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爱弥儿》的教育观说起

2021-01-17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爱弥儿卢梭公民

付 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爱弥儿》被誉为西方第一部以小说形式写就的教育论著,与《理想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并成为西方教育史三大里程碑式的著作。作者让-雅克·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坚持“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主张自由平等,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从《爱弥儿》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打动人心的教育理念,冲破了当时束缚儿童健康发展的思想囹圄,给当时的法国,直至今天的世界指引了全新的儿童学习、成长、成熟的道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学界研究的深入,《爱弥儿》被解读出了超越甚至取代教育论著的内涵,赋予了它政治论著、哲学论著、文学论著的多重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爱弥儿》的教育观说起,探求卢梭本人创作的初衷。

一、《爱弥儿》的教育理念解读

《爱弥儿》全名为《 爱 弥 儿—论 教 育 》(‘EMILE OU DE L’ EDUCATION),从书的标题上给读者直接传达出本书的主旨和目的。卢梭在序言开端就说,“为了满足那些善于思考的好母亲的要求,我着手将那些几乎无穷无尽、杂乱而零散的言论整理成集。”[1]1卢梭创作此书原本是为了回应友人德·舍农索夫人委托,写一篇关于教养孩子方法的文章。那么善于思考的父母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教育思想和教育法则呢?

1.自然人的教育

“教育……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自然的目标。”[1]8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爱弥儿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则和目的,把爱弥儿,卢梭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培养为自然人。这意味着,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天性,在天然的环境中让儿童自由地长成,教师要做的事只是创造条件、确保方向、观察动态、培养兴趣,不可过多地加入教育者的说教和干预,要让孩子亲自经历自然人的成长过程,从中总结规律,吸取教训,自然成熟。即自然人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消极教育。卢梭自己曾在《卢梭审判让·雅克:对话录》中指出《爱弥儿》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应该纯粹是消极和否定性质的,即它不在于医治人类心中的恶念,既然人类天生是毫无恶念的,而是阻止这些恶念产生,而且要将恶念进来的大门紧紧关闭。[2]20正如卢梭在开篇宣称的那样,“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1]6所以,他呼吁,“温柔而有远见的母亲啊!正在聆听我演说的你呀,你要懂得如何遮住幼苗,远离熙来攘往的大路,保护正在生长中的它不受各种偏见和谬误的冲击!你要培育它,灌溉它,不让这颗幼树死掉。有朝一日,它会结出果实,让你倍感欣慰。早早地在你孩子的心灵周围筑一道围墙吧!别人可以在他周围留下各种痕迹,但是你,也只有你,必须为他建一圈保护的围栏。”[1]7

卢梭是明确的自然神论者和性本善论者,他要把爱弥儿培养成为自由的自己,总是能与自己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渴求的境界!父母和教师应该按照人的身心自然成熟进程和顺应人的内在天性来施展教育,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身心发达、脑体健康、天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自然人。这一点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应得到充分的执行,例如,不要把婴儿包裹在襁褓里、捆起来,而应让他们自由地活动。残忍的束缚不但影响阻碍儿童的生长,更会影响性情和脾气。母亲需要亲自哺育自己的孩子,亲密喂养,这是家庭幸福的基础,社会道德风气改善的基石。我们当今社会许多的所谓幼儿“挫折教育”,“坚强教育”,“分离教育”,不顾婴幼儿身心发展需求,一步一步远离了天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行自然教育呢?那么就“观察自然,并沿着它为你画出来的道路前行吧!”[1]26遵循自然法则,尊重儿童天性的发展规律,在天然的环境里,用自由的教育方式陪伴儿童成长,时刻照看他们,把握他们,培育他们健壮的体魄,保护他们敏锐的自然感官,引导他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获得知识,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教师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因为他不是你的学生,“而是自然的学生”。我们要守护他,“观察他,守候智力发出的第一道微光,就像穆斯林在新月的时候守候着月亮上升的那一刻。”[1]51这也就是卢梭在《爱弥儿》里声称他提出的最伟大,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法则,即“不要争分夺秒,而要慢慢来。”这和杜威的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是一致的。“无外在教育目的”的教育即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性。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教育过程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是一个又一个的“实际活动”或“主动作业”,教育的目的就在这些作业或活动之中,儿童是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

2.公民教育

要把爱弥儿培养成纯粹的自然人,又逐渐使他自然地变为有道德的公民,需要依靠两种教育:“一种是公共的和共同的教育,另一种是个人的和家庭的教育。”[1]12卢梭的教育包括把爱弥儿教育成一个人的自然教育和教育成一个公民的政治教育。前者靠人的内在自然对外在社会予以否定;后者是将个体的所有自然前提都予以否定,并代之以一个公共的“大我”。而爱弥儿只有成为公民之后,卢梭的整个教育意图和政治筹划才算真正完成。[3]169-170

