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歌的艺术创新探析
2021-01-17胡秀悦
白 莉,胡 旭,贾 乐,赵 斌,胡秀悦
(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15;2.淮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黄庭坚是一位极富个性与追求的作家,其诗歌创作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最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征。
第一,在诗歌艺术上的创新体现在其对诗歌意象的创设中,善于运用生新奇涩的意象,并将个人主观情感巧妙地融于诗歌意象中,使其诗在宋诗中颇具艺术特色,而与唐诗为参照则更具有深层艺术性;第二,在诗歌题材处理过程中,习惯使用表现自我、阐发义理、抒写个人生活经历和闲情逸趣等题材,使诗中充满浓烈的人文色彩,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密集的人文意象,文人意趣大大增加;第三,在诗歌风格展现中,始终坚持求新求变的精神,推崇杜甫,重视语法,讲究技巧,诗中善用窄韵巧押并使用险韵,创制拗体和拗律,使其形成一种生新廉悍、峭拔兀拗的诗风,鲜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第四,在诗歌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上,崇尚自然与追求自由,以平淡之美为终极目标,诗意连贯,意脉清晰,体现出质朴自然的倾向,最终实现一种“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诗歌境界。黄诗的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领悟宋诗艺术特征。
一、黄庭坚诗歌题材倾向与处理
在整个宋代大环境的背景下,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选取题材时,总是喜欢选择另辟蹊径,一反唐人风格,树立起新一代诗歌风貌。尤其是在选择题材时向日常生活倾斜,黄庭坚的题材选择更是贴近日常生活,但他坚持自我诗歌审美态度,凭借独特的诗歌创作理念,其创作风格迥异于同时期也经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其他诗人。他坚持诗歌中表现自我、抒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文人的闲情雅趣,通过独特的审美意识,使诗中流露出浓烈的文人气息和清新的书卷气,在诗歌中创设出大量的人文意象。
(一)诗歌题材琐细化的倾向
在琐细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多关注周围事物,继而对那些琐细事物产生兴趣,进而引发主观情感,诗人更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琐细的事物成为诗人笔下的描写对象,诗歌创作题材更是向日常生活倾斜。宋代诗人黄庭坚诗歌题材偏重于书斋生活,选题多以亭台楼阁、书画作品、笔、墨、纸、砚、竹、茶为内容,着重体现他身上与众不同的文人气质。黄庭坚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写了不少题画诗,在《题画睡鸭》一诗中,睡鸭本是画中的客观物象,可是黄诗并没有仅在画里或者自然界中去观赏它,而是运用娴熟的艺术构思,裁剪、化用典故,表达出诗人的人生哲学和高雅志趣,使睡鸭的意象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体验。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茶作为生活用品是可有可无的,可在文人墨客的生活世界里,茶是文人拥有雅致生活的象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容。黄庭坚对茶更是情有独钟,自然而然,咏茶之诗也成为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双井茶送子瞻》云: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茶既是生活中的事物,更是文人精神世界里高雅内容的代表,从而被众多文人赋予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直在文人骚客中广为流传。黄诗以日常文化生活为诗歌创作题材,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向我们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变化,诗中充满了高雅的生活趣味,使诗歌创作别开生面。
(二)诗歌题材现实淡化的处理
黄庭坚在元丰时期比较关注社会现实,常写诗反映人间疾苦、抨击时弊,突出诗歌的社会意义。如:《流民叹》《和谢公定征南徭》《四月戊申赋盐万岁山中仰怀外舅谢师厚》等诗篇,作者当时是位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但此后看不到这样的诗歌作品。由此观之,黄庭坚在进行诗歌创作过程中,在题材处理上呈现出一种淡化社会现实的趋向,同时,转向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黄庭坚在元丰八年与苏轼成为密友,此后两人有许多唱和之作。苏轼往往能超脱出因恭维应酬去作诗的局限,在诗中表现社会意义,传达出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情感。黄庭坚则在沿袭原诗的韵律和用韵的次序来进行诗歌创作,并以故为新,极其讲究法度,使诗歌创作受到束缚,缺少社会意义和真情实感,但往往能在诗中反映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黄庭坚的《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就属于这类作品,全诗对现实生活中的雪景及个人情感不曾描写,仅是诗人间的歌颂应酬,缺乏真情实感,是儒馆文人间的笔墨游戏,用来排忧解闷以自娱。试看《过洞庭青草湖》这首诗,虽然诗歌选取写实的题材,但诗人描写的内容却是表现此刻内心情感世界:乙丑越洞庭,丙寅渡青草。似为神所怜,雪上日杲杲。 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 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行矣勿迟留,蕉林追獦獠。 诗人对所见美景没有太多感慨,更没有去关注眼前事物,而是从内心深处出发,抒写个人内心的感受,这是对现实社会与情感的淡化。此类诗歌足以让读者再三品味,去感受诗歌奇特的艺术内涵。
二、黄庭坚诗歌意象的“陌生化”
黄庭坚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秉承着求新求奇的创作理念,树立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意象表现上更是另辟蹊径,创设出许多生新的诗歌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创作主体通过主观情感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主观艺术形象,意象具有主观性。
(一)善用虫、鱼、鸟、兽作意象
