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缘上方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2021-01-16董子迎孟萍萍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12期

董子迎 孟萍萍 陈 红

[关键词]重睑成形术;眼轮匝肌;眶隔组织瓣;眶隔脂肪;切缘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2-0031-03

Fixing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bove the Cutting Margin to the Tissue Flap of Orbital Septum in Conctruction of Double Eyelid

DONG Zi-ying1,2,MENG Ping-ping1,CHEN Hong1

(1.Department of Aesthetic Medicine,People's Hospital of Rizhao,Rizhao 276800,Shandong,China;2.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266011,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fixing the orbicularis muscle above the cutting margin to the tissue flap of orbital septum in conctruction of double eyelid. Methods  A total of 76 patients with double blepharoplasty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7 to October 2020 in the Medical Beauty Department of Rizhao People’s Hospital. All the patients used the fixation method of the orbicular oculi muscle above the resection margin and the orbital septal tissue flap. Evaluated the surgical results,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3 to 12 months, 76 cases achieved satisfactory or relatively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smooth curvature of double eyelid. Conclusion  The double blepharoplasty method of fixation of the orbicular oculi muscle above the resection margin and the orbital septal tissue flap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few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conctruction of double eyelid; orbicularis muscle; tissue flap of the orbital septum; orbital septum fat; cutting margin

隨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新旧观念在不断碰撞和更新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外在形象逐渐受到大众关注,与之而来的审美标准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就这样,重睑成形术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并被众多爱美人士所熟知。在爱美人士的热烈追逐下,终于在今天的医学美容界,重睑成形术力夺美容外科新焦点[1],并发展为科研的新动向之一。有研究报道,传统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后重睑线容易变浅或消失[2],极大地降低了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和眼部美观度,且患者术后满意度也不高。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笔者科室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根据上眼睑的解剖特点,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法应用于76例重睑成形术中,术后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就医者也给予了极大地赞赏与认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0月于日照市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重睑成形术就医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为18~32岁,平均(23.6±5.2)岁。纳入标准:均为上睑菲薄或轻中度肥厚者;术前测量体温、血压值、胸部平片、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乙肝五项、病毒四项等均无明显异常,可以行手术者;就医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全程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有基础疾病,如甲亢、甲减、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行手术者;眼部有感染或其他疾病者;有先天性上睑下垂、上睑明显肥厚及重症肌无力等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的眼睑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手术方法:76例就医者均采用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法行重睑成形术。

1.2.1 术前设计:就医者取仰卧位,双眼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应用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术区2次,铺无菌巾单;应用75%酒精将上睑皮肤脱碘后,于上睑设计切口线,重睑线距上睑缘最高处约6~8mm,根据上睑皮肤的松弛程度标示需要切除的皮肤,以“夹持法”时不致形成上睑外翻为度;设计完毕后应用1%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上睑术区。

1.2.2 手术方法:①沿设计的标识线应用11号尖刀切开皮肤,将设计线内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切除,距离联合腱膜3~5mm将眶隔膜底部打开,将这部分底部的眶隔膜分离,形成以联合腱膜为蒂的眶隔组织瓣。如果眶隔脂肪组织过多,将多余的眶隔脂肪予以切除,应用双极电凝器充分止血;②术中根据重睑的形成情况,于新的重睑线的最高点的内侧0.5~1.0cm范围内、外侧1.0~1.5cm范围内分别设计1~2个标记点,包括最高点共设计3~5个标记点;③于标记点处应用6-0尼龙缝合线将切缘上方的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进行内固定缝合。底部眶隔组织瓣缝合固定点与联合腱膜的距离可以依据术中需要进行调整。眶隔组织瓣缝合固定点的位置能够决定重睑宽度(见图1)(图1为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董皓月绘制);④应用7-0尼龙缝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末端间断缝合。伴有内眦赘皮者术中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术。

1.2.3 术后处理:术后上睑皮肤切口处外涂红霉素眼膏,应用无菌纱布覆盖上睑切口区域,用胶布稍加压力粘贴固定,以减轻术后出血。嘱就医者术后应用医用冷敷袋间断冷敷上睑术区,每次约25~30min,间隔约5~10min,冷敷时间共计2.5~3h。术后24h拆除包扎纱布后可进行正常的睁眼、闭眼活动。术后7d内每天观察并消毒就医者手术部位1~2次,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术后7d拆除上睑皮肤缝线。