在《爱弥儿》这部鸿篇巨著里,各部分侧重不同时期的教育:第一卷幼儿期,第二卷儿童期,第三卷少年期,第四卷青春期,第五卷恋爱。前三卷的自然人教育完成后,爱弥儿在第四、五卷中,要从自然人上升为公民。曾文远在“从‘人’到‘公民’——读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中提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人是人,进而有公民的产生。人和公民的教育最终都是一种符合天性的教育,对人的教育侧重于感觉论基础,要求肉体的健康;公民的教育侧重于意志论基础,体现意志的苏醒。二者的差异仅仅就在于对人的教育是以消极的方式排除社会罪恶的影响,对公民的教育则是以积极的方式消除社会罪恶的影响。[4]在第四卷的开篇,卢梭说,我们都出生过两次,一次出生是为了生存,另一次出生是为了生活。[1]338当普通的教育在这个时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实行的教育在这个时期才刚刚开始呢。[1]340此时,卢梭认为爱弥儿是到了踏入社会,开始把自然人的生活融入社会群体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开始要担负起社会公民的职责,他需要研究自己和事物的关系,研究自己和人的关系。他需要人的陪伴,他的心将不再孤独。顺着自然的指引,爱弥儿将要发展他的爱,这也可以理解为卢梭对他进行的情感教育。“孩子的第一份感情是爱他自己,而第二份感情是从第一份感情衍生出来的,则是爱他身边的那些人。”[1]343美德,就是将自爱扩大到对他人的爱,而且把这种爱付诸行动。“青少年时期不应该是充满报复和仇恨的年代,而应该是充满同情、宽容、慷慨和豁达的年代。”[1]347这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如果每一个公民对他人,对弱者都充满了同情和宽容,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成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其中一条准则即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并不是将自己置于比我们更幸福的那些人的位置上。”[1]362曾永国在《同情教育:公民德行养成的根基——卢梭《爱弥儿》第四卷中的一个审思》一文中表达这样的观点:“同情是公民德行养成的自然之根,是对自由竞争社会中公民德行之理性主义的纠偏。后者使个人将德行作为一种工具,隶属于实现自我生存与舒适生活之目的,实为一种私己之本质。同情则使个人将他人真正纳入自我关怀之视域,限制了社会中个人对自我权利的粗暴性诉求,让苦难、不足和幸福的脆弱性成为公平正义关注的对象。同情保护了个人的自爱之心,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感。通过运用它,个人可以达到对人类自身的理解。同情并非公民德行本身,但通过提升和培育却可以形成公民德行。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卢梭对同情机制及其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认识,以及一种美好教育所需的实践智慧。”[5]

卢梭对爱弥儿的公民教育是建立在道德秩序之上的。他要爱弥儿认识到,作为理想的社会公民,正义和善良是受到理智启迪的心灵之爱。爱弥儿需要评估自然的不平等和公民社会的不平等,需要看到整个社会秩序的宏图。他引导爱弥儿通过人研究社会,通过社会研究人。在这里,政治和道德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

二、 《爱弥儿》的政治论述解读

卢梭认为,一切都从根本上与政治相联系;不管你怎样做,任何一国的人民都只能是他们政府的性质将他们造成的那样……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在我看来只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政府性质能造就出最有道德、最开明、最聪慧、总之是最好的人民?[6]可以这样说,在人类社会里,政治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甚至是引导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发展。教育是政治的,是从属于城邦治理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利益而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培养下一代。政治也是教育的。教育通过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科学态度、道德意识来推动城邦的民主法治建设,通过造就出杰出的政治人才来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发展,从而推进历史进程。在卢梭的作品里,他把他所有的政治抱负,对城邦治理的理想,以及他个人的情感都融入到爱弥儿这个他虚构出来的学生身上。

卢梭在《山中来信》中告诉读者,《爱弥儿》并不是为广大公众写的书,许多人把《爱弥儿》看成是一本供家长教育孩子的指南,这其实完全误解了他的本意。《爱弥儿》其实是一种供圣贤之士探讨的书。[7]

爱弥儿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公民,他是承担着特殊政治使命的,理想的“立法者”的形象。立法者是指为本民族或国家创制的人,也是卢梭所谓的有能力改变人的天性的人。从《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的互文中我们可以推断,爱弥儿就是那个创立国家体制、重建社会道德秩序、领导民主进程、建立法律治理的灵魂缩影,他集中了所有的好,所有的合理,他是天生的领袖,在哪里都能够自然地彰显他的才能和领导力。这个立法者将怎样实现他的宏图大愿的呢?我们在《社会契约论》中可以找到答案。书中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期盼:我要根据人类的实际情况和法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探讨,看是否能在社会秩序中找到某种合法的和妥当的政府行为的规则。[8]卢梭通过找到并造就一个最佳的“立法者”来改革道德堕落,民主法治欠缺的社会。他勾画出了理想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设置了用来稳定国家政体的相关机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和改善教育的方法,塑造出了一个美善的集体,没有专制和暴政,公民认可社会,服务社会,社会亦是维护和推动每个公民利益的集体。看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地认清卢梭通过爱弥儿来建立一个理想国的意图,而这个爱弥儿,是他的学生,是他的孩子,也是他自己灵魂的缩影。

胡君进在《透明与幽暗:爱弥儿与卢梭混合意象的教育学阐释》中提出,作为“立法者”的爱弥儿就成为了卢梭心目中通往理想政治社会的路径,这是一条崭新的拯救通道。[9]

爱弥儿作为“立法者”,他不仅要建立实体的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还要将自然人的天性融入社会公民的身上,实现自然的人性到社会的人性的转变,希望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进入人类社会之后,仍然是好的。这是多么宏大和庞杂的一项工程!实施这项工程本身就是卢梭对爱弥儿进行教育的全过程。卢梭通过贴近每位父亲母亲心灵的教育说辞,传达了他那颗渴望改造人,改造社会,改造灵魂的教育理念和政治抱负,也向每位读者倾吐了他一生的追求:“Vitam impendere vero”(终生献于真理)!

猜你喜欢

爱弥儿卢梭公民
再论爱弥儿是谁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大师的弯腰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