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态度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16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态度

杨 丽

(兰州财经大学 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43000)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尽管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但为保护区域文化,普通话同各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等仍保持一种共生共存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联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日益频繁,各种外语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常用语言。本文重点探讨影响语言态度的各种因素,并以此揭示其形成机制。

一、国内外语言态度研究现状

(一)国外语言态度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在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语言态度同其行为表现方面的研究。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如将世界看成一个综合体,则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而人们对语言方面的认知以及情感会对其语言选择产生一定影响。第二,语言态度同文化方面的研究。语言态度同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使得各国语言呈现出地域性特征及全球性特征。而语言态度则对该地区的社会语言发展及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国内在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少数民族在语言态度方面的研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语言特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语言往往是其认同感的重要体现,对其民族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民族的语言更让人感到亲切,这便是对其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行为;也有人认为普通话对其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努力学习普通话。第二,语言教育方面的研究。一般在边境地区的学校教育中都会实施双语教学或多语教学,便于学生间的相互沟通。有些边境地区的学生认为尽管方言让人感到亲切,但普通话却更标准,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通常教师也会采用普通话实施教学活动,普通话目前已成为我国的通用语言。第三,语言态度同其使用方面的研究。据相关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使用方言或者普通话,表明其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度比较高。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方言进行交流的影响力日益减弱。就语言态度具有的行为倾向而言,普通话学习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态度是语言使用的情感态度,例如,人们认为普通话比较亲切,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也就越高,同时对其他语言的相关学习与使用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语言态度主要影响因素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对语言态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有社会、认知,以及语言方面等因素。

(一)社会因素

根据分析相关文本发现,对语言态度造成影响的社会因素中,不仅包含家庭因素,还包含语言政策、城市化程度、教师及同伴等因素的影响。

1.语言政策

目前,对于普通话,人们在情感、认知,以及行为倾向方面都保持积极的态度,这同我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息息相关。现阶段,大部分处于方言地区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教师便用普通话教学,所以,使得其普通话水平普遍较好。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使用普通话来认知、命名,以及思考事物,这也极大地推广了普通话的使用[1]。例如,曾有人访问熟练掌握方言的大学生,该学生表示普通话便是其母语,这主要是由于平时其便使用普通话去思考的缘故,而非用方言去思考。此外,语言政策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大力推广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言态度。各高校也大力响应国家语言政策,鼓励学生考取“普通话证书”等,也改变了学生的语言态度。

2.城市化程度影响

据研究发现,人们所处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也与其语言态度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则其人口流动量也会随之增加,城市化程度也会相应提升,那么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也越高,人们对于普通话以及各种外语方面的认同感也越强烈,态度也更加积极。此外,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也会对其语言态度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以及父母自身的语言态度及意识等都会对其子女的语言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父母长期在农村地区务农,其孩子对方言的认同感更加强烈,而文化程度更高,语言态度更积极的父母,则其子女对于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则更加积极。

3.教师及同伴对语言态度的影响

教师及同伴对个体语言态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许多人的语言态度都受益于老师,当老师告知其语言是资源后,其逐渐对普通话以及各种外语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当老师告知其一种语言的历史以后,其对该语言的认知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2]。此外,在同伴的影响下,也会对个体的语言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认知因素

在对语言态度产生影响的认知因素中,主要体现在身份认同、学习动机,以及语言意识方面。

1.身份认同

对于语言态度而言,身份认同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论是对方言使用,还是普通话的使用都具有关键作用。我国大部分人对于普通话,不论是情感方面、认知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保持积极态度,认为普通话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是中国人这一身份的象征。而身份认同不仅会对普通话产生影响,对于家乡方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或者对其家乡文化比较认同,进而认同该地区的方言,因而保持十分积极的语言态度。而对于有些只会讲普通话的人来说,身份认同也会对其方言的语言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第二,对自己身处的新兴城市文化的认同、对自己“城市公民”身份的认同。这部分人群很早离开家乡,长期待在新兴城市,所以,对普通话表现出积极的语言态度,反而对家乡方言并没有那么认同。例如,海口以及深圳都属于新兴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多,人们所持方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及语言,而普通话便是其通用语言。第三,对自己曾经生活过、工作过的城市文化的认同。通常人们对这些地方的普通话会持有一种积极的语言态度,而对该地区方言的语言态度则比较消极。

