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

2021-01-16吴汉全孟德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斗争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吴汉全,孟德会

“伟大斗争”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范畴,是指伟大实践、变革社会的活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伟大斗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变革中国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实践,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在笔者看来,“伟大斗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中的重要范畴,而且也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而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所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基于这样的看法,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来解读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范畴的思想内涵,并以“伟大斗争”这一重要范畴来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而探讨其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视域中的“伟大斗争”

百年来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变革中国社会及建设美好生活的历史。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是与其所从事的伟大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由这种伟大斗争所铸就的,因而没有这种伟大斗争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在此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伟大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因为“伟大斗争”这个范畴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面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本质、呈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价值观,“伟大斗争”也就成为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探求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视角。

第一,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有着独特的理论条件。进行变革社会的伟大斗争乃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并且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中不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在思想理论上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源自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历史运动的科学总结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肯定和否定”乃是相互矛盾着的方面,正是在“这两个包含在反题中的对抗因素的斗争,形成辩证运动”[2]。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解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斗争”,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所谓“斗争”乃是“矛盾斗争”,这是矛盾运动的普遍形式,指出:“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采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3]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对“斗争”作出政治性的解说:“人类本身,人类社会,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就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反映着不同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在这些不同地位、不同利益、不同思想意识的阶级之间,进行着不断的阶级斗争。这样,人们不但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而且在社会阶级的斗争中,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着人们自己。”[4]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斗争”乃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在阶级社会中不仅有着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而且有着人们与自然界的“斗争”,同时也有着个人的克服错误思想的“斗争”。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进行的伟大斗争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则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于武装斗争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我们党已经能够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同其他许多的必要的斗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就是说,把武装斗争同工人的斗争,同农民的斗争(这是主要的),同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政权的斗争,同经济战线上的斗争,锄奸战线上的斗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等等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5]。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进行伟大斗争,同时也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中不断开拓斗争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成熟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的艺术性及斗争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不仅在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在对国民党的斗争中,而且在经济斗争、思想斗争及文化斗争等方面,皆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并表现出高超的斗争艺术:一是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时效相统一;二是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三是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四是坚持团结和斗争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以斗争求团结,借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大斗争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的,“伟大斗争”亦即“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1]。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社会也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中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二,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有着实践性的基本表征。实践的观点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伟大斗争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伟大斗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具体言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之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的变革中国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事实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就明确规定了自己的任务,这就是面向中国社会进行历史活动、开展阶级斗争、致力于变革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6]。中国共产党在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之后,就将认识中国社会性质、把握中国国情,作为开展“伟大斗争”的必要性工作。1922年1月15日出版的周刊《先驱》发刊词指出,“本刊的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6]。同中共“一大”相比,这一主张已不再强调在中国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开始认为应该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借以求得“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体现了进行革命的“中国中心”理念。1922年6月1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是中共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重要政治声明,明确提出:“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7]《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表达了中国共产党“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的强烈愿望,这是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积极而又重大的探索[8]。由此,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在作出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案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除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6]。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其目的就在于破坏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并将“破坏”旧社会与“建设”新社会看作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这应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5]历史地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主要在于破坏既有的旧秩序,亦即解放生产力,但破坏之中亦有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主要在于建设新社会,是在进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活动,但在发展生产力中亦有解放生产力的实践活动。可见,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尽管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都是从事着变革中国社会、建设新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

第三,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基于党的建设的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历史活动是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相互作用、互动共进的关系,同时更需要充分地发挥历史主体的力量。由此,就主客关系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从事伟大斗争的主体,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伟大斗争的客体,故而加强主体自身的建设、彰显自身的力量乃是根本要义之所在。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而论,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社会变革活动,除了需要相关的外在条件外,主要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条件了。为了有效地推进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的建设,并将自身的建设贯穿于不同的历史阶段,这是为进行伟大斗争所做出的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努力。在民主革命阶段,只有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才能进行伟大斗争,从而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事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不仅要担负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任务,而且在新民主主义胜利之后还要紧接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在此,“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的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因此,积极地建设这样一个共产党,乃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5]。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阶段,也只有将中国共产党建设好,才能进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强调整党的极端重要性,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中“经过多次重大斗争的考验,证明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但“党现在的状况还远远不是都令人满意”,特别是“党内的危险因素,腐败因素,是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严重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党下定决心,用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这次整党”,“绝对不能走过场,使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失望”[9]。故而,邓小平领导的这次整党的目标,就在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9]。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鉴于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及存在着“四种危险”的严峻形势,要求全党“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这就特别需要共产党人始终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并“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1]。中国共产党提出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要求,就在于“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故而,“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按照时代要求、人民期待及党的状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并以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作为进行其“伟大斗争”的主要依托,为不断推进“伟大斗争”提供根本的组织保障。

