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建设的优化分析

2021-01-16段安琪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师资

段安琪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在新形势发展下,当前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此时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应当顺应如今时代的发展,主动承担对应的责任;通过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培养拥有较强服务型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培训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做好培训需求和市场用工需求方面的调研,对相应的培训大纲进行科学制定,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对一支拥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行建设[1]。利用此,达到优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建设的目的。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对师资的新要求

(一)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方面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对社会培训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在制定培训大纲之前,加强对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和市场用工需求的识别,其次以培训对象为基础,在进行提前的调查摸底后,以建立的培训对象需求下的调查分析制度为基础,加强对不同类型培训对象需求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费用和质量要求的理解。以公务员、退伍军人和新型农民工为例。公务员的培训通常是以知识体系的整合为主,核心则为其工作胜任能力的额提高,在培训途中,需要公务与那能够区分个体目标和组织目标。而退伍军人则是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的,对退伍军人的培训需要了解市场需求,而后以此为导向。新型农民工的培训重点则在其实践技能的训练。通过理解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促进教育培训专业的设置,达到相应师资的建设。

(二)“双师型”的教师数量和质量方面

通过对培训对象需求的分析发现,对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的实操技能训练才是学员们所关心的。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对拥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社会培训,使其可以成为“双师型”教师。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应当以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为依据。公务员培训的内容包括了许多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如宪法法律法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了解,还需要有其他诸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知识技能的培训。退伍军人的培训内容应该以技术技能的需求为基础,重点培养与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相匹配的技术技能,实现二次专业化。同时,需要按照1+X的模式,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考试考核,一旦合格,就要对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进行发放,之后再将拥有证书的人员推荐到相关企业实行就业[2]。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在认知校企合作方式的作用后,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设计出全新的、有用的培训内容和相关课程。以此让培训出来的人员,拥有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满足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力量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师资来源单一

各高职院校中,有许多青年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于各普通高等院校,一方面因为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理念的影响,既没有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也缺乏对应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没有丰富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等都不了解,也不明白如何将理论融合到实践操作中。这样的情况,也就无法实现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无法丰富教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其次,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力量还存在师资来源渠道过于单一的问题。各个高职院校的教师们虽然在各教学系部算是优秀,但都缺乏实际的实践能力;而学校外的兼职教师虽然有着历年来合作积累的经验,在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却并不一定比学校内的教师们优秀。如此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就加大了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力量的优化难度。

(二)教学内容因循守旧,与培训人员需求不匹配

在新形势下,社会培训的内容大多是市场中急需的、潜在的专业技术技能,因为与当前市场的经济文化需求变化高度重合,也就使得高职院校要构建出良好的社会培训师资队伍管理体制,要在创新管理模式时,让此队伍管理符合于当前国家总体、所在区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但根据调查显示,在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师资队伍中,存在专业设置因循守旧、培训内容单调传统、师资队伍一经建立难以更新、无法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及时调整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就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对培训对象所迫切渴望的专业进行设置,也无法创新内容,更无法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3]。

(三)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建设方面都存在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具体来说,也就是培训模式单一,通常只能以专题报告和集中培训为主,无法对课程进行个性化设计和灵活性调整。除此之外,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有重视起和各企业的合作,但因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流于形式。而也正是因为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才会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无法达到对知识与技术技能并存人才的培养。同时,虽然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个学校也都有建设信息化教学设备,但受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影响,并没有充分的应用新媒体设备,也没有积极的实施现代教学手段。种种不足,也都弱化了对社会培训师资的建设。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建设的优化

(一)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配置效果

新形势下要想优化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建设,就需要在了解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迫切性后,提高此类教师的比例。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二〇〇四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方案等,明确合格教师的要求后,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规定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例,通过对师资配置效果的提升,指导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而建设出一支满足社会培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在重视校企合作后,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招聘、行业内部的推荐、校际内部的介绍、市场培训机构的引进、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专家、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的聘请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充实专业的师资队伍。由这些人承担着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系统讲授中,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再者便是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在拓展培训渠道后,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制度,给予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培训和出国研修的机会。学校方面也可以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尝试着建设师资培养基地。在基地中,培训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能力、开发教材课程能力等等。让教师们可以在完善的培训机制和基地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投入社会培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提出青年教师提升计划,要在补足计划的不足后,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以培训制度培训教师,增强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其提升在职学历学位。如此方式,方能满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需求,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师资队伍。

(二)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社会培训的教学对象是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其大多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5]。因而,高职院校应该以培训对象的核心需求为基础,以多方需求下的服务业务发展情况为结合点,以技能提升为导向,以岗位工作的技能培训为侧重点,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建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其次,高职院校应该适当的根据培训情况,分类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结构,赋予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班级和课程差异性,让培训对象可以个性化的发展。接着,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学校的办学理念,引进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新思维的推进中,应用多元化方式构建智慧课堂。利用微课、慕课以及“行政班+走班”等方式,探索培训方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后,定期更新和充实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必要时,还需要开发双元教材,设置虚拟工厂,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以此在职教精品课程的遴选中,优化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实施素质教育项目。

(三)保持师资流动,校企联合制定实训内容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搭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以各个学校的专业优势为立足点,选派出访问学者,由访问学者进行彼此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参加学术研讨。在培训学习渠道的拓宽下,保持师资的可持续流动。其次,许多教师虽然有着较好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很多时候也存在实践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理论知识的培训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具体化、动态化、生动化的知识讲解,改变抽象静态和生涩的培养[6]。以案例和实物为先,理论阐述在后。以此从理论方面来强化师资队伍的个人能力。至于在实训方法方面,可以采取分组对抗训练的方式,同时可以邀请所合作的各个企业的专业人员,在校企合作中,对紧密贴合实际的实训内容进行联合制定。在培训模式上,则需要尽可能的完善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适当的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培训方式,通过有机衔接不同方式,加强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创,增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这样可以在去粗取精、结对帮扶中,实现对社会培训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

四、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了解到社会培训对师资的新要求,要分析社会培训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对方式的创新、方案的优化、课程的设计和策略的全面实施等,解决问题,改变现状。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满足社会对教师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师资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