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021-01-16安益强胡俊峰
安益强,胡俊峰
(徐州医科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江苏 徐州 221000)
科技创新是医学高校引领医学科技发展,转变传统医疗模式,发挥科技引领与创新辐射能力的源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新医科”的发展[1]。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高校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素养成为很多研究者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我校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介绍我校依托“三园一中心”、医学转化研究院和徐州市东湖医药创新港等平台,通过构建医学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和完善医学专业“产—教—研”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 构建医学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机制
以医学专业学生协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我校以临床医学、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龙头,以其他硕士学位点为侧翼,在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面向“新医科”,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医学类人才培养特色,依托淮海经济区的区域优势,探索与医院、医疗企业、科研院所等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积极拓展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1)依托我校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园和技术转移中心,构建“三园一中心”协同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首先,“三园一中心”是依托徐州医科大学学科群的资源优势建立起来的,融合了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其次,“三园一中心”具有开放性、低成本性、便于协同合作创新、便利化的全要素服务体系[2],是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补充,从而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基地相协同的教育模式;再次,“三园一中心”包含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的全要素,对于手握理想和技术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提供了实现理想的平台;最后,“三园一中心”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以创业导师的角色介入创新创业教育中,能提升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2)依托我校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共建的转化医学研究院,通过探索两方合作新模式、新机制,以在校大学生实践训练、课题兴趣小组、暑期见习等方式,积极探索转化医学研究院在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作用方式,探索医学类大学生医工结合、联合实验室、学生培养、平台申报与共享、产学研结合、校所联动等新机制:①共同开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②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对接,密切医学专业学所学知识与新兴技术的联系。(3)依托我校和徐州经济开发区共建的徐州市东湖医学创新港,将产学研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以产业发展促进科学研究,以科研成果促进医学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医学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实践应用教学联动机制,实现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课堂学习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完善医学专业“产—教—研”融合课程体系
通过进一步整合学校师资、“三园一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和东湖医药创新港等资源,按照医学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医学教育教学规律,按照“新医科”和“新工科”融合发展思路,完善医学专业“产—教—研”融合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协同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打破“专业垄断”,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大学学习阶段如果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医学专业具有涉及内容多、专业知识面广、临床实践性强、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多的特点。在“新医科”背景下,课程交叉融合协同创新,首先要认真调研、反复比较筛选医学专业相关课程教材;其次要恰当划分教学模块,凸显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次要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课堂评价和实践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2)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托“三园一中心”平台机制和入园企业资源,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医院管理、影像处理、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制、网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等前沿技术、产业最新研究成果和医学发展需求结合在一起,通过搭建校企实践训练平台和人才互聘等机制,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3)依托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徐州市东湖医药创新港,推动“新医科”和“新工科”融合发展,引导医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立足我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科技部重点项目研发项目,借助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实验平台共享等机制,结合苏州医工所和东湖医学创新港的优势资源,医工结合、产学研融合,实现“新医科”和“新工科”协同发展、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促进学校基础科研、工程转化和临床应用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
3 构建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最根本的是转变教师理念[3],让知识传授过程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教师的角色由“操控者”转变为“协助者”。通过教师的积极反思,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4],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2)制订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的有效手段。我校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并作为学生奖学金申请的加分项目纳入考核。此外,为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设立了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基金,以公开筛选的形式每年对优质项目进行资助和培育。邀请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园入园企业家兼任创新创业项目导师,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3)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外创新创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等形式,鼓励和引导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与大赛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表1 2019年徐州医科大学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大赛获奖情况
4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目前,笔者所在单位常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有500余人,在校80%以上的学生参与过科技创新活动,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仅2019年就在14项大赛中获得各级大赛名次近30项,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