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探析

2021-01-16孟子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土家土家族崇拜

孟子萌

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其生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在史书中少有记载。地方志有少数条目涉及,但因年代较晚,记录的不是土家族的较早状况,且条目甚少,语焉不详。虽有价值,但价值有限。故欲研究土家族的历史文化,需从土家族流传下来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中去考察。传统建筑装饰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因自然环境、经济条件、风俗习惯、伦理价值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如要研究有语言没文字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其传统建筑装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无疑是可行的。

湘西永顺县双凤村①因保留着完整的土家族文化,如土家语、土家习俗、土家建筑,而成为土家文化的活化石,为20世纪50年代土家民族的确认提供了不可驳辩的证据,从而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其传统建筑装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探析、解读土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仰与崇拜

当人类对自然认识太少,对自然产生畏惧时,就会将各种具有超越人力的、威胁自身安全的自然和非自然物神化,并对其产生崇拜和信仰。威胁安全的自然和非自然物有多种,神化的对象也就有多种,从而产生多神崇拜和信仰,如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祖先圣贤的崇拜信仰等。这些崇拜和信仰,纯出于形而下利益的追求,而不关形而上精神的获取,如心灵的安放、灵魂的拯救、死亡的归宿,故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质。

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反映了土家族的多神信仰,具体有土地崇拜、祖先崇拜和仙道崇拜。

(一)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土地崇拜

人类衣食所出,在于土地,居有所安,依于土地,死之所往,归于土地。现代文明产生以前,人类不可须臾离开土地,故有土地崇拜。土家族大多居于高山之巅,可耕之地极少,故土地弥足珍贵。猎狩时代,人们以猎狩为生,对可耕地的依赖或许不太严重,进入农耕时代后,可耕地的多寡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故土家族对土地的崇拜远远超过其他民族。据乾隆年间修《永顺府志》卷五“赋役”条:“(永顺县)土民自报中田一百二顷一十一亩七分七厘一毫一绪。”②全县土家族仅百余顷田,可见田地之稀少。《永顺府志》卷十“风俗续编”:“四邑山多田少,农民刀耕火种。”②至于双凤村,其耕田在山脚下,只有寥寥几亩,而耕地仅26亩③。因土地少而产生崇拜,这种崇拜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一种内生崇拜。

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所反映的土地崇拜体现在十字图案、八方套四方图案的使用上。

1.十字图案。一横一竖构成十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横”代表东西,“竖”代表南北,二者相合即表示四方和中央,亦即土地。故装饰中的十字图案有表示土地的文化涵义。

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中十字图案用得最多。他们用十字作构图的主要元素,或与方形相配,构成十字套方图案。十字和方形都代表土地,用来表示对土地的敬重和崇拜;或与海棠、如意等图形相配,构成十字海棠、十字如意等图案。这种图案,既有土地崇拜的含义,又有繁花似锦、事事如意等意义。

2.方形图案。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方代表土地,故装饰图案的方形含有土地的文化意义。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用八方套四方图案表示对土地的崇拜。此图案以四方格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打乱四角某个相交的格子,然后用X形连接起来,即成八方套四方图形。从工艺的角度看,纯方格图案工艺简单,用插接技术即可完成,八方套四方图案,则除插接技术外,在X形的四角相接处,还得使用攒斗技术。攒斗技术的难度远超插接技术。使用攒斗技术虽然增加了装饰的工艺难度,但却给方格的横竖相交图案带来了变化,从而提高了图形的活力和美感,丰富了图案的文化内涵。

(二)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祖先崇拜

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的神像、神龛反映了土家族的祖先崇拜。

1.神像。双凤村土王祠供奉了三尊土王神像,即彭士愁、向老官人和田好汉。他们是土家族的共祖,是土家族人眼中已成神的祖先,故可归之于祖先崇拜。立神像的目的是祭祀,是崇拜信仰的表现形式。双凤村绝大多数村民姓彭,他们以彭士愁为先祖④,是正宗的彭氏后人,他们祭祀的主要对象应是彭士愁。

