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在线教学实践

2021-03-06李璐寰丛小玲江春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超星疫情课程

李璐寰,杨 艺,丛小玲,江春燕,邹 霞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教育部于2月5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利用在线教学开展远程授课,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同时,将疫情发展对春季学期教学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已成了各高校的共同选择,而教师面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的双重考验[1]。课程团队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学院在线课程平台上开展了高职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在线教学实践。本学期急危重症护理授课对象为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共19个行政班(18护理1—16班、18助产1—3班),929名学生,形成9个合班授课班级。现报道如下。

1 急危重症护理在线课程建设

1.1 在线课程建设思路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应用能力,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课堂理论面授+实践操作训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疫情期间只能开展线上教学。此次疫情应对时间紧,课程组在线集体备课,利用开学前一周时间完成在线课程的初步搭建,充分整合多种资源辅助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加入授课班级QQ群、微信群等班级社交平台,开课前与学生保持沟通联络。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参加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组织的“网课建设与应用”等的学习培训,边学习边建设在线课程,梳理可用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组已建成并运行的课程,校内在线课程资源,现有的慕课资源、相关课程包等。在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利用现有资源和示范教学包积极开展并完善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课程采用具有统计功能的“在线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直播互动教学(超星直播、腾讯会议、QQ直播、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模式。学生先登录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进行线上互动直播授课。

1.2 在线课程建设步骤

1.2.1 创建课程框架并完善课程门户 根据急危重症护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以课程团队教师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急危重症护理》为蓝本,创建课程具体章节框架,初步建设8个章节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子目录,分别上传电子教材、课程PPT、教学视频等。进入课程门户完善课程门户网站,选取课程模板,上传课程宣传片,添加教师团队信息,编辑教学方法、参考教材等版块。

1.2.2 编辑课程内容 进入在线编辑器进行课程内容编辑,这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步骤。首先,编辑调整课程目录。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特点,在编辑器的左侧栏对课程目录进行调整。其次,逐步建设章节内容。通过在线编辑器页面的工具栏,可以将视频、音频、PDF、Word、Excel、测试题、参考资料和电子图书等教学素材,通过对应编辑工具上传。除了自有资源,平台还提供了超星视频、超星图书、扩展阅读等资源供选择。教师插入资源时在编辑器内勾选任务点选项,平台会记录学生学习此任务点的详细数据。视频资源在编辑器内默认勾选原位播放选项,无须下载直接进行流媒体播放。此外还有防拖拽、防窗口切换选项。教师可以在视频中插入测试题(学生若做错,系统会强制回看视频)、图片和PPT,保证学生视频学习的有效性。章节测试支持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各种题型,客观题系统能自动评分,主观题需要教师手动评分。

基于以上步骤,课程组建设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急危重症护理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65个学习任务点、7个教学视频、8个教学PPT、课程习题库和拓展阅读材料等。教学视频主要来源于教学团队已有教学录像或自制速课、超星视频已有资源以及其他可上传的视频。每段时长约15分钟,避免学生视觉疲劳。

1.2.3 完善课程管理 课程运行之前需完成课程管理模块的各项工作,进行班级管理、教师团队管理、助教管理等。本学期急危重症护理授课对象为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共929名,19个行政班(9个合班授课班级)。建课教师在课程管理模块教学团队管理中添加课程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并设置教师权限。组织团队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开展教学实施和管理等工作。教师在教学平台课程内创建各自授课班级。教学团队在班级管理界面新建9个授课班级(如18护理1~2班、18护理3~4班),点击相应班级后,选择添加学生,按照从学生库添加的方法,筛选学生整班添加,逐一组建各教学班。从手机端进入班级界面就可实现发送站内信、发消息和群聊功能。

2 急危重症护理在线教学实践

2.1 在线课程学习

2.1.1 开课导学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录制微课给学生进行课前导学,介绍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方案和评估考核方式等,给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建议和指导。教学过程中将疫情防控内容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班级群聊、讨论帖和主题讨论,分享“抗疫”前线资讯报道,体会急危重症护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习武汉临床一线前辈、学长的“抗疫”故事,分享自己宅家“停课不停学”、担任家庭“抗疫”知识宣讲员、课余主动承担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等社会实践和“抗疫”体验,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专业自豪感。

2.1.2 课前自学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具体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子教材、教学视频、PPT等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随时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在讨论帖或者班级群聊内给教师留言。

2.1.3 课中深化 上课前,教师发起签到完成课堂考勤。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主题讨论、测验、问卷调查、分组任务、投票等,根据平台统计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每周用腾讯会议上一次直播课,结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情况,带领其深入复习一周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实时互动问答,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

2.1.4 课后内化 学生每节课后完成学习通平台上教师设置的作业、考试,实现学、练、测三位一体,巩固提升学习效果[2]。教师提供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职教云等相关课程资源供学生深化学习。在学习完院前急救章节后,教师指导学生登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完成南京医科大学建设的“车祸致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仿真实验项目,通过在线交互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创伤急救流程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对院前救护的判断、决策和应变能力,助力学生有效内化知识。教师参考学习通平台的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案。根据讨论帖、班级群聊内容整理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录制速课给予集中解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评估反馈,逐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

