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语调表现

2021-01-16黄彩玉杜林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词调句末句首

黄彩玉 杜林林

(1.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语调是语言学习的难点,语调教学也一直是汉语语音教学中最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语调跟句法和语义密不可分,但又缺乏科学准确描写;原因之二是汉语语调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石林、温宝莹指出,美国学生调群内部单字调的调形和调阶、字调域在群调域内部的相对位置以及各个调群调域在语句调域中的赢缩起伏等不同层次上的表现都跟汉语母语者有不同的特点[1](P42)。关于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语调习得及相关实证研究比较少见,何享、韩子青通过语音实验发现俄罗斯初中级留学生在不同声调前韵律边界处停延表现存在性别差异[2](P60)。本文以语调格局理论为基础,通过语音声学实验,考察俄罗斯留学习者的汉语陈述句的语调系统中的音高、音长和音强表现。通过和母语者陈述句语调的实验对比分析,全方位展示俄罗斯留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语调表现,以期对俄罗斯留学习者的汉语语调学习和对俄汉语语调教学提供有效意见。

二、实验说明

(一)实验语料。本研究中的实验例句参考阎锦婷《泰国学生汉语陈述句的语调表现》文中例句[3](P59)。四个实验例句都是自然焦点陈述句,都是由一个单一调类的词语组成,这是为了找到每位发音人不同位置字音的调域,进而得到该发音人整个语句的全调域。每句话有七个音节,2∕2∕3模式是汉语韵律中常见的模式。第1-2字为句首韵律词,第3-4字为句中韵律词,5-7字为句末韵律词。本研究的各项声学参数讨论以字、韵律词和句为基本单元进行探讨,实验例句如下:

(1)高兵今天喝鸡汤。(2)罗婷明年学轮滑。(3)李伟五点买雨伞。(4)赵志半夜看电视。

(二)实验准备与实验过程。发音人共八位,四位汉语母语者和和四位俄罗斯学习者,母语者为中国大学生三女一男,普通话水平一级乙等。俄罗斯学习者两男两女,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学生,平均年龄22岁,母语均为俄语,来华学习汉语时间均为一年。

每位发音人以自然正常语速朗读句子,句与句间隔3秒左右,共得到4*3*8=96个样品句作为实验录音语料。接下来利用声学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提取每位发音人实验句的声学参数,通过换算、统计作图。

为准确把握俄罗斯留学习者汉语陈述句语调情况,也对母语者汉语陈述句做了语调实验分析,将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结论。

三、母语者和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语调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语调格局理论认为:语调格局是语句的音高、时长、音强的交互作用的表现模式,即:在音高方面是语句调型曲线的起伏格式所表现的词调域的宽窄和高低的位置关系(用语句调域图和起伏度图表示);在时长方面是语句中各字音的相对时长的动态变化构成的分布模式(用语句停延率图表示);在音强方面是语句中各字音的相对音量的动态变化形成的分布模式(用语句音量比图表示)[4](P19)。我们的实验从语句调域、停延率和音量比①三方面考察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语调中的音高、时长和音强的不同表现。

(一)音高表现及音高对比分析

1.词调域和句调域表现。首先我们依据四位母语者的汉语陈述句基频百分比数据,绘制出母语者的阴平句、阳平句、上声句、去声句的平均调域图,得到母语者汉语陈述句的词调域和句调域表现。

图1 母语者语句平均调域图

语句调域图中的横坐标syl1、syl2、syl3……分别表示句内第一音节、第二音节、第三音节等。语句调域图内部细线表示的是字调域,较粗线表示的是韵律词调域,外部粗线表示的是句调域。上部线条表示调域上线,下部线条表示调域下线,上线和下线之间的距离是调域跨度。

母语者陈述句句调域跨度56.58,调域最高线出现在句首韵律词首字,最低线出现在句末韵律词末字,句调域是由句首词调域和句末词调域共同决定。陈述句音高走势呈下倾趋势,因句中词调域压缩,音高下线些许抬升。

词调域方面,句末词为自然焦点所在,调域跨度最大,为49.77,体现为调域下线的最大幅降低。句首词次之,为34.98,句中词调域跨度最小,为32.09。接下来我们根据俄罗斯学习者的汉语陈述句的基频百分比数据,分别绘制出四位学习者的语句调域图。

图2 学习者女1语句调域图

图3 学习者女2语句调域图

图4 学习者男1语句调域图

图5 学习者男2语句调域图

四位俄罗斯学习者陈述句句音高走势都是:从句首到句中呈下倾趋势,句末音高抬升。四位学习者句调域跨度分别为51.81、48.97、28.27、71.67,学习者句调域跨度差异较大。除了学习者男2以外,三位发音人的句调域都由单一句末词调域决定。词调域方面,四位学习者的表现普遍是句末词调域跨度最大,句首词次之,句中词调域跨度最小。