第四,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10]历史乃是现实运动中的客观存在,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大斗争也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之下的,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所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有着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争取胜利的光荣传统,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而为中国共产党所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立足于中国社会之中而进行伟大斗争,坚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的理念,确认“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借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反抗外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谱写了争取民族、人民解放的壮丽诗篇。诚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1]这也是一份极为珍贵而又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不仅承继近代以来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传统,而且也从中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这将有力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在成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经过伟大斗争而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1]。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充分地汲取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养分,承继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近代以来先进分子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聚焦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也是长期的、复杂的。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这就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艰巨的任务,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1]。伟大斗争始终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也将在伟大斗争中不断前进,不断续写中华民族奋斗的新篇章。

二、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是在变革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活动中进行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斗争性,并为推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而也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视域之中,就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独特性历史作用作出解说。

其一,伟大斗争铸就中国共产党的显著标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开展伟大斗争而赋予其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争取斗争胜利的独特品格,从而成就其在中国社会中革命党的形象。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伟大斗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争取来的。伟大斗争乃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并且是推进自身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说明,没有进行伟大斗争的强烈意识,没有从事伟大斗争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没有开展伟大斗争的具体行动,就不能赢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获得了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认知,取得了变革中国社会的成就与经验,锻炼出驾驭社会运行的能力,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前进方向的主心骨,取得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领导地位也就很自然了。一句话,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伟大斗争中成就其在中国社会中领导地位的历史。

二是伟大斗争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就是伟大的革命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精神气质、思想品位、意志品格,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形象的内在基质。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精神形态的思想和意识皆源自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反映和产物,故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历史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亦基于其所从事的伟大斗争的这种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一往无前、不畏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正是其突出的表征。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中,铸就了以“社会革命”为鲜明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并与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从而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并且是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是伟大斗争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伟大梦想”是伟大目标的战略构想,以理想和信念为精神支撑,基于其初心和使命及执着的追求,实现于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具有变革中国社会、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皆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怀揣梦想的社会变革者,坚持为理想而奋斗、为信念而斗争。学理上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有着内在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所开展的“伟大斗争”源自“伟大梦想”的精神引领,源自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在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中持续推进,从而成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

四是伟大斗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任何政党的社会影响力皆是指其影响社会生活的具体层面及其所形成的社会评价,但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种影响力主要还是人民对政党的认可度、信任度、满意度,因为人民乃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力量、历史的创造者。任何政党的影响力皆是在其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且这种社会实践乃是现实的、具体的、体现历史发展要求的社会实践,它突出地表现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效果上,不仅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例外,而且中国的任何政党也不例外。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得好:“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12]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斗争,顺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要求,不仅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将伟大斗争向更高的阶段推进,而且将伟大斗争与时代特征及人民意愿紧密结合起来,故而能够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而扩大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

其二,伟大斗争中孕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解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思想内涵,阐发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历史作用,不能不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乃是现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独特性的社会存在,并且是现当代中国社会演进中最为显著的基本特色。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得好:“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2]概括说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伟大斗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际斗争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及其基本精神,从而在思想认识上产生飞跃并上升到新的境界。二是伟大斗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实际状况的把握,尤其是对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及变革中国社会的艰巨性、长期性有了更为现实的把握,这就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条件。三是伟大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历史进程中的不断推进,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为紧密、更为贴切,尤其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在广度方面、深度方面不断地超越,而且在“结合”中产生出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及中国智慧,这就必然地产生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正是基于其实践性的显著特点,并使这种伟大斗争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的伟大斗争,故而伟大斗争在推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方面始终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其三,伟大斗争推进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1]从政党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来看,中国共产党既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时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丰厚土壤中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恪守中华民族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承继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成为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且是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5],因而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战争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用民族自卫战争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后来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命令红军改编为抗日的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作战,命令自己的党员站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5]。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利益而不懈斗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乃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基础,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伟大斗争”全面地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自近代以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在争取独立、自由和解放中获得了新生。二是“伟大斗争”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使中华民族能够在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民族自强中,不断增进团结奋进、开展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信念。三是“伟大斗争”有力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实力,使中华民族更有力量、更有底气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而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四是“伟大斗争”系统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地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迎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使中华民族迈上自主发展的新道路,精神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整个中华民族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中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