2.2 积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2.2.1 教学团队已有的在线课程资源 课程团队建设的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是2017年由教育部立项的第一批国家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运行[3]。该课程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意外、损伤、急症、常见疾病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措施以及现场急救五大基本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是适用于在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门实用性课程。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在线课程提供了31个教学视频、6个章节测试,可供学生辅助进行急危重症护理理论知识的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了7个急救技术实训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急救操作技能的在线学习,并对照视频进行模仿练习[4]。

2.2.2 充分运用平台资源 除超星学习通平台资源外,课程团队还根据课程需要,充分整合运用国家在疫情期间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的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比如爱课程(中国大学慕课)、智慧职教(职教云)、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等。

2.3 教师团队积极提升信息化能力

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挑战。学校教务部门组织开课教师参加了由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教师积极完成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资源建设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微课制作以及录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等工具的使用。教学团队教师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合作建设、完善网络课程,充分整合各级各类课程、平台资源,不断丰富在线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在线课程教学。

3 教学反馈

线上开课4周,课程教学运行情况良好。学习平台课程访问量49 644次,课堂运行数72次。师生积极进行线上教学互动,课程组教师发布教学活动164个,发布作业72个,开展课堂互动1 526次,师生讨论204次,批阅作业765个。学生积极进行在线学习,学生访问总人次7.72万人次,完成任务点1.98万人次,回帖3 450人次,完成作业5 650人次。

对学生进行了在线学习调查,其中使用手机进行在线学习的占67%,使用电脑的占33%。大部分学生所在地的网络信号较稳定(其中61%WiFi信号较好,29%较不稳定),少数学生(6%)仅有手机信号,极个别学生没有WiFi且手机信号差。疫情之前,6%的学生从未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54%的学生偶尔主动进行在线学习,40%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对于目前开展的在线学习,3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96.09%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学习进度安排,69.85%认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52.78%认为上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效果较好,49.91%认为网络运行流畅。对线上教学,69.40%的学生能大部分时间集中注意力,79.10%得到任课教师的充分指导,72.02%能跟上教师的进度。

4 讨论

4.1 课程思政融入在线教学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在线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广大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全国上下为之感动,医学院校的师生感触更深。在急危重症护理的导学课和日常在线教学中,课程团队教师将疫情防控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讨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急救技术、危重症监护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认识新冠肺炎病毒,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增强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行动,无数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冲锋在前的事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感。

4.2 教育实践主体合力共进

疫情当前,教育系统自上而下都在行动,政府、学校、信息化产业、一线教师、广大学生等共同将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落到实处、保证效果。为应对疫情防控需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国家、地方以及各慕课平台、学术资源平台、出版社等均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放,为在线建课、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便利。学院教务部门等管理指导团队统一规划部署、整体设计,组织全员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是依托超星学习通建设的,为目前最主要的校内在线教学平台,同时也积极利用校外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如学银在线、人卫慕课、爱课程等)开展教学活动。学院各专业迅速组织教师组建课程研发建设团队,在教育技术人员和超星学习通等专业平台的支持下,参加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相关培训,积极推进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在线教学无法满足急救技能训练的需要。在院前急救技术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登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使用南京医科大学开发的护理学虚拟实验软件平台,进行“车祸致多发伤的院前急救”虚拟练习[5]。沉浸式的虚拟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急救思维能力、急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急救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疫情背景下,以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结合开展实践性课程的在线教学成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案。

4.3 积极推进在线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6],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在线学习,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网络学习资源、工具、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师生异地开展教学活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加快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步伐,加速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在线教学与移动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应利用好这次疫情下在线教学的机会,把危机和挑战转变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契机。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合作建设急危重症护理在线课程,制订科学合理的在线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在线教学。

精品课程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金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推进了高校教学改革实践,在线课程资源的积累也为开展在线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障[7];同时,教师的课程资源制作能力和网络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升。此次疫情留出的反应时间有限,有效利用前期积累的网络课程资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团队已建成运行的教学视频、章节测试等,经过数年运行和迭代更新,渐趋成熟,为此次2018级护理学生急危重症护理课程在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辅助学生课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完成急救操作技能的在线学习,还可以供学生参照视频进行模仿练习。同时,这也大大缓解了教学团队教师应急建设在线课程的压力。另外,在线教学中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合理引入互动教学软件和直播工具是在线教学的有益补充。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各种在线学习平台、互动教学软件、社交直播工具等信息化手段重构课程组织形式,设计学习活动任务,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布置适度的学习任务。除了观看课程视频、阅读材料等,配合有时间节点的讨论、测验、作业、分组任务等学习任务,可以督促学生的在线学习,同时检验学习效果。网络直播教学是比较接近真实线下课堂的同步在线教学,师生互动水平高、临场感强[8],但可能因为流量并发而卡顿,通过在线课程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错峰直播教学予以集中解答、重点突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期望实现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在线教学。

4.4 在线教学助力师生成长

开展在线教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要求[9]。有数字化原住民之称的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信息化学习模式,更容易接受和适应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调查表明,疫情之前有40%的学生经常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学习。教师在在线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其的关注点由学会转变为会学[10],精心为学生组织小组学习任务、主题讨论、虚拟仿真模拟训练等,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在线教学实践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在线教学能力[11]。疫情背景下,全社会助力在线教学,高职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海量开放资源,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实质等效的在线教学。在线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习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制作及录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等。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在线教学也考验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12],教师需要精心完成适合在线教学的教学设计、有序推进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激发学生兴趣、把控课堂节奏、实时反馈改进。在线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也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

猜你喜欢

超星疫情课程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战疫情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