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分析

2021-01-16杨雅魁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影响因素重要性

杨雅魁

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增多,各种文化场所成为人们游览参观的优先去处。身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博物馆除了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外,还具有美育、德育等功能。为履行其各项职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做好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成为博物馆的工作重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是对文物内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减缓文物的老化速度,并较好地控制老化过程,将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延长文物寿命,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与作用。本文阐述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保存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重要性;影响因素

馆藏文物具有历史、人文、艺术、科学、纪念等方面的价值,还因其不可再生性而弥足珍贵。文物保护工作要求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把控文物保存的各项影响因素,从而使文物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当前,馆藏文物的保存面临着许多问题,保护工作难度高,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兼顾转变,从重视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周围环保及文化生态的总体保护转变。由此可见,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不仅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还是延长文物寿命的重要方式,对文物安全和长久保存起到重要作用。

一、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

(一)构建文化强国

如今,国家实力的评价标准已经不限于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各国间的文化竞争也越发激烈,国家文化实力越强,在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中越具有话语权与主动权。因此,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传统文化,我国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做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以延长文物寿命,保留文化传统,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使我国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从而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二)保护文化遗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涌现了许多事迹,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载体。做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以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从而爆发出极强的文化创新力,使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声音,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达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点在于加强文物价值传播、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文物展览活动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保障文物的完整性,为大众的参观、游览提供文化保障,使大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感受文物承载的历史气息,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二、馆藏文物保存的影响因素

(一)温湿度因素

空气温湿度是时刻影响文物的环境因素。文物的材质不一样,对温度感知能力也不一样。温度变化有可能会令文物出现破损或裂纹,湿度变化也同样会使文物受到影响,金属材质的文物容易因电化学反应而出现腐蚀,其中空气湿度是关键因素。空气湿度异常会令文物褪色,颜料融化,纸张老化以及丝织品变脆,吸水膨胀或者收缩都将改变文物的原本形态,特别是竹木器漆类文物更加显著;湿度过高时,细菌类生物适宜繁殖,会使文物发霉或遭虫蛀。

(二)气体污染因素

气体污染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展柜和库房周围的污染物进入内部;其二是展柜中的文物本身、各种海报或者装饰物等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气体污染物主要是博物馆内各种材料挥发出的如甲醛、乙酸、乙醛等气体。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腐蚀文物,容易加深金属文物的锈蚀程度,导致棉麻、纸质文物发黄、变质。

(三)光辐射因素

光作为一种常见环境因素,因其具有能量,容易破坏文物中的有机结构。光辐射破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热辐射效应,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通过改变文物周边的温湿度等因素,促使文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变色、氧化等。二是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会对文物材质造成破坏,标本、皮革以及纺织品等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光波越短,说明光化学效应越大,所以紫外线和红外线都是导致文物受损的常见类型,因此,展区的灯光、手机的闪光灯都可能会破坏文物。

(四)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是影响最大、最不可抗的因素,一旦发生地震或洪灾,博物馆建筑和展品将会大面积受损,甚至丢失。所以,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应重视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采取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或预防损失。

人为因素中,保护工作欠妥会对文物造成损害。比如在展品包装和运输过程中,若未做好防护工作就可能使文物受损。一些文物展示中,文物被置于露天环境,各种灰尘、有害气体以及其他有害因素等都可能影响文物,加速文物的老化。

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一)调控好温湿度,采用监测设备

温湿度调控是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温湿度预防性保护就是根据文物保存环境的需求控制保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以延长文物寿命。近些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逐渐被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要想做好馆藏文物的温湿度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以采用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此系统由mini温湿度终端、多合一传感器终端、功能界面以及智能有机玻璃囊匣组成。多合一傳感器终端可以快速收集、整理文物保存环境下的温湿度信息,同时在功能界面上直观显示,工作人员依照馆藏文物对保存环境的要求,在智能有机玻璃囊匣的功能界面上对mini温湿度终端的进行调节。

(二)合理控制光辐射

针对一些对光敏感的文物,要合理控制光辐射,尽可能缩短光照时长,或者通过红外线感应调光系统监测文物的光辐射情况,及时调整光线。如应用自动调节系统,当游客靠近时,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快速感应,同时增强光线,在游客走远后就自动减弱光线。此外,应尽可能使用光纤灯或冷光灯,以减少光辐射的影响。

(三)管控好有害生物

在做好博物馆温湿度控制之后,还要管控有害生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检查,确保展柜与库房的整洁,防止出现害虫或滋生细菌。在展厅之间可以设计过渡间,在入口处安设风屏,防止游客带来的细菌污染空气而使文物受损。此外,针对木器、纸张和毛皮等文物应进行特殊管理,每隔一段时间就应检查文物表面,及时发现文物变化,找出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防止因细菌滋生而破坏文物。

(四)空气污染预防保护

馆藏文物通常需要独立的保存空间,对文物进行收藏与展出。依照博物馆的管理要求,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应具有可移动性与密封性。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通过展柜和储藏盒等保存文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文物保存环境的影响,从而延长文物寿命。

空气污染会严重缩短文物寿命,影响文物的价值,所以必须针对空气污染做好预防性保护。一是要分析文物保存环境的空气流通情况,增强文物存储空间的密闭性,隔绝文物存储空间的空气,防止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或一氧化碳等气体与文物形成化学反应,避免影响文物的完好性。二是要在馆藏文物存储空间的通风口位置设计吸附装置,对空气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净化空气。此外,如果博物馆不具备新风系统,难以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就要对文物作密封或真空处理,避免外部环境的影响。

(五)突发性事件预防保护

在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做好突發事件的预防性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对此,首先,博物馆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选址与施工过程中要遵循《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其次,要针对文物的保存环境做好抗震、防水设施,减轻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对文物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文物存储环境中设置防倒装置与消防装置,防止意外碰撞或者火灾损坏文物。

四、结语

馆藏文物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具备不可再生性与不可复制性,如被损坏,将是历史资源的巨大损失,所以必须做好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尤其要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各项因素,如温湿度、污染气体、粉尘等做好相应的监测、控制,从而保证馆藏文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卢燕玲.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2):87-94.

[2]朱守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分析[J].神州,2020(8):49,51.

[3]王畅.浅析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6.

[4]张小坤.馆藏文物保管中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9):101-103.

[5]李妮.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浅析[J].东西南北,2019(23):136-137.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影响因素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思考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