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背景下江苏省粮食行业供给优化思考
2021-01-16赵璧高巍
赵璧 高巍
摘要:通过从消费支出、市场需求、消费形式与城乡差异等多角度分析了消费升级的显著趋势与特征,指出消费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实际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结构性与水平问题上。针对江苏省粮食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宏观政策环境与前期相关工作,从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品牌运营管理、优化产品服务供给等方面,为推动江苏省粮食行业供给优化、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给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消费升级;供给优化;粮食行业;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103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401002-4)。
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我国經济面临下行压力,因此,稳消费、扩消费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等方面优化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发改综合〔2019〕181号文),旨在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形势和现有各类市场贸易均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此,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将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
1 消费特征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日益凸显,呈现出全面多样化升级的显著趋势与特征:由低品质的基础性消费需求向定位中高端的改善性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方式由以线下消费为主逐渐转向线上线下消费有机结合;消费品牌种类、体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消费主体、市场活跃度及成交量仍集中在大城市但已呈现出向中小城市及农村转移的趋势等。在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消费面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消费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结构性与水平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中高端消费供给相对不足,品牌营销机制尚不成熟,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但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中小城市及农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等。
1.1 消费总量与支出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1],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559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 210元,比上年下降1.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下降3.8%;受居家时间增多影响,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5.1%[2]。随着经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居民消费支出降幅逐季收窄,呈现持续恢复态势,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1.2 消费需求与供给方面
消费者对进口优质商品需求旺盛。在对主要消费品的关注度上,消费者对食品的关注度最高,达76.8%;而在购买食品类商品时,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排名前三的因素是安全、价格和原料,比例分别为92.5%、70.4%和67.5%[3]。
在品类上,我国食品类商品供给仍以国产为主,计划增加进口意愿强烈。品牌、原料和安全是企业选择进口食品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比例分别为31.9%、20.2%和20.2%[3]。根据统计数据[4]显示,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6.695亿t,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6.5亿t以上,完全可满足每年2亿多t的口粮消费。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的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5]。从全国范围来看,面对日益旺盛的品质化消费需求,在国家进口政策红利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日本越光大米、泰国茉莉香米等高端进口品种日益成为市场供给的重要补充。
1.3 消费形式与带动效应
对居民消费而言,零售是最主要的消费形式。传统零售业主要借助超市、商场等终端网点或实体机构进行销售,在互联网时代,电商网购模式凭借其在渠道资源与消费体验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兴起并不断壮大,现已与传统零售业形成良性互补且将长期并存。在消费环境方面,城乡差距较为明显。目前,在大城市,大型综合超市、实体门店卖场数量众多且分布较广,各类电商网购、新业态、新模式数量多且更新快,物流配送体系覆盖健全;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大型综合超市、实体门店卖场数量较少且分布集中,电商网购起步较晚、形式相对单一,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人口向大城市快速聚集,并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之间频繁流动,必将带动先进消费模式、消费习惯的普及,拉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促进中小城市及农村消费提质升级与消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2 制约江苏省粮食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江苏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粮食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2.1 资源环境约束
如表1所示,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约占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80%,但单位面积产量高出全国约20%,这主要得益于江苏省农业科技进步与相关成果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有限的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将成为未来提升粮食产量和土地报酬率的约束条件,这也为进一步推广高效农业、提升种质资源提出了客观要求。
2.2 资源集聚效应
江苏省在粮油产品、粮机加工等领域拥有一批“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等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但是资源集聚效应相对较弱。例如,在粮油产品方面,江苏省各地自有品牌众多,在以往的品牌运营上常常各自为战,未形成宣传合力,导致投入较高、效果分散;中、小企业获取资源和要素渠道有限,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相关建议
3.1 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促进粮食综合产能提升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至今已实现了“十七连丰”,但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会因各类因素综合影响而产生波动。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根据《中共中央 國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相关精神,对关系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相关资源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也需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一方面,坚持市场对资源和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资源和要素在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主要环节的市场化配置范围,遵循市场交易基本原则,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行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和要素配置的直接干预,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粮食有效供给体系[6],进而推动粮食行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政府调节手段,破除阻碍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畅通流动渠道,提升监管服务水平;推动建立高标准的粮食行业资源和要素市场制度与运行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和要素协同向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核心部门和先进生产力集聚,培育发展新型资源和要素形态,逐步提升资源和要素配置效率与质量。