2.神龛。神龛是用来安置包括祖先在内的各种神祇的小阁。双凤村每户人家的堂屋墙壁上都有一个神龛,用来安置神祇,以便祭祀。将神龛安置在堂屋的墙壁上,既尊重神,又体现了人神共居、人神相亲的神灵观,以达到“祭如在”的境界。

神龛为木制,四边略有装饰。安置其中的有天神、地神和人神(包括自己的祖先)。中间所贴红纸写有“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大字,“天地”指天神地祇,“君”指有道明君,“亲”指父母至亲,“师”指孔子为代表的圣贤。六个大字的右边写有八个小字“九天司命太乙府君”,系道教中的灶神,左边写有“彭氏堂上历代祖先”。将“天地君亲师”神圣化,立于神龛,用来教化万民,是儒家思想在政治思想中的反映。清雍正年间以朝廷的名义确定神龛上“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其目的是将儒家思想神圣化,而每家每户设立神龛,又是通过世俗化手段,将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从而塑造出具有儒家特征的民族性格、心理和文化。清雍正以前,土家族并不供奉祖先,各家也没有神龛。改土归流后,清代流官下令,才开始立“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以供奉神祇和祖先。所以说,立神龛以祭祀祖先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

(三)内生与外入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仙道崇拜

国人崇拜仙人,既仰慕其有法力,又向往其可长生,还利用其驱邪,故装饰时常将仙人或与仙人有关的物事作为构图元素以表达对仙道的崇拜。

土家族本身也有仙道崇拜,如《摆手歌》中对仙人张古老、李古老、洛羽、洛蒙挫托、匠帅拨佩、日客额、地客额的歌颂⑤,都反映了土家人对仙人的崇拜。但摆手歌中的仙人形象在土家传统建筑装饰中没有得到反映,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反映仙道崇拜的图像用的是汉族的八仙。所以笔者认为,仙道崇拜的产生是内生和外入共同影响的结果。

八仙来自道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及曹国舅,民间广泛流传着他们成仙济世的故事,其形象、道器成为民间艺术装饰的重要题材。双凤村传统建筑的窗户雕刻有八仙形象,如土王祠附属建筑格栅门上的何仙姑、曹国舅等,柱子的雀替⑥上有雕刻八仙道器,如韩湘子的笛子、汉钟离的芭蕉扇、铁拐李的葫芦等,这些都反映了土家族的仙道崇拜。

二、道德与伦理

道德是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伦理是人类行为的外在约束。在法制不健全、守土重迁的社会里,道德与伦理起着非常重要的约束作用。大到社会,小到村落,道德伦理规范着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

人们在装饰建筑时,多选择有道德教化作用的图案。双凤村传统建筑的装饰图案也是如此,体现了村民对美好品格如正直、高洁、谦虚的追求和塑造。

(一)民族性格影响下对正直的追求

正直主要指正义和正道。土家族民族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正直,尽管这也是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共同特征,但土家族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影响,显得更为突出。《永顺府志》卷十“风俗”:“土人淳直畏法,无苗人悍恶之风,亦无汉人狡诈之习。”⑦“淳直”是土家民族的重要品性。

双凤村村民将正直作为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在其传统建筑装饰中多有体现,代表图案有斜上正和方形。

斜上正是本地人的称呼,汉族叫作冰裂纹,但斜上正对冰裂纹有所改良②。就名称而言,冰裂纹着重点在于整个图像的形状有如冰之裂,斜上正着重点在于构图线条有斜有正。由于观察者角度的不同,同一图案能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冰裂纹反映了冰寒的意义,斜上正反映了斜要变正的意义。双凤村人称此图案为斜上正,即使是斜也要变正,反映了他们对正直的追求。

双凤村人追求正直还表现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方格图案的使用上。方形有四个直角,既正又直,含有公平、正直的文化内涵。双凤村人朴素正直、刚正不阿,方形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能很好地表现其性格。加上此图案制作简单,符合双凤村人崇尚的简朴风格,故方形是他们常用的装饰图案。

