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重心应从院校建设转向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2021-01-17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徐国庆教授在《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完善国家基本制度》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职业教育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最缺的是什么?下一阶段的发展重心是什么?应该如何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告诉我们,当前阻碍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国家基本制度不健全,因此下一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重心应从院校建设转向国家基本制度形成。职业教育国家基本制度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需要科学设计和长远规划。现摘编文章第一部分中的有关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促进体系发展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国家制度建设行动。这40 多年中建立的庞大职业教育体系,就得益于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它规定“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要相当于普通高中招生数”,从而确立起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半边天”地位,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建立的基本制度前提。对职业教育的这一定位在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政策规定显然属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的范畴。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包含了许多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内容。2012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属于有意识的国家基本制度建设,尽管其内容还需要继续提升到真正的“标准”层面。
但要看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聚焦点主要还是在职业院校建设,对国家制度体系的整体设计及建设投入远远不足。“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是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政策设计的主要思维模式。如果用关键词来分析这40 多年来职业教育主要政策文件的内容,会发现相关文件均指向职业院校建设,国家基本制度设计所占比重相对来说要少得多,内容也不够具体,操作性比较弱,以致实践进展缓慢。即使是要在国家层面系统解决的问题,也把政策方向主要指向了职业院校该如何落实。比如现代学徒制改革,这本来是一项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相应制度,职业院校才可能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它的试点从一开始便把关注点放在了职业院校层面,以致该项改革在实践中操作极为困难,职业院校已基本失去了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兴趣。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 多年中,我们把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精力放在职业院校建设有其合理性。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物质基础,制度则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上层建筑;没有物质基础,职业教育体系就无从谈起,上层建筑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基于这一思路,整个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职业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恢复和办学水平提升;进入21 世纪则开始大力发展职业专科教育,1 300 多所职业专科院校拔地而起,20年时间内有的就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到了2019年,职业教育终于突破了本科限制,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已经启航。然而到了今天,在职业教育学校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的背景下,下一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要迈向更高水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转变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心,从以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为中心转向以国家基本制度建设为中心。世界已进入格局转换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国家基本制度构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
“物质、技术与人类理性的发展,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充分条件。只有制度的现代化、只有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改善,才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和本质。”国家制度建设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为研究者们所认识到。“用制度体系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转型的深刻认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始有了明确的构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意识,在全文七个部分中,第一条便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其中的第一小条则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其第二条“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其实也属于国家制度体系建设的范畴。可见,国家制度构建已成为核心指导思想。然而遗憾的是,只能说这份文件有了明确的国家制度构建意识,而其思维模式仍然没有能够实现根本转型,因为文件的主体内容和叙述角度,仍然还是如何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真正的国家制度建设内容出现并不多,内涵也不是足够清晰。因此,可以把这份文件看作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转型期具有重要承上启下意义的过渡性文件。
(全文约26 000 字,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年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