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职场体验式教学提高大专护生急救能力的研究
2021-01-16丛小玲李璐寰江春燕刘玮玮
王 进,杨 艺,沈 娟,丛小玲,邹 霞,李璐寰,江春燕,刘玮玮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急救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以敏锐、及时地发现患者的不同病情及变化,并给予分析、判断,利用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做出沉着、果断、合理的抢救或护理处置的综合能力[1-2]。护生作为护理人员的后备力量,如何提高他们的急救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越来越受到急危重症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院急危重症护理课程组在实践教学中试行了职场体验式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我院2018级护理专科两个班共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人,女生101人,年龄18~21岁,均为高中毕业,全国统一招生,学制3年。急危重症护理实践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单项急救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包括心肺复苏,院前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静脉通道的建立,简易呼吸器、监护仪、心电图机、体外自动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血糖仪等的使用。
2 职场体验式教学方法
2.1 组建师资团队
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由校内专任教师与院外急救护理专业人员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由护理专业资深教师担任,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教龄5年及以上,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院外急救护理专业人员由一线资深护士担任,要求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临床经验丰富,责任感强。
2.2 共同确定急救技能培养目标
与医院合作共同开展急救技能培养调研,根据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制订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目标:能对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进行适当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具备急救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具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2.3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由合作教学医院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分析急救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采用职场体验式教学模式,完成事发现场救护→途中转运→急诊科救护→ICU救护→普通病房治疗的综合训练。改变以往分散的单个急救技术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护生的整体救护观念。
2.4 教学方法
2.4.1 课前准备 按照教学目的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由合作教学医院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设计综合模拟案例,模拟患者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明确每一阶段需训练的护理技能、实践用物的准备要求等。例如车祸多发伤现场,事发急救现场救护(考查实行CPR的准确性,止血、包扎、固定)→途中转运(搬运,病情监护)→急诊科救护(强调预检分诊护士的职责及送患者手术期间的救护要点)→ICU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监护、呼吸监护、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应用、各种引流管及输液管道管理、患者肢体约束及重症病情记录等,同时注明与患者、患者家属、患者朋友等的沟通与交流)→普通病房治疗(主要是继续治疗和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再根据教学设计编写出学生用教案,将任务要求、分组要求等均在教案中向学生做具体交代。
2.4.2 实施方法 学生用教案在课前一周发给学生,让其充分预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护理理论及技能,并根据模拟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分组和角色分工。上课时,先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模拟病例病情介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拟患者生命体征和与疾病相关的阳性体征,组织其找出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按角色分工要求为模拟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并做好护理记录。患者病情通过治疗和护理会发生变化,要求护生观察患者整个救护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病情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2.4.3 总结汇报 实训结束后,课堂上参演护生和观摩护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心得体会,之后教师总结评价每一小组的表现,对正确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的措施予以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并再次带领护生回顾案例,引导其通过观察模拟患者生命体征和与疾病相关的阳性体征,找出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课后每名护生在充分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学习的逻辑思维模式,最终以文字、图形的形式书写心得体会报告。
2.5 评价方法
2.5.1 操作考核 包括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分别于课程教学前后邀请两位具有多年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和临床经验的资深教师对所有护生进行操作考核,这两位教师未参与本研究。单项技能考核项目在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中任意抽考一项,评分标准如下:操作前准备(10分),操作过程(60分),操作后处理(10分),综合表现(20分)。综合技能考核项目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多发伤、休克、中暑等患者的救护,评分标准如下:病情评估(20分),技术操作(40分),团结协作(10分),应急反应(10分),综合表现(20分)。两项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
2.5.2 教师评价 两位监考教师在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同时对所有护生进行急救能力评价,评价表由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组统一设计,包括病情评估、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团队合作、反思评价,分3个等级进行评价:优秀、一般、差。
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后,护生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P<0.05)。
表1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护生操作考核成绩比较(±s,分)
?
3.2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教师对护生急救能力评价结果比较(见表2)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后,教师对护生病情评估、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团队合作、反思评价的评价均优于实施前(P<0.05)。
表2 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前后教师对护生急救能力评价结果比较(n)
4 讨论
4.1 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护理教育者对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包括情景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PBL教学法[5]、TBL教学法[6]、小组合作教学法[7]等,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对急救技能的学习兴趣与效果,但这些研究往往从急救工作中的某一环节开展教学,且单纯的情景模拟和角色体验难以让护生对今后的工作场景形成整体认识,也难以全面提高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职场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实践性、自主性、反思性、交互性及情景性的学习模式,通过创设工作场景,团队互动等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激发、升华护生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素质与潜能[8]。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创设5个场景,从院前急救到患者康复出院,相当于把院外现场、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普通病房都引入课堂,护生在参与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既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又自然而然地将救护程序联系起来,达到了培养护生综合救护能力和整体救护观念的目的。因此,在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4.2 急危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中开展职场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后,教师对护生应急能力,包括病情评估、应急处理、技术操作、护患沟通、团队合作、反思评价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职场体验式教学后,护生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P<0.05),与常萱等[9-11]的研究结果一致。传统教学中,往往非常重视单个技能项目的教学,学生虽然具备较好的操作能力,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出现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的情况[12]。而职场体验式教学通过精心准备的案例,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中,学生全面收集患者资料,筛选干扰资料,监测患者病情,处理患者意外状况,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13],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做最好”“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我该怎么办”,通过自身不断反思,加深对知识的内化和规范操作。除此以外,在职场体验式教学中,根据剧情需要设置患者家属、患者朋友、路人等多种角色,要求护生在救护过程中,不仅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同时还要注意其他角色的情绪反应,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进行安慰,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让护生能够从真实案例中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增强急救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
4.3 职场体验式教学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情景体验、感悟内化、应用提升是职场体验式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13]。因此,该教学方法有效实施需注意以下问题:(1)合适的职场体验案例。教师在编写体验式案例时要尽可能贴近临床实际,各个场景之间应过渡自然,可操作性强。目前在部分场景的模拟中,由于高端模拟系统模拟的症状、体征大多集中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导致教师所选案例比较固定也较理想化,不符合临床工作的复杂性。(2)充分的教学时间。不管是情景准备还是体验分享、课后反思、实践应用,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目前大专护生班级人数多,课时少,使职场体验式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3)恰当的教师引导。教师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者、学习情景的创造者,应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恰当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感悟和反思。这需要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课堂引导能力和控制能力,增强学生课堂体验。上述问题都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探寻解决策略,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