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十四五”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1-17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朱建民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也是制造强国及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保障,在全球科技和高端产业的高速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2019年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的总额达到3 700 亿美元,产量约为8 500 万吨。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这一战略制高点。
目前,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中占据领先地位,世界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仅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就占据了全球化工新材料领域的绝大部分的高端牌号和利润。例如,日、美、德6 家企业占全球碳纤维产能70%以上,日本3 家企业占全球液晶背光源发光材料产量的90%以上,工程塑料以美国、德国的生产企业为主,特种橡胶日本、美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出台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石化联合会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推动化工新材料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学研用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引导、鼓励、激发广大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促进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起步还比较晚,与西方发达的美欧日等国家相比,我国在化工新材料的科技水平和产业化与应用程度上还存在着许多重大短板和严重不足:许多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了卡脖子的短板,许多关键的原料产业链供应链无法配套,新材料的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品单一,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和人才队伍以及机制体系亟待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税收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无论是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国,还是国家安全战略,都对化工新材料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我国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为此,对我国“十四五”期间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规划发展建议如下:
1.面向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努力攻克一批补短板技术。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产业发展瓶颈,集中力量补长“短板”,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α-烯烃及聚烯烃弹性体(POE)、茂金属聚乙烯(mPE)、耐刺薄膜专用树脂等高端聚烯烃材料生产技术;开发己二腈、聚苯醚、热塑性聚酯(PBT)等通用及特种工程塑料关键中间体和产品;研制纤维用大丝束腈纶长丝等新型(特种)合成纤维;开发子午胎用高极性与高气密性溴化丁基橡胶等新型(特种)合成橡胶;开发5G 通信基站用核心覆铜板用树脂材料等高端电子化学品。
2.紧跟国际前沿,抢占一批制高点技术。密切关注国际科技前沿,加强超前部署,构建先发优势,在更多关键技术上努力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原创核心技术。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突破一批新型催化、微反应等过程强化技术,开发一批新材料技术,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大力发展聚砜、聚苯砜、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电子特气、电子级湿化学品、光刻胶、电子纸等高端电子化学品,加强石墨烯材料和3D 打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努力为我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要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国家级和行业级创新中心。按照行业科技创新规划,将领先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组织起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同国外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为突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和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鲜土壤,为产学研优势集聚提供更大空间。进一步加快科研技术产业化速度和成果转化,形成对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有力支撑。
4.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法律和政策文件,包括在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益中的相关分配原则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有利于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听取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意见,进一步出台更加细化、更可操作的实施细则。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技术资料、商业秘密、对外合作等法律法规,增强企业守法意识,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提升行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从体制机制上充分释放广大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