切的依据。此外,它对团史、工人运动史和体育运动史的研究也有较好的文献价值。
5.其余的一些成果
目前,学界关于王右木的研究,还涉及王右木与其他革命者的关系、王右木革命精神等。如蒋志教授对王右木与张秀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指出:“从王右木到张秀熟,我们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而奋斗一生,杀头坐牢毫不畏惧,布衣粗食甘之如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的事业,此等境界和情怀久而弥深。”[23]
王良秋认为,王右木身上凝聚了炽热深厚的爱国为民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顽强不屈的拼搏斗争精神、大公无私的牺牲奉献精神、光明高远的求真求索精神和立足实际的实事求是精神等“六大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24]这为进一步开展王右木革命精神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视角。
三、关于王右木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方向
1.继续深入挖掘相关史料
目前,有关王右木的史料较少,很多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如:王右木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何时入党,何时牺牲?王右木的思想转变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加强相关口述史的研究
关于王右木的研究还应该深入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对其认知和评价以及他对社会的影响和价值。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不仅在于他的事业崇高与伟大,还在于人们对其事迹的铭记和对其事业的继承,这是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口述史的研究意义重大。
3.加强王右木革命精神的研究
研究和弘扬王右木革命精神,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是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革命先辈事业的不竭动力。纵观王右木革命精神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关于王右木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必然性,以及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对当下党建工作等的启示,都值得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