2.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习动机对其语言态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学习动机又可以划分成工具型和融合型两种类型。其中,工具型动机是影响学生群体外语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融合型动机则是影响其方言语言态度的重要因素;而这两种动力共同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工具型动机对外语语言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人认为掌握一门外语可以提高其在求学过程中和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有人则认为如果外语水平越高,则将来不论是出国发展,还是在国内发展都可以掌握主动权。而与这些带有功利性的工具型动机不同,有些人则是因为在其成长过程中同其家庭成员用方言交流,所以,在情感、认知,以及行为方面表现出积极的语言态度,这便是融合型动机在其中的作用[3]。也有的人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所以,努力学习该地方言。

3.语言意识

在影响语言态度的众多因素中,语言意识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语言意识比较强的人,对待方言、普通话,及外语的语言态度也更加积极、更加多维化。通常学习文学、文字学,以及各种语言专业的人在语言意识方面会更强,其语言态度也更多维。就情感维度而言,这类人群往往对其家乡方言也更感兴趣;就认知维度而言,其判断也更加科学、准确。

(三)语言因素

语言态度通常还与语言能力因素,以及使用频率因素息息相关,即大部分语言能力比较强的,则语言在使用频率方面也较高,语言态度也更积极。但也仍然有个别案例发现语言能力因素和使用频率因素同语言态度并没有直接关联。例如,有的人虽然听说能力比较有限,但对其家乡方言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其情感上觉得年轻一代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方言而感到非常惋惜,认为应该发扬方言中的隐形文化,并设立专门的课程教授当地的文化以及方言,这些都展现出一种积极的语言态度。此外,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在方言态度以及外语态度方面也表现出语言能力强、使用频率高,其在语言态度方面也更积极。对于普通话而言,在受访者中,其在普通话方面不论是语言能力,还是使用频率都弱,其对普通话的积极态度只是略低于能力最强和使用频率最高的受访者。由此可见,语言、认知,以及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态度的具体形成以及过程变化产生重要作用。

三、语言态度的形成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例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大力普及的语言政策等,使得个体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使得语言使用者在身份认同、学习动机及语言意识方面发生变化,而对其语言的知识、能力及使用产生影响,最终其语言态度会在各种会话情境中呈现。由此可见,对于语言态度而言,其形成机制也是一种社会化认知的构建模型。此模型主要从宏观、个体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宏观层面的社会语境主要包含社会变革、语言政策、学校、社区,以及家庭方面;个体层面包含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发展,以及语言发展方面;微观层面的会话情境包含个体在语言态度方面的外显语境。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语库以及群体语库都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而发生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也越来越复杂,语言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所以,群体进入城市居住、工作及学习,其语言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当其与居地其他群体进行语言接触时,具有极强交际功能的语言也会对其原有语言产生影响,甚至会取代使用者原有语言。除此以外,随着国家在语言政策方面的大力推广,利用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的语言教育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来对其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发展,以及个体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其中,认知发展主要包含身份认同、学习动机,以及语言使用因素;而语言发展则主要包含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以及语言使用因素。微观层面的会话情境主要是个体所持语言态度的一种外显语境。在具体语言实践过程中,个体交际时也会成为交际行为的共同建设者。一部分人会利用同化行为进行求同,也有部分人会对交际行为进行抵制或重构,语言态度便体现在交际行为中的语言使用、语言选择以及使用者的反应。在社会化认知构建模型中,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便是语言使用者构建自身语言态度的主要动因,是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在与社会进行“互动”时,语言使用会不断对其语言知识体系中的语言进行分类,如语言价值、语言功能、语言具有的象征意义等,以此初步构建其语言态度。伴随语言使用者各种社会化行为的不断深入及其认知体系和语言体系的不断发展,其对语言方面的分类也会不断变化,此时,其语言态度便具备动态化特征。

四、结语

语言态度同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语言态度通常指个体对某种语言具有的评价及其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语言具备交际工具、情感认同、地域文化载体、城市符号等价值,语言政策、身份认同、语言意识等都会对语言态度产生影响,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语言态度的形成机制,以此促进社会语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态度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17