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标》背景下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探讨

2021-01-17朱国兴朱生东孙克奎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标旅游业旅游

朱国兴,许 璟,朱生东,王 娟,孙克奎

(1.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2.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背景分析

在旅游+、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大发展背景下,旅游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业需求存在错位和脱节现象,毕业生入职后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甚至出现一些用人单位排斥旅游专业学生的极端现象[1],致使旅游管理类专业大量毕业生在行业中流失,就业对口率低,为此旅游管理类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全国15个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2]。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欠缺,服务社会旅游发展的能力不足,尤其是专业优势或关键的专业核心能力不足[3]。“低就业率与高流失率”造成旅游教育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带来极大冲击。

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旨在引导我国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4]

二、专业能力构筑

《国标》在第四部分提出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在素质、知识、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四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其中在专业能力方面提出六个指导性意见,为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4]897

(一)获取和更新旅游管理相关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

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部分传统的理论和知识难以解决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国标》把“自我学习能力”置于首条,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和更新旅游管理相关知识的能力。现代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市场需求变化迅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否则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自我学习能力”提升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

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分工发展对应社会职业需要,回归现代高等教育的职业性[5],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眼高”与“手高”并存的旅游人才,而只有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专业技能会造成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三)具有旅游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

《国标》首次将“服务意识”写入专业能力之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同时具有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受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一些院校在培养过程中片面强调岗位的职业需要,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的培育,导致学生毕业后职业道德、社会奉献、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家庭条件优越,在团队合作、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方面相对欠缺。旅游业的特点决定着从业人员要有“顾客导向”的工作理念,源自内心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具备信息处理操作和应用的一般技能

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常态,海量的信息使人们不能依赖手工进行解读、处理和分析。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备旅游信息处理操作和应用能力,否则无法跟上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潮流。

(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旅游已经成为跨时空交往、跨文化交流、跨地区消费的重要载体。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在服务接待、市场营销、项目合作等方面需要与国外游客、代理商和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语言是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条件。具备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六)具备专业文体的写作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现代旅游发展日渐成熟和规范,存在着涉及旅游经营商、旅游代理商和旅游消费者的诸多合同、协议等文件,专业性强,需要正确、规范文字表达,否则会造成权益上的纠纷,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国标》将“写作能力”排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之前,强调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旅游过程中需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正确的沟通是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则是国际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国标》提出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可以归结为获取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满足行业标准的实践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交往沟通能力以及热爱旅游业的内在心理驱动。认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应贯穿旅游管理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二月,给事中初彭龄恭请责成各道府查核各省州县征收正杂钱粮及出借仓谷。在皇帝心中,百姓无意积欠税款,是各督抚“不能洁己率属”,地方官员侵吞、挪用、掩饰所致,他命令各省督抚彻底查办,限期一年内归还欠款[8]。次年五月初八,初升任光禄寺前班随围堂官。两年后,改任湖北学政,任职两年有余。

(一)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专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要求和实施路径。结合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和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性质、特点,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学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

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应用型,强调与旅游行业和岗位所需要技能的匹配度、符合度,彰显旅游教育的应用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6],构筑融知识(Knowledge)、素质(Quality)、能力(Skill)于一体的KQS培养体系;培养理念上实现从“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提升导向”的转变,强调责任态度、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构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意识。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课程之间的衔接连贯,根据旅游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开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的选修课程,增加旅游新业态的教学内容,加强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课程教学。

(二)打造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国标》将“素质要求”写入培养要求中的首条,明确指出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要求的四个方面。[4]897

培养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避免出现只重视专业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养成服务社会的积极态度[7],重视对道德、奉献、责任等职业素质的培育。

(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专业引路人,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要关爱、关心、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外引内培”结合的策略。鼓励教师深入行业,把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增强教师的专业实战能力;提高“双能型”教师的比重,满足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应用性强的专业教学要求,采取兼职或柔性引进的方式吸收业界精英、企业高管参与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纸上谈兵”的课堂教学现象。

(四)营造优越的培养环境

培养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人在实践中改造环境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8],学校环境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注重加强实验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基地的硬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优越的条件和真实的工作场景,满足专业认知、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需要,通过实践激活、转换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走向职业的软着落;校外实践基地从“校企合作”向“校企共育”的理念转变[9],共同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平台。通过校园软环境的熏陶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为学生内在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环境[10];打破专业限制,增进跨学科融合,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视野[11],避免专业建设限于“独乐乐”的故步自封状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活动,培养旅游工作中的团队意识、沟通技巧、合作精神。

结 语

《国标》的颁布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是教育部结合目前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的专业建设的标准和指导性文件,对旅游管理类本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政策指导、学校落实、行业参与、教师引领等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联动才能达到《国标》提出的专业培养要求和目标。

猜你喜欢

国标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旅游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收视率新“国标”能否刹住行业乱象?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