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对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启示
2021-01-17米蓉蓉黄丽达
米蓉蓉, 黄丽达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怀化418008)
2017年10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这为党的基层组织在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更加指明了方向。2018年底,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开篇即强调了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高校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之一,继承“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对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创新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敌人的疯狂屠杀所吓倒,并于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但如何使用好枪杆子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南昌起义之后,叶剑英指出:“南昌起义的部队当时没有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而是把支部建在团上。这样,党的领导就没有达到士兵、没有达到全部队,所以经不起严重的考验。”[3]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仅剩1 000人左右的队伍抵达江西永新县三湾镇,并在此召开了中央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毛泽东吸取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队伍组织涣散、制度不健全、战斗力不足等现状,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改编。
首先,毛泽东将起义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和十个连。其次,毛泽东在部队中设立党的各级组织,在班、排设立党小组,在营、团以上设立党委,将支部由原来的建在团上改为建在连上,并在连以上开设充当党组织与指战员之间纽带的党代表制度,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最后,毛泽东提出要在起义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使旧式军队的落后习气风气得到整改。整编中,党支部设置数量增加,极大地推动了党员的发展。从此,起义部队人员思想混乱、队伍成分复杂、组织管理弱化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在部队中形成了系统,党支部开始深入基层,从组织上奠定了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二、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对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是党“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设想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见。“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型建设、创造性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支部建在连上”思想重视的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初期时就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4]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中,才能保证最大程度地凝聚人民力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只有继承和弘扬“支部建在连上”思想,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才能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支部建在连上”思想是“支部建在班上”的直接来源,将支部建设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的协调合作,有利于树立政治意识,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为学生服务的合力,进而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重提“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思想。党的历史表明,党的事业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党杰出的政治工作。在高校,将支部建在班上,抓好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是高校抓教育、抓管理的关键。通过加强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纪律,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有利于实现党通过基层支部对大学生党员的领导以及对非党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党建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实现大学生和高校自身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有助于推进服务型学生党员队伍成长、壮大
毛泽东曾经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5]。同样的道理,在新时代的各高校中,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心脏”,将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法原则运用到支部建在班上,可以使大学生党员在宿舍、社团、学生会、班级、志愿者团队等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带头作用。这既有利于服务型学生党员的锻炼成长,又有利于带动非党员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壮大服务型学生党员队伍。
三、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建设贯彻“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的实践策略
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深刻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思想,为党对军队的领导提供了政治上组织上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有了新要求,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关乎高校党建的整体大局。因此,继承和弘扬“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支部成员的政治意识
“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的提出是针对革命失败分析之后得出的科学理论。当时党的部队官兵出身成分复杂且许多思想不纯,亟需思想上的洗礼。“支部建在连上”思想是将党对军队的领导贯穿到全部队、全体士兵,通过党组织书记、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层层引导和教育,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当今大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因个人甄别信息的能力有别,不少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别有居心、经过精心包装的不良信息影响。在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支部成员的政治意识。
其一,要抓好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同党联系的直接纽带,肩负着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学生党支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和思想。古语云,“正人先正己”,要做好党的政策宣讲,支部成员必须先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时刻保持学习激情,不仅要注重研读原典,而且要及时跟进最新“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在当下的理论学习中,要注重对历史的学习,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大学生学历史才能知往来,才能以史为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筑牢思想之基。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要提倡支部成员分享所得,确保每一位成员有收获、有感悟。其二,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党在历史发展中的艰辛和不易,进一步锤炼党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理论需要联系实际,要将理论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中,融入具体实践中。要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要突出党支部的组织力量,做好分工,充分调动支部成员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的积极性,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如在2020年党领导的抗疫大战中,有不少学生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一线,这是生动的实践教育,极大地锤炼了其党性修养。