3.1.1 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江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粮食部门耕地保护责任,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鼓励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倡导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积极推广米油轮作、水肥一体化、定制化施肥等应用试点,联合采取秸秆还田、休耕轮作、种养结合等保护举措,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与灾害防御能力;积极做好耕地保护补偿激励与富民惠农等相关扶持政策宣传,鼓励各地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与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现已成功探索并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以“泰州模式”“沛县模式”为代表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普惠金融创新机制,最终让耕地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下一步,建议继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与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引导种植主体提高育种改良和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科技贡献率,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进一步落实到位。
3.1.2 优质粮种开发与推广
优质粮源是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质粮种可为优质粮源提供关键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则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基本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俗称“籼改粳”计划)后,江苏省就将优质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审定的稻麦品种优质率达到95%以上,良种推广率超过90%[7]。到2019年,江苏省已育成省级优质稻品种208个,其中,达到国标一级、二级、三级的品种数分别为13、62、106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11个,优质糯稻品种16个。作为江苏省自主研发品种中的优秀代表,南粳46因其突出的食味品质,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档优质稻米品种首选,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0多万hm2,并作为苏南区域公用品牌高端系列的主打产品。
此外,为化解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与水资源不足、土地肥力透支与土质下降等现实问题,同时充分挖掘江苏省滩涂资源优势,发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就成为优质粮种培育、提高粮食产量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省农科院就已开始水稻种质耐盐碱性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工作,80年代开始在滨海地区进行试种。随着杂交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耐盐碱水稻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报道,2019年江苏省试验亩产已突破600 kg[8],2020年如东县作为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之一的东部滨海盐碱地类型代表,成为袁隆平“海水稻”在江苏省唯一的试验示范种植基地[9],将为高效利用沿海滩涂资源、推动盐碱地改良复垦积累宝贵经验。
未来,建议结合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与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门等相关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省内种质资源库和作物育种平台建设,同时,根据各地对优良食味的喜好特点,加大食味品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育产量高、品质优、食味佳、效益好的新品种,进一步发挥从流通到生产的积极反馈作用,形成由“种得好”到“卖得好”再到“种得更好”的正向激励,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促进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与价值导向进一步确立。
3.2 形成政府、行业、社会协同机制推动品牌运营、提升市场认知度
品牌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最直接、最显著的标志。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粮食也要打出品牌”等相关指示精神,自江苏省2017年成功入围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首批支持省份后,省局以江苏省优质大米产品作为切入点,有效整合现有优势品牌与优质资源,充分发挥质量标准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水韵苏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规模效应带动全省粮食行业融合发展与提质增效,更好地推动江苏省粮食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3.2.1 统一标准体系
打造“苏米”统一标准体系,对于“苏米”品牌建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意义,需从顶层设计高度予以统一研究部署,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同步加以规范和引导。因此,省局组织相关单位成立专题工作组,向市县局相关部门以及粮库、加工企业、物流园区等一线单位深入进行需求调研,期间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行业听证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于2018年10月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稻米全产业链省域标准——《江苏大米》系列团体标准。当年,首批试点单位应用质量追溯技术、可实现全程追溯的新米已上市销售,市场反应良好[10]。在及时总结示范推广经验、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江苏省于2020年6月进一步印发《“江苏好粮油”遴选检验指标》,为“江苏好粮油”行动实施提供了具体抓手。
3.2.2 建立健全品牌考核评价机制,维护“苏米”品牌信誉与市场竞争力
品牌建设必须着眼于市场端表现力和竞争力,必须着力于拓展品牌传播的主阵地,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品牌定位,发掘品牌内涵,扩张品牌外延[11]。为推进“苏米”品牌建设、进一步发挥“苏米”品牌引领作用,2018年,省粮食行业协会牵头并联合省内从事稻米产业规模种植、收储加工、贸易流通等领域的多家知名企业组建“苏米”产业联盟,通过出台《苏米产业联盟章程》,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联盟有效运行;同时,制定《苏米品牌管理办法》《苏米集体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等,明确品牌准入、运营管理、市场监管、退出机制等,进一步细化“苏米”宣传推广、包装使用等具体要求,有效维护“苏米”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同年11月,省局和省粮食行业协会首次公布了“水韵苏米”LOGO(如图1所示)。2019年,省局与新华报业集团就推进“苏米”品牌宣传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利用新华报业集团一百多个报、网、端、微等媒体渠道优势进行全方位宣传,标志着“苏米”品牌推介正式进入“快车道”。