(二)内生与外入共同作用下对高洁品行的追求

高,是就品格而言,洁,是就行为而言。追求高洁,是人们对浑浊世界的一种反抗,汉族如此,土家族也如此。但用什么表达,则反映其民族特点。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用梅花图案表达其追求高洁的愿望。此图案的内核,即推崇高洁,是土家本身就具有的,并非外来,而其借用梅花来表达高洁的文化意义则是借鉴自汉族的,所以我们说这是内生和外入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阶层的不同,对梅花所含的人文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梅花有五瓣,世俗阶层由五联想到五福,故名之为“五福花”,象征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与传统文人和士大夫的理解大不相同。梅花迎雪独放,传统文人和士大夫由此联想到傲骨、高洁。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梅花图案,既有追求“五福”的文化意义,也有追求高洁品行之意。

(三)内生与外入共同作用下对节操谦逊的追求

土家族以淳朴悍勇的民风为世人所称道,“悍直鲠朴”“古直朴素”“素号淳朴”,是地方志对其风俗的描述⑧,“悍直”“古直”可产生节操,但难以产生谦逊。谦逊作为一种品格,对高贵者、成功者来说是美德,对被压迫者、被奴役者来说是卑微。土家百姓受朝廷和土司的压迫、奴役,只有卑微,谈不上谦逊。所以土家族节操的品格是内生的,而谦逊的品格是外入的,是受汉族伦理思想影响的结果。

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反映的对节操、谦逊的赞赏常用竹的图像来表示。双凤村前后左右皆种有竹,装饰中用其形象,既有赞赏竹子特有品性的意味,也有施工时的就地取像。

先秦以前,竹子作为一种植物,本无人文意义。战国时期,竹子开始被赋予高洁的文化内涵。除此以外,后世在此基础上生发出多种人文意义。竹子直,被看作正直品德的表象;竹叶长青,被视作气运长茂的表征;竹子柔中带刚,被当作为人处事的意象;竹子有节,被视为节操品行的体现;竹子心空,被认作谦逊抑让的象征。这些文化内涵,由使用者随其志趣和需要任意取用。

三、求福愿望

装饰图像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很多是求福。尽管福不是求来的,但人们仍采用各种形式表达求福的愿望。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的求福观念受汉族的影响较深,除个别图案外,大多是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求福愿望表现为:

(一)向上接天以引福

人们认为,福由天生。从天上降到民间,需要接引。怎样才能接引?升高建筑物的某些部位以接近天,可提高引福的概率。具体做法:

1.屋脊起翘以引福。双凤村所有房子屋脊的两端都有向上翘的装饰,它既增加了建筑的美感,又表达了祈福的愿望。当地人认为,翘得越高,屋主越兴旺发达②。

2.装饰脊刹以引福。脊刹在屋正脊的中间,双凤村人用瓦将脊刹或堆成品字形,或垒成人字形,或做成莲花形,个别人家为了表达引福的愿望,干脆用铁丝将脊刹做成一个“福”字。这些装饰既有标注屋脊中点的指示意义,还有一定的美学意义,更有某些引福的况味。无论是品字形,还是三角形,抑或是莲花形,都有朝天的构件。这些构件,离天最近,自有引福之意。

(二)模拟自然以招福

装饰大多是对自然的模拟。模拟自然的图像或有避灾的意义,或含祈福的愿望。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模拟自然的图像表达的大多是招福的意愿。

1.模拟植物以招福。双凤村传统装饰用得最多的植物图案是海棠和金瓜。

海棠或称神仙花,贵妃花。因神仙之名,故有吉祥之意;因贵妃之名,故有富贵之蕴。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用海棠,含有祈求吉祥富贵之意。

金瓜就是南瓜。因其来自南番,故称南瓜⑨;因其黄色,故称金瓜。此图案的表层意义是“瓜果满园”,而深层含义则是“瓜瓞绵绵”,象征子孙绵延昌盛。在所有民族的传统建筑装饰中,金瓜图像用得最多、最有特色的是土家族。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凡有悬柱的房子都有金瓜装饰,双凤村吊脚楼檐柱的柱头和雀替皆雕成金瓜形。

2.模拟动物以招福。双凤村用于装饰的动物图案有龙和凤。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汉族有龙崇拜,土家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也有龙崇拜。土家族和汉族一样,其龙崇拜是原生文化,不是外族影响所致。据考古研究,新石器时期湖南湘西高庙文化的兽面纹即是龙纹,由此可知,土家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龙崇拜;就语言而论,龙在土家语的读音或为phu35,或为pho,与汉语龙字的读音没有关联,说明土家语的“龙”不是借词,而是本地原生词。

