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医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多模型效应研究
2021-01-16罗文萍窦艳春甘文吉
罗文萍,窦艳春,甘文吉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家庭是构建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基于父母的教养,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待孩子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1]。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素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2]。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是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及教育目标,也是衡量学生个人能力的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已有一些研究[3-8],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较少。此外国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中介因素的研究,如成就动机[9]、学业自我效能感[10]、情绪智力[11]、心理健康[12]、心理资本[13]、学业情绪[14]等。可见,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三者关系的相对较少。本研究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三者之间可能还存在具有中介效应的结构模型关系,通过建立模型,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直接影响和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院校大一共计674名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学第一学期发放测评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626份,有效率为92.88%。具体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岳冬梅中文修订版,1993年)[15],共有66个题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F1)、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偏爱被试(F4)、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6个因子,共58个项目。母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M1)、过度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偏爱被试(M5)5个因子,共 57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方法,1分表示从不这样,4分表示经常这样,得分越高表明父母越可能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同质性信度良好,平均为0.92。对被试采用上述量表施测,同时收集各被试该学期期末各科目考试成绩和该学期所得综合素质拓展分。本研究中以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学业成绩的测量指标,以综合素质拓展分作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测量指标。综合素质拓展分为我校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指标,具体包括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各类团学组织、各类优秀评选、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公益事业、科研学术、征文稿件、各项能力培训、各种校内外活动等,能体现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综合素质水平。
表1 被试的人口学变量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9.0和AMO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4 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集体施测,由受过培训的主试主持,统一指导语,强调保密原则,被试当场独立填写问卷并收回。同时向学院统一采集被试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拓展分。
2 研究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1.1 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父亲惩罚严厉(t=2.775,P=0.006)、过分干涉(t=2.145,P=0.032)、拒绝否认(t=2.626,P=0.009)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t=-2.539,P=0.012)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男生低于女生。
2.1.2 父母教养方式在学制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学制的医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t=-2.258,P=0.024)、偏爱被试(t=6.567,P=0.000)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在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上,长学制高于五年制;在偏爱被试维度上,长学制低于五年制。在母亲拒绝否认(t=2.140,P=0.033)、惩罚严厉(t=2.600,P=0.010)、偏爱被试(t=6.857,P=0.000)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五年制高于长学制。
2.1.3 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t=3.529,P=0.001)、惩罚严厉(t=-2.468,P=0.014)、过分干涉(t=2.861,P=0.004)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在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两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t=3.699,P=0.000)、过度干涉保护(t=2.163,P=0.031)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2.1.4 父母教养方式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生源地的医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经两两比较后,具体表现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8.741,P=0.000)、父亲过分干涉(F=4.489,P=0.010)、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3.891,P=0.000)维度上,城市高于农村;在父亲偏爱被试(F=14.630,P=0.010)维度上,农村高于城市;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3.891,P=0.030)、母亲过度干涉保护(F=4.148,P=0.032)维度上,乡镇高于农村。
2.2 学业成绩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就学业成绩而言,在性别(t=-5.234,P=0.000)、学制(t=-6.421,P=0.000)、生源地(F=3.385,P=0.036)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长学制高于五年制,城市高于农村。
2.3 综合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就综合素质而言,在性别(t=-6.616,P=0.000)和学制(t=-2.268,P=0.024)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长学制高于五年制。
2.4 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的关系
2.4.1 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相关分析 对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学业成绩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其他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合素质与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综合素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其他维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呈显著正相关(P<0.001)。
2.4.2 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综合素质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医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结果见表3。
表2 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相关分析
表3 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
结果表明,综合素质可作为学业成绩的预测因素,其结构方程为①Y=0.141×X+69.980(Y=学业成绩,X=综合素质)。由回归方程可见,医学生综合素质越高,其学业成绩越高。
以综合素质为因变量、学业成绩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医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结果见表4。
表4 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
结果表明,学业成绩可作为综合素质的预测因素,其结构方程为②Y=1.438 ×X-57.728(Y=综合素质,X=学业成绩)。由回归方程可见,医学生学业成绩越高,其综合素质越高。