黄庭坚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善于使用虫、鱼、鸟、兽作为意象,使诗中的意象倾向“陌生化”,给人以新奇生涩的感受。诗歌中存在这些“陌生化”的意象,向诗歌注入了诗人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创新,洋溢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诗在宋诗中颇具特色,与唐诗相比,则其艺术特色尤为明显。尤其是在一首诗中,通过许许多多不同意象地排列组合,在给读者带来新奇感的同时,表达出相同情思,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诗人主观情感。正是由于这些诗歌意象的创设,呈现出诗人非凡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黄庭坚创作结构颇为奇特的七言古诗《演雅》最具典型,全诗向读者呈现出四十三种鸟虫的情态,使诗歌意象密集,表达情感更加突出,艺术效果尤为显著。诗中在描写虫、鸟时,都创设出生新的意象,如:“燕无居合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诗中的虫鸟承载着诗人自我情感的客观物象。诗人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我情感融汇于客观物象上,贯通在其动作里。诗人通过运用拟人修辞,巧妙的艺术构思,在诗中向读者展现出形象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新颖奇特的美感。全诗通过描写虫鸟的习性来影射现实生活中的忤逆小人,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崇尚自然与追求自由的美好理想。在《次元明韵寄子由》诗里,黄庭坚通过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发挥主观情意对“鹡鸰”意象进行创造性运用,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象。在诗歌尾联写到“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顶”,其诗中的鹡鸰意象经过主观情意再创造,向我们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结合当时诗人的时代风云,不难发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渴望亲情友情,流露出他对现实与理想矛盾的自我反思。
(二)常用花藤山水作意象
黄庭坚笔下常写以花藤山水为意象的诗歌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丰富了意象表现内涵,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生活志趣。诗歌创作中,黄庭坚统一创作风格,写作不同的诗歌主题,新意叠出、妙语连珠,寄托着诗人深切的内心情感。“诗以言志”,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通过自己主观情感经验创设出诗歌的意象,可以更巧妙地抒发情思。同时,达到寓意于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艺术效果,让诗歌表达有一定的回旋余地,留给读者浓郁绵长的意味。诗人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起到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黄庭坚在游览落星寺时有感而发,作了一首七言律诗《题落星寺(其三)》,末尾两句写到“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诗人凭借娴熟技巧,通过枯藤在文学中的审美价值,营造出生新文雅的意象,抒发真正的文人风雅,传达出作者对远离世俗生活的内心深处的向往和仰慕之情。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寄托着主观情感,可以使抽象的情思变得更加鲜明、具体可感、生动形象,诗人将主观情感传达给读者,顿使诗意趣味非凡。
黄庭坚善于在诗歌创作中求新求奇,选择的意象也都是生僻、幽怪、新奇的,更好地展现其内在审美规律的独一无二性,这使得山谷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章法上的回旋曲折
所谓“章法”,即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在诗歌创作中有章法可寻,才能更好处理诗歌间的结构、层次和布局,使整篇文脉清晰、条理分明,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自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时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1]这精辟的论述,不仅适用于文论创作,同时,也符合诗歌的创作理论和美学要求。自此以后,安排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章法便被历代诗人所重视。
黄庭坚在前人章法理论的基础上,将散文的章法融入诗歌创作中,使诗的谋篇布局讲究章法。试以黄庭坚诗《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为例: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诗的首联二句先写好友才华横溢,紧接着笔锋一转,以故为新,表达出对好友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颔联传达出对好友不慕荣利的品格高度赞扬;颈联中,作者感情再次发生转折,表达在旷达豪放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限感慨;尾联则再次替友人发出怀才不遇的悲愤。全诗章法严密,回环曲折,构造奇特,抑扬顿挫,文脉清晰。清朝著名学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中给予高度品评:起叙事往复顿挫。后半虽衍,而有远趣。[2]黄庭坚讲究创作技巧,常对章法进行深入研究,在诗歌理论上更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歌创作艺术符合诗歌理论来源,并在诗歌章法上有着上很大突破与创新。