1.3 术后评价:对手术效果、满意度和并发症等进行评价。手术效果包括术后双侧重睑线是否对称、是否自然流畅及是否有明显变浅或消失。满意度评价:术后随访3~12个月,医师及就医者对手术效果的评价,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手术并发症包括上睑下垂、上睑闭合不全及上睑外翻等。

2  结果

本组76例就医者均手术顺利(见图2),平均手术时间(1.5±0.2)h;术后7d拆除上睑皮肤缝合线见切口愈合好,双侧重睑弧度流畅,重睑宽度基本对称(见图3);术后随访3~12个月,76例就医者对于手术效果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其中满意者64例、比较满意者12例。76例就医者术后重睑形态相对自然逼真,重睑线无明显变浅,重睑宽度未见明显变窄,无明显切口瘢痕(见图4)。76例就医者均无出现上睑下垂、上睑闭合不全及上睑外翻等手术并发症。重睑成形术就医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照片分别见图2~4。

3  讨论

借鉴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眶隔与睑板前筋膜固定的重睑成形术手术方式[3-4],笔者尝试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法用于重睑成形术,经研究后发现此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重睑成形术方式。

眶隔膜是眼前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经后部眶内脂肪与上睑提肌隔开,向下与提上睑肌腱膜融合后附着于睑板。眶隔脂肪囊后壁向前转折部与上睑提肌的下行纤维融合为较致密的筋膜,即联合筋膜[5]。此解剖结构说明了眶隔可以起着上睑提肌腱膜与眼轮匝肌到睑板前各层组织的动力传递作用。眶隔经过联合筋膜与提上睑肌腱膜建立联动系统,本术式中将切缘上方的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构建眼轮匝肌与眶隔的融合,提上睑肌腱膜可以通过眶隔组织瓣将动力传递到眼睑的肌肉与皮肤,从而形成重睑。

刘宁华等[6]重睑成形手术中完全暴露SAJT(即眶隔-提肌腱膜增厚区),采用6-0不可吸收线将SAJT与下切口线眼轮匝肌间断缝合,这也说明了眶隔与提上睑肌腱膜是联动系统。为我们的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应用于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提供了借鑒依据。

术中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在合适宽度后,嘱受术者睁眼后可以观察到重睑形状是否顺畅、双侧是否对称,重睑形状若不满意则可以随时调整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的固定位置。这样有利于调整出来就医者比较满意的重睑宽度和形状。通过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重睑效果。

笔者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应用于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中,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膜组织瓣缝合固定的接触面积较大,愈合后粘连比较确实可靠,能够保持重睑形状更加持久。有作者采用皮肤-眶隔-皮肤的方式,形成动态型重睑的基础,完成第二重固定[7]。笔者应用缝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末端间断缝合,愈合后亦加强了提上睑肌腱膜通过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对重睑线的动力传导。

笔者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的重睑成形术手术方式,适用于那些要求重睑宽度比较自然的就医者。因为不同就医者的眶隔与提上睑肌腱膜融合位置高低不同,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方式又降低了重睑线的位置。因此,将切缘上方部分眼轮匝肌与分离出来的底部眶隔组织瓣固定的重睑成形术手术方式可以形成自然灵动的重睑,而不适用于那些追求较宽重睑的就医者。

综上所述,采用将切缘上方的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重睑成形术,此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较好,并且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卓丹,徐东卫,章祥洲.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联合改良Park-Z内眦赘皮成形术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55-57.

[2]马显杰,吕国钧,夏炜,等.重睑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1):12-14.

[3]董子迎,张磊,朱绪国,等.改良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6,22(1):35-37.

[4]董子迎,任萍萍,孟萍萍,等.切缘上方眼轮匝肌、眶隔与睑板前筋膜固定在上睑松弛矫正术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6):109-111.

[5]尹飞,于加平,蔡茂季,等.睑板前联合筋膜重建符合生理特征的重睑术[J].整形再造外科杂志,2004,1(3):167-169.

[6]刘宁华,何爱娟,吴丹,等.眶隔-提肌腱膜增厚区法重睑术的临床疗效.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J].2020,20(6):432-434.

[7]吴晓玲,朱志祥.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8):48-50.

[收稿日期]2021-06-18

本文引用格式:董子迎,孟萍萍,陈红.切缘上方眼轮匝肌与眶隔组织瓣固定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