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书派与云间书派的异同
2021-01-16贾颖
摘要:明代书法史上,活跃于苏南地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书法流派是吴门书派与云间书派,二者都对当时的书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书派之间的发展演变、流派传承、取法对象、艺术高峰,概括、总结两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明代书法;流派书法;吴门书派;云間书派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实行政治高压政策,江苏地区的文人因曾协助张士诚抵抗朱元璋,多遭打压、针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亦受遏制。明代废宰相,设内阁,文人为了入阁,迎合帝王的喜好,导致台阁体书法泛滥,书法艺术发展凝滞。直到永乐之后,徐有贞复辟有功,朝廷才开始放松对江苏地区的政治束缚。英宗后,宦官集团与内阁争权,皇权削弱,江苏地区商品经济渐趋活跃,逐渐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区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书画艺术家,其中书家群体地域集中,两个代表书派“吴门书派”与“云间书派”如两颗明星,在明代中后期书坛交相辉映。本文从两个流派的发展演变、流派传承、取法对象、艺术高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寻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演变的异同
明代中后期,书画家们逐渐摆脱了台阁体的影响,开始追求自由创作。书家之中,尤其以聚集于苏州一带的吴门书派名气最盛。“启于宋克,兴于祝枝山、盛于文徵明,其所处时代由元末明初起,历洪武、建文、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十多朝。”吴门书派的传承及成员变动在历史上有着明确的时间界定。徐有贞因复辟有功,同时也是吴中文人的核心人物,此时吴门书派崭露头角;沈周、李应祯的出现为吴门书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就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使吴门书派走向兴盛;嘉靖之后,随着文徵明去世,吴门书派走向衰落。
云间书派也称华亭派,它并不是紧密的文人组织,而是由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先从理论上构建,再人为将籍贯在云间的书法艺术家联合起来所组成的松散的艺术流派,对书法家之间的关联、承继关系、艺术思想等并没有作明确的界定。吴门书派鼎盛时,陆深有云:“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他提出了云间书派的概念雏形。陈璧、沈度和沈粲三人在明初书坛都有巨大的影响力,陆深的“吾松尝甲天下”并未夸张。明代中晚期的大书画家董其昌将他的老师莫如忠、朋友莫是龙推为云间书派的代表书家,云间书派的概念由此形成,并在董其昌的领导下羽翼渐丰,欲与吴门书派一较高下。然而董其昌后继无人,加之晚明个性解放的思潮冲击,云间书派逐渐衰落。
两个书派虽然都是明中期的代表流派,都形成于苏南地区,都有极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但本质上并不相同。吴门书派的地域性和承继关系非常明显,书家的艺术追求高度统一,组织紧密;云间书派则先由陆深提出,然后在董其昌时代形成,是一种由云间籍书家组成的、承继关系不明显的、松散的书法流派。
二、流派传承的异同
吴门书派的书家在审美趣味、艺术追求方面高度统一,他们认为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追求“神采”“逸韵”和“雅”的书法审美。吴门书家表现出对明初台阁体的反叛,同时又表现出对浪漫主义的追求。吴门书派初期的代表人物徐有贞、沈周、李应祯等人虽然生活在台阁体盛行的明初,但他们摒弃了学时人书的做法,主张师法晋唐,自立门户,追求古典雅致的书风。徐有贞是祝允明的外祖父,他教导祝允明“绝其令学近人书”,成为祝允明的学书准则;沈周不仅开创了吴门画派,也是文徵明的老师,虽然初期也受到台阁体的影响,但沈周后期拨开迷雾,师法宋人,形成了淡雅秀逸、极具文人气息的书法风格,这对文徵明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颇深;李应祯是祝允明的岳父,文徵明的老师,他同样认为需要重视古法,脱去时风,学书法要由唐宋入晋,然后自立门户。这些观念对祝允明与文徵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祝允明与文徵明是感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不仅继承了家人、老师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并且融合了自身的书学探索和书学理论,将其传承下去。王宠、陈淳师承文徵明,其艺术观念更是一脉相承。
云间书派要从明初陈璧、沈度、沈粲三人说起。陈璧在明初与“三宋”齐名,是洪武时期的杰出书法家,而沈度、沈粲与陈璧艺术追求不尽相同,陈璧是明初书家的代表人物,他师法晋唐,行草格调高古。沈周、沈粲兄弟的代表书体是用笔圆熟、追求程式化的台阁体。明人王世贞云:“今一旦骈得之,足增墨池一段光彩。然是三书皆圆熟精致,有《黄庭》《庙堂》遗法,而不能洗通微院气,少以欧、柳骨扶之则妙矣。盖所谓‘云间派’也。”这是对三人台阁体书风的批评,也概括出了三人相似的弊病。陆深是陈璧、二深之后云间派的代表人物,面对当时风靡书坛的祝允明、文徵明,他选择跳过时人,学习赵孟頫、李邕,这种复古思想也对后来的莫如忠、莫是龙和董其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如忠与莫是龙都主张复古,从宋元入手,上溯晋唐,注重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意趣。他们对董其昌的艺术风格形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董其昌楷、行、草皆精,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精研历代经典,认为“淡”是书法审美的最高追求,崇尚自然意趣,主张将禅意与书法相结合。
吴门书派自形成系统的书法创作观、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后,便由书法世家或者师徒关系传承,而云间书派的艺术思想传承关系并不明显。虽然两个书派在流派传承方面差异很大,但后期又都表现出摒弃时风、师法晋唐的取法倾向。