黄庭坚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并始终如一地贯彻求新求变精神,往往通过晦涩的创作方法,在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绝不平铺到底,而是强调多层次的回旋曲折变化,给人一种瘦硬奇崛的独特风格,表现出他深沉复杂的思想内涵,在诗歌表现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当时就被人成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黄庭坚说:“每作一篇辄须立一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焉,乃成章耳。”[3]如:黄庭坚《王道充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便是回旋曲折的代表作。在诗中,作者首先对水仙的本身进行描写,转而由水仙动人的姿态联想至洛神,接着又引来山矾、梅花并联想到自己。首联描写水仙妙曼姿态,用语流丽;颔联抒写自我愁情,语句峭拔;颈联平铺直叙,写水仙花品格高洁,由花及我,思索自己生平,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尾联第一句写诗人苦恼命运坎坷,不能自拔,第二句笔风突兀一转,豁然开朗,将愁情通通抛却。诗歌的章法回旋曲折,情感转变也是此消彼长,但诗歌意境是统一的,具有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达到了曲折致意的要求,更自然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黄庭坚在将散文章法融入诗歌的同时,更注重情感表达的有机统一,使诗歌文脉清晰,艺术感染力更强,在诗歌章法上有着很大的突破与创新,仅此一点,黄庭坚在推动宋诗歌的发展上,功不可灭。
四、生新廉悍与自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生新廉悍”向来被认为是“山谷体”的诗歌艺术风格。“生新”即在唐诗之外追求诗歌艺术创新,“廉悍”即诗歌刚健挺拔,矫健奇崛。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坚持求新求变的精神,作诗常在用字、句法、修辞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在诗歌理论上更是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讲求句法,以故为新,求雅脱俗,化腐朽为神奇,其诗歌创作风格符合诗歌理论来源,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处见”[2]214,其在诗歌表现上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一)声律奇峭
黄庭坚在句中打破音节的常规,发展了创制了拗句、拗律体制,带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方东树说“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2]34如诗句:“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戏呈孔毅父》)。用三一三句式,声律清新奇峭,给人一种特殊的音律美。黄庭坚创制拗句、拗律,在诗歌中用特殊的音韵表现独特的情感,尤以律诗最具代表性。在律诗中多用拗句,不按照诗歌规定的时候平仄进行组句创作,以避免因平仄音律的和谐而流于圆熟的声调。“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4]这种打破平仄音律,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诗集注》丙集卷八)、“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寺其三》,《黄庭坚诗文鉴赏词典》)等,拗句崛健奇峭,形成独特的音律美,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二)修辞造句的出奇制胜
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修辞,工于炼字,往往给人一种出奇制胜,意料之外的诗歌艺术风格。如:“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寄题容州祖元大师此君轩》,《黄庭坚诗集注》内卷一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的比喻表现出竹子的高风亮节。又如:“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听宋儒摘阮歌》,《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通过虫禽的声音比喻阮乐,生动形象地再现乐声的辽远清幽,让音乐跨越时间和空间局限得以有效地保留下来,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诗歌的意味隽永。黄庭坚善于运用拟人修辞,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怀。如:《次韵赏梅》通过把梅花比拟成高洁的女子,孤芳自赏来说明自己遗世独立,恬静淡泊的美好品格。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修辞造句,营造生新意境,更鲜明地表达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态度。
(三)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转变上
黄庭坚在人生态度方面,几经宦海沉浮,面对人事起落坦然接受。如:《寄黄几复》一诗,在写对好友黄几复思念之情的同时,抒发诗人情感,表现自我人格。诗歌给人一种苍劲古朴的美感,全无生硬晦涩的弊端,是诗人诗风转变过程的显著表现。
在诗歌创作艺术渊源方面,黄庭坚受陶渊明诗影响,并取法于陶诗的平静淡泊,以平淡之美为终极目标,在整体诗歌创作中体现返璞归真的倾向,最后到达“平淡而山高水深”[5]的诗歌艺术境界,是古典美学最高理想的体现。苏东坡对黄庭坚的诗赞不绝口,“瑰伟之文,妙当绝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并有意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在北宋诗坛的位置,称其诗“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清人陈三立认为黄诗到了最高境界,即诗歌创作自然天成,看不到人为加以修饰处,在奇崛中见平淡,寓大巧于拙朴。所以,他特别推崇黄庭坚诗的境界并写诗称赞,如:“驼坐虫语窗,私我涪翁诗。巉刻造化手,初不用意为。”[6]就是对黄庭坚诗如天然造化、无意而工的赞扬,如:“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7]
作者在被世俗羁绊却无知己相伴,于是生发出:只有在人生闲适时,才能在自然中体悟到人生追求的感慨。通篇“一气盘旋而下,而中间抑扬顿挫又极浏亮。”诗歌到达自然天成的化境。又如:《跋子瞻和陶诗》诗: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写出其生活的恬淡,品格的高洁,此诗平淡质朴、自然天成,到达炉火纯青的诗歌艺术境界。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风格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都彰显了他在诗歌艺术上对创新出奇的追求,在诗歌表现上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使他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黄庭坚一生在作诗中陶冶性情,虽饱经沧桑,几经政海波澜,从未显位执掌大权,但他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人格高尚狷洁,与世无争。在诗歌中传达出他高洁品格,其高风亮节为众敬仰,风绩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