方程①和方程②分别以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作为自变量,以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因变量,两个方程均呈正相关(P<0.001),表明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相互影响,同向变化,而方程①一次项系数小于方程②一次项系数,表明学业成绩对综合素质的预测作用大于综合素质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2.4.3 父亲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考查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以父母教养方式为潜变量,同时为模型中的自变量,以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为观测指标,由前可知,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被试、母亲过度干涉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维度不适合本模型,故未纳入,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不被模型接受,也未纳入;以综合素质作为因变量,以学业成绩作为中介变量,所设置模型如图1所示。结果发现,结构模型拟合较好,χ2=16.251,df=6,χ2/df=2.709,GFI=0.991,AGFI=0.970,RMSEA=0.052,NFI=0.983,TLI=0.973,CFI=0.989。使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计算中介效应及其置信区间,重复取样2 000次,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综合素质的间接效果为 0.287,Bias-Corrected 95%CI为[0.054,0.572],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存在中介效果,父母教养方式对综合素质的直接效果为 0.432,Bias-Corrected 95%CI为[0.118,0.799],置信区间不包含0,证明直接效果存在,为部分中介。间接效果的非标准化系数值为0.287,间接效果的标准误为0.129,间接效果的显著水平值为2.22>1.96,证明间接效果。直接效果的非标准化系数值为0.432,直接效果的标准误为0.171,直接效果的显著水平值为2.53>1.96,证明直接效果。由此模型可知,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可正向预测综合素质(β=0.082,P=0.021)和学业成绩(β=0.124,P=0.002),学业成绩可正向预测综合素质(β=0.440,P=0.000),学业成绩在父亲教养方式和综合素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图1 父亲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的标准化系数关系模型
3 讨论
3.1 父母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3.1.1 女生更易感受到母亲的温暖,男生更易感受到父亲的严厉 本研究发现,男生较女生更易体会到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女生更易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汪玲等[16]研究也显示,女生易体会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这可能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与家庭对男性的期待和要求更高,并且男女在性格上存在差异,男生大多叛逆好动,富于冒险和探索精神,不拘小节,女生大多温顺娴静,心思细腻,较男生更弱小更需要帮助,从而更能获得母亲的关心呵护。
3.1.2 来自父母的积极情感支持能帮助孩子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本研究中,长学制医学生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情感温暖理解高于五年制,而五年制医学生更易遭到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说明来自父亲的积极正向情感支持能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业水平,而来自母亲的消极教养对于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没有帮助。此外,五年制学生比长学制学生更能感受到父母的偏爱。表明来自父母的偏爱不会促进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
3.1.3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易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 本研究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易感受到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也更易感受到父亲的过分干涉。同时独生子女更易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度干涉保护。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全部的精力和关心,甚至溺爱子女,子女能得到父母更多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但另一方面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独自承担父母全部的希望,父亲对其成功的要求提高,父亲更易通过过分干涉来督促其达到自己的要求。同时,在传统文化中“慈母”的角色使得母亲会过度保护唯一的孩子。
3.1.4 城镇学生更易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农村学生更易感受到父母的偏爱 本研究中,城市学生较农村学生更易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同时也更易感受到父亲的过分干涉;乡镇学生较农村学生更易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度干涉保护;而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更易感受到父亲的偏爱。说明条件越好的地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越能投入更多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更多父母的关注,包括温暖理解和干涉。因为城镇父母相较于农村父母更能给予孩子长期陪伴,农村学生可能更易处于被“放养”状态。
3.2 不同性别、学制、生源地的医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不同
本研究中,在学业成绩上,女生优于男生,长学制学生优于五年制学生,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医学学习需要勤奋、坚持与自我管理,这方面女生一直比男生更擅长[17];同时长学制比五年制学生本身的生源质量更好,因此学业成绩更好。而城市生源学生因为教育资源和家庭资源更优越,可能使得其学习能力高于农村学生。
3.3 不同性别、学制的医学生在综合素质上表现不同
本研究中,在综合素质上,女生高于男生,长学制学生高于五年制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当代女性迫切需要证明自我价值,为此她们更愿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而男生反而表现消极。同时,长学制专业培养目标本就高于五年制专业,长学制学生入学以来就被家庭和学校赋予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大学的综合性教育中,他们较五年制学生拥有更多资源,这些因素可能使他们在综合素质上拥有更好的表现。
3.4 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的关系分析
3.4.1 父母教养方式、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相关性 本调查表明,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分别是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综合素质与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01)。说明医学生的父亲采取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给予子女充分的情感上的温暖、理解和帮助,让他们有安全感。尤其要注意,医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需要父亲的过分干涉参与其中。另外,可能因为大学生需要依赖父亲的过多关注、督促甚至严厉的约束来唤起发展自身综合素养的动力和愿望,否则进入大学后容易放弃对自己积极发展的要求。
3.4.2 父亲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多路径影响 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显著正向预测医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而学业成绩显著正向预测综合素质,在父亲教养方式与综合素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1)本研究结论与其他研究[18]不同的是父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反而会促进医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正向发展。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的被试均为医学生,他们学习很刻苦,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而这个过程就需要父亲的督促与管教,以帮助医学生克服惰性,激发斗志。因此相较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来得容易、频繁,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孩子来说可能显得更加珍贵和鼓舞人心。总体来说,医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依赖父母尤其是来自父亲的密切关注与管教。而父亲教养比母亲教养对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更积极重要的影响。(2)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对自己要求较高,要让自己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说明医学生已意识到今后的发展不仅需要扎实的学业技能,也需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还说明医学生在学业竞争中获得的能力能迁移至促进综合能力发展的活动中去,能够促进综合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因此从研究结论可以看到,当代医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综合素养是协同发展的。(3)学业成绩在本研究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是理解父亲教养方式如何影响综合素质的核心,说明父母教养方式还可通过影响医学生的学业成绩间接影响其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