古人认为,龙能升天,活人乘龙可以升天成仙,死人乘龙可上天堂,免受地狱之苦。双凤村的村口门楼和土王祠屋顶上皆有龙图案装饰,其目的在于借龙与神灵沟通,祈求福瑞。

凤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古人认为,凤能引领亡灵升天,故墓中冥器,也绘有凤的形象。此外,后世以凤表示吉祥,也与《左传》中“少皞摯之立,凤鸟适至”的记载有关。双凤村门楼和土王祠庑殿顶的装饰,大多数的雕饰图案都是凤凰,除了表示追求吉祥外,还与双凤村的村名有关。土家语没有“凤”,所以笔者认为“凤”的形象及其意义应来自汉族文化。

3.模拟天文以招福。建筑装饰中的天文主要指云和雨。雨落地即是水,故云、雨在装饰中就是云和水。云,流动飘逸,变化多端,有柔美、变幻的文化意义。水是生命的来源和生存的保障。模拟云水,既有审美意义,更有祈求生命保障的意义。双凤村的雀替和门上的装饰图像很多是云和水,即是村民在表达审美的同时,也表达追求保障的文化意义。

(三)几何图像以延福

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建筑装饰中用得最多的是线。线的特点是可以无穷无尽地延伸。将由线条构成的、本身可以延伸的图案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用于装饰,则附加了福禄绵延的文化意义。双凤村传统建筑装饰表达追求福禄绵延的有回形图案(又叫雷纹)、风车图案。

1.回形图案。回形图案由古代的云雷纹变化而来。云象征柔顺和吉祥,雷能镇邪驱魔,云雷结合,既显吉祥,又能驱邪。由于古字云、雷与回字相似,故后世变称回纹或回字图案,但其文化意义没有消变,仍保留其中。双凤村传统建筑楼上栏杆的地栿装饰多用回纹。这种图案,无起点,无终点,连绵无尽,象征子孙万代福禄绵延。这是典型的用几何线条的绵延特性表达延福的意愿。

2.风车图案。双凤村传统建筑在装饰栏杆和透气窗时,常用风车图案。这种图案将横棂和直棂组合在一起,使中间形成一个方形空间。其中,空间表示风车的转轴,横、直棱代表风车的叶片。其形状与风车相似,故称为风车图案。装饰时用二方连续的方式,将四条叶片向上下左右延伸,连绵不断,以象征财富无穷,福禄无尽。本地木工称此图案为单十八扯,含四方联系之意,也有不断、无穷的文化意义。

结语

湘西永顺县双凤村土家族传统建筑装饰反映了土家族的文化、民风,具体表示为信仰与崇拜,道德与伦理以及求福愿望,这些观念有些是内生的,有些是汉文化影响的结果,有些是内生与外入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它们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对土家族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促进作用,还对土家族的民族认同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传统建筑装饰,就是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保护和传承土家族。

注释:

① 双凤村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的一个土家族行政村,位于县城的西南方,离县城15公里。

② 张天如主编《永顺府志》,同治十三年重修,分别见第104、354、353、353页,《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2002年。

③ 据村长彭家海介绍。

④ 双凤村后山有一通“源远流长”碑,碑文讲述双凤村的历史和彭姓辈字,其中有“宣慰传家八百年”,宣慰是彭士愁的职官名。

⑤ 张天如主编《永顺府志》卷十“檄示”:“土司尽属蔀屋穷檐,四围以竹,中若悬罄,并不供奉祖先。”同治十三年重修,381页,《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2002年。

⑥ 彭勃、彭继宽整理《摆手歌·前言》,第1-3页,岳麓书社,1980年。

⑦ 雀替,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梁或阑额与柱的交接处的木构件。其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角度的倾斜。

⑧ 双凤村木工师傅彭家明介绍。

⑨ 据本村木工彭家明告知。

猜你喜欢

土家土家族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我崇拜的那条“龙”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