其中两位女学习者音高表现一致性较高,句调域跨度也较接近母语者;两位男学习者个体差异较大,学习男1句调域跨度仅为28.27,而学习者男2句调域跨度高达71.67,和母语者差距较大。

2.调域音高对比分析。汉语母语者的平均句调域跨度为56.48,其中三位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句调域跨度都窄于母语者。俄语陈述句最典型的语调调型是调型1,词没有声调,词的音高走势受语调调节,主要是升或降,整体来说音高走势较为平缓。汉语是曲折型声调语言,汉语词内音节抑扬明显,由汉语词组成的句子音高起伏也较大,汉语词内音高落差和句内音高落差都比俄语大。诸葛萍等指出“俄语词没有声调,各音节内音高的落差不如汉语那么大,语调的调域也没有汉语那么宽,总之,整个陈述句的语调比较平直”[5](P166)。赵烨也指出:“俄语更多注重的是横向音步与音步之间跟词与词之间节律的强弱,因而纵向的语句调域比汉语的语句调域要窄”[6](P358)在学习汉语陈述句语调的过程中,由于俄语负迁移的作用,加上没有掌握好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复杂关系,四位俄罗斯学习者中的三位都表现出了句调域狭窄的特征。

汉语母语者的陈述句句调域是由句首词和句末词调域共同决定,俄罗斯四位学习者中,除了学习者男2句末韵律词下线略有抬高以外,其他三位学习者句调域都由句末词调域单一调域决定。

至于句内词调域跨度情况,俄罗斯留学生与母语者“句末词调域跨度最大,句首词次之,句中词调域跨度最小”的陈述句词调域表现基本一致。学习者女1是个例外,词调域跨度表现为句末词最大,句中词次之,句首词最小。

母语者陈述句从句首词到句中词再到句末词,音高上线逐步降低,音高走势呈下倾趋势,而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的上线都呈现出高-低-高的格局。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句调域上线都由句末词调域上线决定,不仅如此,学习者男1和男2还出现了句调域下线由句中词下线承担的情况。整体来说学习者缺乏汉语陈述句句末音高下倾的意识。

(二)时长表现及时长对比分析

1.停延率表现。我们根据母语者阴平句、阳平句、上声句、去声句的平均停延率值绘制出停延率统计图。如下所示:

图6 母语者停延率统计图

母语者陈述句的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的末字停延率均大于1,呈现“边界前时长延长”的特点。三者相比,句末韵律词末字的停延率最大,为1.23;句中韵律词末字停延率最小,为1.01。句末词中字的停延率是全句的谷值,为0.86,句末词末字的停延率是峰值,这与句末自然重音词调域跨度最大有关。总体看来,母语者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内部字的时长呈现增长的趋势。

俄罗斯留学习者陈述句的停延率,男女学习者各选取一人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图7 学习者女1停延率图

图8 学习者男1停延率图

两位俄罗斯学习者停延率的全句谷值都是句末词中字,停延率的全句峰值都是句末词末字。两人句首词和句末词首都发生了边界前延长。学习者女1句中词末字虽比句中词前字长,但未超过整句平均值1;学习者男1句中词末字不比句中词前字长,停延率也仅为0.81,二人句中词都未发生边界前延长。

2.停延率对比分析。俄罗斯学习者停延率的谷值出现在句末词中字,峰值出现在句末词末字,与母语者表现一致。俄语陈述句语调最典型的是调型1,调心最常见的是落在句子最后一个词的重读音节上,调心往往是全句最长的音节。在学习汉语无焦点陈述句语调的过程中,由于正迁移的作用,俄罗斯学习者对于停延率峰值位置把握情况良好。

汉语陈述句呈现“边界前时长延长”的特点,俄罗斯学生汉语陈述句的句首词、句末词均发生边界前时长延长,句中词未发生边界前延长。诸葛萍等认为“俄语的陈述语调,是一串较短的非重读音节之中穿插着较长的重读音节和更长的调心”[5](P176)。因为俄语陈述句没有句内边界前时长延长的显性特征,所以俄罗斯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陈述句时,不是所有句内边界前都有延长。另外因为学习策略的问题学习者在学习中也常会忽略句中词的韵律地位。因为句中位置的韵律词处于前后都有成分的语流当中,为了要和前后成分保持衔接自然过渡,在很大程度上各韵律特征和前后成分相比都不会过于突出,尤其是基频和时长的变化,那么它自己内部的成分的区别度势必要被淡化,句中成分的边界前延长会比句首和句末成分边界前延长弱化一些。实验中母语者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末字停延率最小的就是句中词末字停延率,仅为1.01。俄罗斯学生在没有完全习得汉语陈述句语调的情况下,对于区别度较低的句中词内部时长和并不突出的句中词边界前延长也往往会忽略。