截至2020年底,江苏省已形成国家级品牌7个、省级品牌8个,拥有“中国好粮油”产品13个和“江苏好粮油”产品70个,其中,射阳大米、兴化大米已连续两次蝉联农业农村部十大区域公共品牌,而射阳大米品牌价值在2020年更是高达245.32亿元[12]。50家单位已遴选为“苏米”核心企业,一批优质粮食种植示范基地入选“苏米”种植基地,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已达80万hm2以上。结合国家“特色小镇”扶持计划,江苏省已遴选出50个“味稻小镇”,结合当地稻耕资源、文旅特色组织开展参观体验、公开品鉴等活动进行展示推介,探索集度假休闲、康复养生等功能在内的创意粮食产业,为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江苏好粮油”行动的持续推进,未来建议可进一步开设苏米微信公众号、组织苏米开镰节等活动,借助世界粮食日、粮食科技活动周、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联合融媒体多渠道讲述苏米背后的故事,提升“苏米”品牌文化内涵与社会综合效益。同时,在“苏米”省域公用品牌整体营销与统一推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自有品牌发展短板进行针对性扶持,与区域优势资源形成互补,形成区域特色品牌资源,通过“苏米”省域联盟带动区域品牌联盟抱团出击,进一步提高“苏米”品牌整体竞争力与内部品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推动江苏省向粮食品牌强省迈进。
3.2.3 进一步把握消费差异化与新趋势优化服务供给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由追求数量向追求品质转变,更加注重膳食均衡、营养健康,此外,食品消费社交化、娱乐化的特征也日益突出,愿意为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以及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支付更高价格。
未来,针对大城市地区,建议可有效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适当增加满足高品质需求的粮食产品进口,引导优化口粮消费结构。此外,在保证必要营养和能量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特点,结合不同粮食品类特性,进一步研发便于烹饪食用又具有一定社交分享功能的休闲、方便类食品,打造消费生态圈。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将粮食及其加工副产品(例如稻壳、麦麸等)转化为零食、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衍生产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消费体验上,可结合直播带货、云展会、社区团购等线上资源以及“主食厨房”“放心粮油”样板门店、品牌特产旗舰店等线下渠道,打造“便民粮油圈”,提供以“功能型产品+定制化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粮油消费模式。
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建议在保证当地基本主粮品种供应充足且物美价廉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不同档次的高品質系列,同时,可根据当地饮食口味特点,尝试引入不同地域、不同品类的新品主粮,有效拓宽品种渠道与选择面。在提升消费环境方面,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本土机构延伸物流服务网络,将更多物流资源下沉到县乡村,打造区域性电商与物流服务品牌,完善供应链管理,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有效开发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让“放心、好吃、有营养”的核心理念与“柔、香、糯”的产品特性进一步为“苏米”品牌赢得口碑,促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2-28)[2021-04-30].http://www. 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
[2]国家统计局.方晓丹:全国居民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 居民消费支出稳步恢复[EB/OL].(2021-01-19)[2021-04-30].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1/t20210119_1812592. html.
[3]商務部.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进口商品需求旺盛: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EB/OL].(2018-05-28)[2021-04-3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 ai/201805/20180502748712.shtml.
[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2-28)[2021-04-30].http://www. 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5]北梦原.连年丰收 库存充裕 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N].工人日报,2020-04-03(4).
[6]刘俊.以“三个发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中国粮食经济,2016,44(7):22-24.
[7]新华网.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审定稻麦品种优质率超95%[EB/OL].(2019-12-16)[2021-05-01].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53034359053712052&wfr=spider&for=pc.
[8]中国江苏网.南通市“海水稻”亩产突破1200斤[EB/OL].(2019-11-29)[2021-05-01].http://jsnews.jschina.com.cn/nt/ a/201911/t20191129_2433926.shtml.
[9]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如东县成为袁隆平“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EB/OL].(2020-06-22)[2021-05-01].http://nynct. jiangsu.gov.cn/art/2020/6/22/art_12435_9237892.html.
[10]赵璧,高巍.江苏品牌粮食质量追溯应用试点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7):31-35+40.
[11]刘璐昉,倪同忠.关于苏米品牌与渠道建设的几点思考[J].粮食加工,2019,44(4):34-37.
[12]射阳县人民政府.2020(上海)·射阳大米新闻发布会暨推介宣传活动在沪举行[EB/OL].(2020-11-23)[2021-05-01].http://www.sheyang.gov.cn/art/2020/11/23/ art_12117_3453721.html.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upply Optimization of Grain Industry in Jiangs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ption Upgrade
Zhao Bi1, Gao Wei2
(1. Jiangsu Grain and Oil Information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0008 ;
2. Jiangsu Provincial Service, National Food and strategic Reserves Administr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08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markable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ption upgrade are illustrat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expenditure, demand, form,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etc,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consumption field currently focus on the issue of structure and level between actual demand and effective supply. In the view of the prominent constraints of grain industry in Jiangsu, regarding macro policy environment and relevant work, some proposals are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supply optimization and enhanc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onsumption upgrade, supply optimization, grain industry, recommended propos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