其四,伟大斗争有力推进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伟大斗争,就在于全面地变革中国的旧政治、旧经济和旧文化,借以建设具有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的“新中国”和“新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的巨变。就社会变革的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这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道路”[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六年中,前三年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前一革命阶段没有完成的各项社会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后三年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也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因为经过“三大改造”之后,“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14]。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探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新的伟大斗争的目标:“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4]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进行改造社会的伟大斗争也出现失误,甚至还发生了十年“文革”的严重失误,“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5]。历史地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5]。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经过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社会的这种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按照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要求,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将对中国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斗争,与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皆是密不可分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概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斗争不仅引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而且其斗争方略、斗争精神、斗争成果等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促成了中国社会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等各个方面的根本性变革。

以上简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历史作用,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伟大斗争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全局性的,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且具有根本性的。故,理解现当代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阐发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不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不能不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所给予的深刻影响。

三、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鲜明特色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展开的,“中国共产党”和“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乃是开展“伟大斗争”所关涉的关键性要素。这里,伟大斗争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客体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是在主客关系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从伟大斗争规律呈现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规律乃是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不仅表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活动及其规律,而且也表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规律。因此,阐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所体现的历史特点,也必须基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规律,并置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一,伟大斗争表征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开创性的基本特点。伟大斗争所具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开创性的基本特点,只能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活动本身中抽绎出来,因为所谓“伟大斗争”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中的伟大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里,所谓长期性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随着现当代中国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推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变革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并成就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的丰富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是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活动,而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内外交织、复杂多变,这就需要通过伟大斗争借以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故而也就赋予伟大斗争以复杂性、艰巨性和开创性的特点。概而言之,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开创性的特点,从而也就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从事的伟大斗争具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开创性的特点。

第二,伟大斗争彰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的思想意蕴及其所恪守的人民本位的政治立场、创新创造的实践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对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认识,应该从行为本身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看到其内在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曾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说,必须通过一种符合于改变了的环境的办法来利用革命热情。”[16]马克思主义也是要求基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开展历史活动的,确认历史活动的人民利益原则。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伟大斗争,故而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1],这就很自然地形成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创造的实践精神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伟大斗争,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变革中国社会状况的伟大历史活动,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始终贯穿于伟大斗争的全过程,而且这样的全过程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有机结合,因而也就赋予伟大斗争具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所坚持的实事求是原则,以及在实事求是原则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所恪守的人民本位的政治立场、创新创造的实践精神。又由于这样的伟大斗争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并且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语境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因而也就赋予了伟大斗争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第三,伟大斗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所践行的“破坏”与“建设”双重使命及与“民族—国家—人民”语境的有机融合。理解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特性,应该从中国共产党践行使命中抽绎其特征,亦即应该看到伟大斗争在完成“破坏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双重使命中的行进轨迹,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7]。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践行其“破坏”与“建设”的双重使命,是在既定的“民族—国家—人民”的语境之中,这就必然地将伟大斗争具体地聚焦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人民的解放与富裕目标上。其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斗争努力践行的“破坏”与“建设”双重使命,并与“民族—国家—人民”的历史存在和现实语境达到了有机融合,因而体现了“中国中心”“民族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和行进方向。

第四,伟大斗争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基于伟大斗争的逻辑呈现样式及其逻辑进路来抽绎其特征,乃是把握伟大斗争演进规律的关键性步骤。伟大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变革中国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地关联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和发展这三个根本性要素,并表现出这样的内在关系:其一,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活动中的伟大斗争,因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主要表征和突出体现,并呈现着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历程及其规律;其二,伟大斗争是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开展的伟大斗争,不仅有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所提供的历史前提与历史条件,而且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起着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演进的进程及其规律;其三,伟大斗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践活动,并且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语境之中不断推进的,因而也就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故而,伟大斗争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变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而统一的基础正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伟大斗争的社会变革活动,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不仅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形成了立时代之潮头、不断开拓进取、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而且伟大斗争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以“伟大斗争”来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梳理“伟大斗争”与现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把握“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逻辑关系,并进而揭示中国共产党从事“伟大斗争”的独特道路,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斗争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