(三)音强表现及音强对比分析。

1.音量比表现。我们提取四位母语者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个调类的音量比平均值,绘制成图。如下所示:

图9 母语者音量比统计图

母语者陈述句句内音量比最大值出现在句首词首字,为1.57;最小值出现在句末词中字,为0.68。母语者句首词(1.31)、句中词(0.96)和句末词(0.82)的平均音量比大体呈递减趋势。其中,句首词的音量比(首字1.57,末字1.05)明显大于句中词(首字0.86,末字1.05)和句末词(首字0.83,中字0.68,末字0.96),音量比曲线的斜率大;从句中词到句末词,音量比曲线平缓。

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音量比,男女学习者各选取一人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图10 学习者女1音量比统计图

图11 学习者男1音量比统计图

两位学习者音量比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句末词末字,为1.52和1.49;最小值出现都在句末词中字,为0.83和0.59。两位学习者句首词、句末词边界前音节音强增强,既大于1,也较前字有所增强。句中词末字的音量比(0.98和0.86)都小于1,但较前字(0.89和0.77)有所增大,增强不明显。女1学习者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平均音量比先减后增,句首词和句中词的平均音量比小于句末词的平均音量比。男1句中词和句末词的平均音量比小于句首词的音量比,但不如母语者显豁。

2.音量比对比分析。汉语陈述句句首词、句中词和句末词的平均音量比大体呈递减趋势,句中词和句末词的双字平均音量比明显小于句首词的平均音量比。诸葛萍等通过实验证明:在音强方面,汉俄陈述句语调都是句首强、句末弱[5](P175)。因为在无特殊强调时,话语音量大小随着气流减弱而减弱,这是由人类共同生理特点所决定。部分学习者没有控制好无焦点陈述句的气流强度:女学习者句首词双字、句中词双字和句末词三字的平均音量比是先减后增。

俄罗斯学生的音量比最大值均出现在句末词末字,最小值出现在句末词中字,句中词边界前音强增强不如母语者显性,原因和停延率一样。

在音强方面,俄罗斯学习者个体表现差异较大。石锋和温宝莹也曾谈及:“韵律三要素对语调的贡献各不相同,重要程度不同。其中音高贡献最大,占40—50%,音强贡献最小,占20—30%。基本语调是以音高为主导的。前人学者经过大量实证研究也普遍认为:音强的影响因素多,动态性强,数据处理和分析有难度。在我们的实验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陈述句语调时在音强方面的确表现出了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四、结论

我们从音高、音长和音强三个方面对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语调进行全面展现。

音高方面,由于俄语负迁移的作用,加上没有掌握汉语声调和语调的复杂关系,俄罗斯学习者普遍表现出句调域狭窄的特征。俄罗斯学习者的汉语陈述句的句调域大都由句末词调域单一调域承担。至于句内词调域跨度情况,俄罗斯学习者与母语者“句末词调域跨度最大,句首词次之,句中词调域跨度最小”的词调域表现基本一致。母语者陈述句的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的上线呈阶梯式递减趋势,而俄罗斯学习者汉语陈述句的句调域上线由句末词调域上线决定,句首词、句中词、句末词的上线呈现出高-低-高的格局。俄罗斯学习者缺乏汉语陈述句句末音高下倾的意识。

在音长方面,由于俄语正迁移的作用,俄罗斯学习者对于停延率峰值位置把握情况良好。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汉语普通话语句内韵律边界前延长”这一规律,因为俄语陈述句没有句内边界前时长延长的显性特征,加上在没有完全习得汉语陈述句语调的情况下,学习者对于区别度较低的句中词内部时长和并不突出的句中词边界前延长往往会忽略。

在音强方面,俄罗斯学习者陈述句句内音量比最大值出现在句末词末字,最小值出现在句末词中字,句中词边界前音强增强不如母语者显性。与母语者不同,部分学习者句首词双字、句中词双字和句末词三字的平均音量比是先减后增。在音强方面,学习者个体表现差异较大,在学习汉语陈述句语调时音强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注释:

①调域的计算方法可参考石锋、王萍、梁磊(2009)《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起伏度》;停延率的计算方法可参考石锋、梁磊、王萍(2010)《汉语普通话陈述句语调的停延率》;音量比的计算方法可参考梁磊、石锋(2010)《普通话两字组的音量比分析》。

猜你喜欢

词调句末句首
四川方言句末助词“哆”
完整句末不一定都用句号
“也”“还”在英语中的用法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句末“没”和“没有”的演变分析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曲兴词未亡
日语语调之美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