(二)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强调的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着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要充分结合时代新特点,创新学习载体,以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
首先,搭建党建学习新媒体平台。如今,大学生的学习更加倾向于网络化、信息化,互联网的触角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之后,网上学习、网络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喜爱使用QQ、微信、微博的偏好,通过建立党建学习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影像资料、书籍音乐、新闻资讯等与党建相关的学习资料,定期开展网上学习和讨论,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时刻关注支部成员的思想状态。另外,通过将一些繁琐的线下程序简化为网上办理,能够大大提高党建办事效率,减轻学生和党支部的工作压力。
其次,重视使用学习强国APP。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立足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学习平台,具有权威性和全覆盖性。学生党支部要鼓励并引导支部成员下载并使用学习强国APP,早期可以通过积分排行、学习时长等方式对成员进行考核,后期可通过制定奖励措施激励成员发表评论、看法或心得,以帮助支部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平台提供的大量可免费使用的图书、电影、期刊、戏曲、慕课、公开课等资料,可以不断地充实学生党员的知识储备、提升其思想境界。
最后,合力打造微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对于学生党员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来说,党课教育更为直接和有效。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党课面临着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打造“接地气”“有生命力”的微党课,切实做到党课引导学生思想同频共振。
(三)创新组织方法,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
“支部建在连上”思想突出了党支部的教育职责和引领作用。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班上”,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过程中,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远远不够。随着新生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变化,学生党支部的引领力和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引领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党员发展工作是学生党支部的中心工作,是和每一位学生切身相关的,受到全体学生的关注和监督。因此,在党员发展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一丝不苟地把好党员入口关、考核关,做到“四票决四公示”,力保程序正当公正,过程公开透明。
二是要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是党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方式,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效果好与不好影响着学生对党支部的评价积极与否。目前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内容单一、形式陈旧且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导致学生的评价不高,大大削弱了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所以,要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方式。一方面,主题党日活动要重视红色教育,但不限于红色观影、组织红色朗诵、红色征文等形式,还可以积极探寻利用学校周围的红色资源,比如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寻访革命老战士、瞻仰红色名人故居等。在活动之前,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要做好前期准备,首先熟知革命建筑、红色名人故居等背后的故事,然后才能做好“引导者”。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现实需求。主题党日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走形式化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可以做好备选方案供学生选择,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例如,针对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精神缺失,可以探索“劳动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方式,走进学校食堂、走进学生公寓、走进森林公园、走进田间地头等。
三是开展好组织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是党员之间交心的活动,目前的组织生活会存在形式化、庸俗化、溢美化、简单化等倾向,使得总体效果不显著。开展好组织生活会,首先需要实打实地找出支部建设的优点和不足,明确组织生活会的主题;其次,围绕主题进行集体头脑风暴,思考如何弥补缺点、改正不足,更上一层楼;最后,要引导支部成员进行自我反思,开展真心实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要做好会议记录,关注支部成员的思想进步和心理变化,尽力帮助解决支部成员的困难,体现组织的关怀和关爱。
(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学生党支部的引领力
“支部建在连上”思想要求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在士兵中间发展党员,通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管理和带动,严肃军队纪律,整顿军队作风,提高官兵思想觉悟,达到凝聚军队力量的目的。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现阶段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中,同样需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突出支部的引领力。发展学生党员选拔的是品学兼优的先进积极分子,他们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且在学习上、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在学生中有着自然的带动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一,要完善入党培养人机制,密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党员同志要及时掌握培养对象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并且建立规范的帮助、考察细则。第二,要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学生党员是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支部形象的代言人。学生可以通过党员的言行举止感知党支部的管理、教育能力,所以要通过健全党员考核标准、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励学生党员为支部建设添砖加瓦,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提升、完善自我。第三,要全心全意服务身边同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党,学生党员要树立自觉为同学服务的思想,将党的光辉传统发扬光大。党支部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党员自身能力,发挥朋辈效应,适时引导党员在思想上、学习上、活动上、生活作风上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学生支部党员要诚恳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建议,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多为集体争光,为同学排忧解难,从而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