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转化 突破难点 提升能力

2021-01-16孙晓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转化思想转化策略分数

孙晓晴

[摘 要]以六年级上册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为题材,启发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灵活地解决问题。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方法,从转化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转化和如何灵活转化三个维度叙述教学实践过程与教学思考。

[关键词]转化思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5-0026-02

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百分数的实际运用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从课时量来看,这部分内容占了全册教材的70%。其中的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内容抽象、题型多变、类型相近,学生理解困难、容易混淆,因此解题错误率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解答,并且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笔者认为教材提供的方法需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是基础,但也要学生学会变通,灵活地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提升。对于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像教材那样画图理解、找出单位“1”的数量,确定是用乘法还是用方程的方法固然没问题,但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也不适合每一种题型。而运用转化的策略,将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转化为用比来表示,然后结合学生已有的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列式计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能够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理解转化依据,沟通知识的联系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运用转化思想可以将未知变为已知,将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对于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转化最直接的依据就是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即3∶4 = [34],这是第三单元“比的认识”中的知识;接着是第六单元的“认识百分数”,学生对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3∶4 = [34] = 0.75 = 75%。正因为除法、比、分数、百分数,甚至是小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它们可以灵活自如地进行双向转化,这是运用转化策略的依据。例如:

1.甲数是乙数的[34],那甲数和乙数的比就是3∶4。

2.甲数比乙数多25%,那甲数和乙数的比就是5∶4。

3.一本书已经读的和未读的比是3∶4,那已读的是全书的[37],未读的是全书的[47]。

对于这些数量关系,首先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份数关系,然后抽象地用比或者分数来表示,这是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基础。只有这样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他们才能明白“理”,才能得“法”。另外对于一些分母是2、4、5、8等的分数,如[25] = 2∶5 = 0.4 =40%、[38] = 3∶8 = 0.375 = 37.5%等,可以让学生去读一读、记一记,既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二、掌握转化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

如何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例如:

1.甲数是100,乙数比甲数多[15],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120,比乙数多[15],乙数是多少?

这两道题看起来非常相似,事实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第1题是单位“1”已知,用乘法解答;第2题是单位“1”未知,要用方程或除法解答。解答的基本思路是先找出单位“1”的数量,再判断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如果用转化的方法,第1题中的“乙数比甲数多[15]”可以转化为“甲数是5份,乙数是6份,甲数和乙数的比为5∶6”;第2题中的“甲数是120,比乙数多[15]”可以转化为“甲数是6份,乙数是5份,甲数和乙数的比6∶5”,然后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直接找到数量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出几份的数量。这样的方式就能使得学生不再纠结哪种是单位“1”已知,哪种是单位“1”未知,哪种用乘法计算,哪种列方程解答。如果在转化时遇到困难,画出线段图并标出相应的份数,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两种甚至是三种数量之间的份数关系。运用转化法将分数或百分数转化成份数来解答,学生容易理解,计算难度降低。

又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96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13],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这类题目,教材主张学生列方程解答,但是学生既不太理解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再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量,又觉得列方程解答的书写格式严格、过程烦琐,不愿意选择列方程解答。相比之下运用转化的方法直接找出两个数量相对应的份数,也就是桃树3份、梨树1份,然后把总数96棵按桃树、梨树的比为3∶1去分配,这样列式解答要简单得多。

其实百分数单元中的几种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来解答。教会学生转化的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解题的效率,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又烦又难,从而学得轻松又愉快。

三、活用转化策略,拓展思维的深度

掌握了基本的转化方法,如何应对多变的题型?如何才能举一反三?例如“一桶油,第一次用去[25],第二次用去10千克,这时剩下的油的质量正好是整桶油的一半,这桶油有多少千克?”这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因为单位“1”未知,很多学生解答时选择列方程“[25]x+10 = [12]x”,这是正确的,但这种等式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求解,这也不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其实运用转化的方法就很简单,做一次通分即可,第一次用去[25],也就是[410],整桶油的一半是[12],也就是[510],这样不难看出,其实第二次用去的10千克对应的就是1份,这桶油的10份也就是100千克。

又如“一盒糖果共有80粒,分给兄弟二人,哥哥吃掉自己的[13],弟弟吃掉15粒,两人剩下的正好相等,哥哥分得多少粒糖果?”这题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画出线段图后不难看出,哥哥的糖果粒数可以看成3份,弟弟的糖果粒数减掉15正好相当于哥哥的2份,这样从总数80粒中去掉15再除以5,就能算出一份是多少粒,然后哥哥的糖果粒数就能迎刃而解了:(80-15)÷5×3=39(粒)。这样直接转化为比,从份数的角度去分析,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高很多。

每种方法各有优势,不同的方法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要以教材为本,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之上,尝试运用多种解题策略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困难的点是将数量之间的分数或百分数关系转化成相应的份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只要经常训练,将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四、形成转化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小学阶段的各个知识领域,转化的方法运用非常广泛。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于立体图形圆柱的体积,是将圆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通过等积变形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对于计算[12]+[14]+[18]+[116]+[132]+[164],是将分数和图形巧妙结合,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算理,突破教学难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运用转化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未学的知识变成已有的知识,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仔细审题、冷静分析和深入思考,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从而练就巧妙化解难点的技能,拓展思维的宽度与深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思考的快乐。

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学会解一道题,也不是仅仅学会解一类题,比解题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的能力、具备数学的学科素养。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就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問题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探究解题的方案。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底气,才能够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转化思想转化策略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