三、取法对象的异同
吴门书派的徐有贞楷书师法欧阳询,草书师承张旭、怀素,行书学褚遂良、米芾;沈周师法黄庭坚;吴宽师法苏轼;祝允明师从徐有贞、李应祯,后期转易多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对此有比较全面的概括:“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文徵明则由今及古,初期以李应祯为师,以宋元书家上窥晋唐,基本上是沿着元—宋—唐—晋的道路进行学习,取法渐趋高古,晚年多参己意,成一家之貌。
云间书派陈璧楷书师从欧阳询,行草书师从二王、怀素;沈度楷书师法智永、虞世南;沈粲师法宋克;陆深楷书学赵孟頫,行草书学李邕;莫如忠师法王羲之;莫云卿师法钟繇、二王、米芾;董其昌楷书师法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拜莫如忠為师后,开始学习王羲之、钟繇。
虽然两派艺术家的成就高低不一,但是分析他们的取法对象,不难看出,除了云间书派实际构建前的沈度、沈粲,两派的其他书家都在尽力摆脱台阁体的束缚,竭力更张时风,打破审美壁垒,虽然在取法的先后顺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复古风潮下“师法宋元,上溯魏晋”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四、代表人物
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吴门四家”,即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其中,又以祝允明和文徵明影响最大。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他在祖父祝颢、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的指导下奠定了书学思想,时人评他的书法“兼二父之美”。他在大量临摹前人经典碑帖后,厚积薄发,自立门户,终成一代大家。祝允明真、行、草多体皆善,以小楷、狂草见长。“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髻丱以来,绝其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祝允明自小取法晋唐,他的小楷精致典雅,遵循法度又别出新意;他的狂草放浪形骸、豪逸不羁,点画跳跃,似墨点上下纷飞,酣畅淋漓。吴门书派很难再找出一位取法之广更胜于他的人。他的艺术风格从一开始的沉静典雅,到晚期的纵情肆意,与他遭受的挫折是分不开的。仕途的失意使他只能寄情于书法,用作品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祝允明早逝,文徵明在书坛的影响日益扩大,王宠、陈淳皆是其门生。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改字徵仲。沈周、李应祯、吴宽皆是其老师。如前文所述,文徵明的学书顺序是元—宋—唐—晋,取法渐趋高古,他由今及古的学习顺序与三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文徵明五体皆善,小楷、行草尤精。与祝允明不同的是,文徵明更加理性、谨慎,他的小楷将法度把握得炉火纯青,从不逾矩,为后人留下了《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名迹。他的行草像小楷一样温润平和,仿佛一汪清水,可以安抚欣赏者躁动不安的情绪。
文徵明过世后,吴门书派逐渐式微,此时,董其昌引领云间书派走进书坛,使接近沉寂的苏南书坛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翁、思白。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人物,也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书法家,年轻时就立志超越吴门书派。他深知云间书派联系性不强,无法形成具有传承关系的流派,所以他推出老师莫如忠、好友莫是龙父子,使云间书派真正具有了承继关系。但从陈璧、二沈、陆深、再到莫如忠、莫是龙父子,其实真正的云间书派核心人物,只有董其昌一人罢了。彼时吴门书派已经衰败,云间书派自然成为苏南第一流派,不过,随着董其昌的离世,云间书派最终也消散在了历史长河中。
五、结语
吴门书派与云间书派是明代书法史最重要的两个流派,从台阁体弥漫明代书坛时,一些目光长远的书家已经开始反思,提出复古的书学倾向。从吴门二子的崛起,到吴门书派的兴盛,再到文徵明离世、吴门书派衰败,而董其昌带领云间书派登上历史舞台,在书法史上也仅是昙花一现。新旧事物的更替之间,中国书法界一代又一代书家推陈出新,大步向前。
作者简介
贾颖,1997年7月生,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书法与篆刻艺术。
参考文献
[1]崔俊多.浅谈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以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6):110-111.
[2]张鸣.浅谈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J].长江丛刊,2018(14):159.
[3]胡毓轩.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思想发展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7):23-24.
[4]董志杨.我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分析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50.
[5]黄莉莉.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环球市场,2019(5):190.
[6]赵艳霞.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浅谈[J].东西南北,2020(5):199.
[7]殷杰琼.博物馆展览陈列艺术设计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97-99.
[8]贾风玲.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策略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